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元霸权重振战略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元霸权重振战略是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为维护美元霸权地位而采取的战略调整.该战略将美元霸权重振与经济重振统一,标本兼治,总体上取得了成效.可是战略因素对美元霸权地位的影响毕竟有限,只能延缓而不能改变美元霸权衰落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经济成长和金融霸权的发展,对外离不开其全球资本的战略推进,对内则受益于外来资本的给养。美国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最多、拥有最多跨国公司和最多海外资产的国家,同时它也特别善于从体制层面构建充分利用外资的渠道来发展本国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起,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涌入的几次高峰,美国颁布了几部外资监管法案和行政命令,从而使外资监管机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强化的发展过程,并表现出监管力度逐步增强、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审查愈发突出、政治介入更加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运用霸权实力在国际上打造最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自由、开放、稳定的贸易体系、金融体系和能源体系。但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霸权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为此,美国重新调整了其经济外交战略以适应新形势,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其霸权利益。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及G20框架中的收益—成本认为,G20的价值与美国的利益诉求相兼容,它是美国领导全球经济治理的新途径,对此,中国需要积极、有效地应对。  相似文献   

4.
美国霸权依赖于美国经济全球主导。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出现了新的动向,使得美国经济增长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包括: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抑制,暂未找到可信的新动力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民主制度部分失灵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损害美国的财政健康;冷战后变化了的国际环境导致美国国际经济结盟可能性降低;中国经济发展使美国掌握和动用国际经济资源的能力减弱。美国经济实力在相对下降,新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形,世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权力缓慢转移、力量愈发均衡的秩序构建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霸权地位虽几经考验,却延续至今。文章认为,这一结果源于美国的改革传统所赋予其霸权的一种较强的内在韧性,使之在面临战略困境时能及时进行有效调整,从而实现由相对衰落经变革调适到权势复兴的过程。文章对如下观点进行了论证。(1)二战后,美国霸权经历了第一轮"衰落—变革—更生"长周期,而其当前则处在肇始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第二轮从衰落、变革到渐趋复起的进程中。(2)历史表明,当霸权衰落时,美国往往会进行渐进式的内外战略调整,它分为战略纠错、外交布局和国内改革三类,并且国内经济和社会改革对于其权势复兴起着决定性作用。(3)美国霸权"衰落—变革—更生"的周期性和渐进性表明,奥巴马政府当前以"亚太再平衡"为核心的外交布局意在以牵制中国崛起为其解决长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赢得时间,因而美国霸权的前景将根本取决于其国内改革的有效性。(4)中美战略竞争的未来植根于国内,这带给中国的现实战略启示是,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并辅之以构建有利于改革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和平崛起创造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帅 《东南亚研究》2021,(3):114-135
201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便引起各方关注,这与此轮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大规模和高质量带来的深远影响有关.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本是受东南亚与中国经济关系、全球工业化扩散等中长期因素影响的正常经济现象,但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暴发等多种外部因素叠加,可能会加速制造业外移,使中国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局面.而中国经济以及制造业在应对疫情中的良好表现,又使对局势的判断和应对进一步复杂化,为中国进行内外调整,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制造业有序转移,强化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关系创造了"窗口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美国学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国是否衰落所引发的辩论进行了分析介绍,特别对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位学者——美国衰落论的主张者保罗.肯尼迪与美国复兴论的倡导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就此次辩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美国的力量状况,以及当下的美国衰落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此次辩论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性问题——历史类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延续与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量度一国之力量问题,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问题,文化与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社会价值,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对美国实力造成重创,美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陷入暂时的衰退。但美国的实力地位不会就此衰落,它的一系列国家机制能够保障美国最终摆脱衰退,重新焕发活力。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动摇,而且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9.
张学昆 《美国研究》2016,(4):37-57,5,6
随着近年来国际体系的失衡,美国国内就美国“大战略”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聚焦于两种战略选项:在国际体系失衡的背景下,美国应继续推行以深度介入世界事务为主要特征的霸权战略,还是应该开始实施以缩减国际承诺和前沿部署为主要内容的收缩战略。深度介入的支持者认为,美国仍然能承受霸权的成本,并且深度介入能给美国带来可观的安全收益和经济收益;战略收缩的支持者则认为,为应对权力相对衰落所带来的挑战,美国应该减少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收敛霸权抱负,以实现战略手段与战略目标的平衡。当前美国的对外战略论争隐含着“美国仍在国际体系中拥有支配地位”的假定,这种支配地位能给美国提供不同的战略选择;同时这也隐含着“霸权衰落后美国该怎么办”的战略焦虑,体现了美国对外战略谋划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行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和媒体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将所谓的“世界工厂”外移,而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无疑是外移“世界工厂”的最佳目的地。  相似文献   

11.
赵国军 《美国研究》2007,21(1):145-153
美国政治学的一些学者往往把政治学与自由民主联系在一起。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伊多.奥伦的《美国和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对手与美国政治学的形成》②一书,对长久占据美国政治学界话语霸权地位的这种正统观点进行挑战。乔姆斯基认为,伊多.奥伦这本著作挑战了“美国政治学作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重视亚太地区,逐步发展其紧密的经济关系。美国在三个地缘区块分别实施加强区域性机制构建战略,扩大了美国的经济空间。特朗普执政提出"美国第一"原则,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推进双边谈判,让美国制造业回归本土等,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WIOD数据库,对韩国增加值贸易进行测度并分解发现,2000年以来,韩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已从对美国的高依赖逐渐转变为对中国的高依赖;各国(地区)在韩国出口中的相对贡献程度发生了变化。排前三位的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贡献指数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贡献越来越大,德国和日本对韩国的相对出口贡献指数在缓慢下降,美国与澳大利亚的指数变化较为波折。韩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和参与程度不同产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最终产品的出口占比下降,中间产品的出口占比增加,全球价值链在逐渐拉长,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程度逐年提高;制造业的参与程度要大于初级产品、资源产品,以及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由于相对实力下降,美国的霸权正面临“碎片化”与“议题化”转型。在众多涉及安全的议题中,水资源议题因为自身的敏感性,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美国相继发布《全球水安全行动计划》和第二个《美国全球水战略》文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在全球水资源领域的战略目标、原则、优先方向、实施路径以及项目规划。其在优先方向、重点地区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的新变化,不但会对中美在水资源领域的竞争产生重要影响,更可能干扰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水资源领域的合作。中国需加强跟踪研判和科学谋划,不断调整和优化与周边国家开展水资源合作及治理的政策和路径,化解美国对华开展水资源竞争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北极国家和霸权国家的双重身份,这对其北极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霸权国家,美国将北极战略嵌入其全球战略之中。与其他北极国家相比,美国的北极战略更多地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层面出发,以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为核心目标。美国试图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突破口,获取北极治理的领导权,进而构建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主地位的北极秩序。在美国北极战略的影响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北极治理的中心议题,北极地区的安全与管理得到更多重视,北极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更趋积极;同时,北极治理机制仍然呈碎片化状态,北极理事会难以发挥核心作用。由于国内利益集团诉求各异、美俄关系前景堪忧、美国与其他北极国家的发展目标不尽相同,奥巴马政府能否成功实施其北极战略尚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思想库普遍认为,在美国实力下降的大趋势下,获得韩国的支持是维系美国霸权的必然之举。韩美同盟有助于遏制朝鲜,更有利于围堵中国,也有益于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总之,美国必须因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来改造韩美同盟,劝服韩国为己所用。当然,也有个别思想库学者认为韩美同盟是个两败俱伤的同盟,理应放弃。  相似文献   

17.
特朗普执政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广受关注的内政外交新举措,在多方面给国际环境带来新的变量和影响。在国际政治方面,特朗普政府加强关系性霸权而弱化结构性霸权,使得战后霸权国的国际霸权建设方向出现重要转变。在国际经济方面,特朗普政府采取美国就业和经济增长优先的政策导向,给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地区局势方面,特朗普政府集中精力个别解决重点国际问题,对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局势形成较为有力的冲击。认识这些影响及其趋势有利于把握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和全球局势的变化与走向。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遇到了新的挑战,九一一事件与一系列反恐战争、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极化的美国、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相对下降,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信心。形形色色的"美国衰落论"再度升温,甚至连一向信心满满的美国主流学界都弥漫着一种悲观气氛,世界上更是掀起了一波唱衰美国的热潮,美国遭遇到了新一轮的民主困惑。不过,美国式民主的困惑绝不是美国的衰落,而是美国民主在全球化中的反应,本质上是民主的全球化困惑。因此,美国学界关于民主困惑的讨论的重心并不是否定或放弃民主制度,而是竭力寻求美国式民主制度改革的思路;所谓的"美国衰落论"更是无从谈起,讨论它在本质上是着眼于全球化时代的民主重建。长期来看,民主的困惑将是全球化时代美国政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除非美国民主制度实现大规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核武器作为慑止他国攻击其海外军事力量和盟国的工具,美国维系了以自身为核心的全球同盟体系,捍卫了霸权地位。文章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延伸威慑战略具有地区差异性,基于安全承诺的制度化水平和用于威慑的核力量构成的不同,可以概括为欧洲模式、亚太模式和中东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延伸威慑战略的可信性依次降低。冷战后,美国延伸威慑战略实施的地缘环境受其自身核力量的削弱、地区层面威慑对象的多元化以及武器技术的扩散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恶化,进而造成盟国对其延伸威慑的可信性提出质疑。文章预测,美国延伸威慑战略的三种模式今后将分别在相应地区面临以下挑战:欧洲地区的危机稳定性下降,亚太地区的核扩散风险上升,以及中东地区的美阿同盟可能发生"漂流"。造成美国陷入当前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冷战后美国依旧奉行冷战思维,追求霸权主导地位和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使得其延伸威慑战略不仅出现了目标与手段的失衡,而且存在逻辑与表述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郭学堂 《美国研究》2003,17(3):42-51
由于大国力量的兴衰和国际安全形势的新变化,霸权周期论出现了贫困.新兴国家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难以与挑战国家划等号.大国合作局面的持续与美国霸权强化的并存是21世纪初国际政治发展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安全相互依存不断深化的情况下,避免大国冲突和实现霸权的和平更替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