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理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理学角度而言,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的理论基础在于,它是社会正义、人权理念的体现和社会秩序的要求。弱势群体由于主客观方面的诸多限制,他们在实现权利方面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障碍,因而应该通过立法和司法等不同的渠道使他们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通过立法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予以规定是从法律上保护弱势群体的关键。在司法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力度,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  相似文献   

2.
高心满 《人权》2012,(4):32-34
从学术角度而言,人的尊严是人权的源泉,这一观点有着深厚的学术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人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以人的尊严为基本考量的人权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这个倡导权利的时代,人的尊严与人权保护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人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正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切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社会出身、财产、身份等区别,都有资格享有人权。从理论上讲,只要是人,都应该享有人权。第二,它的内容必须体现人的自由和平等。自由就是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平等就是使人享有相同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相似文献   

4.
论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玲 《人权》2005,(4):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国发展的现实,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可以得到维护的公平社会。关注公平,首先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保障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人权名言     
《人权》2004,(3):27-27
人皆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一《世界人权宣言》 民主、发展和尊重人权与基本自由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一《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 和平、民主、发展和社会福利对全面实现人权都是必不可少的, ——《圣约瑟宣言》 经济、社会、文化、公民和政治权利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发展、民主、普遍享有所有人权和社会正义之间固有的相互关系必须以综合、均衡的方式来处理。 —一-—-《曼谷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_I美国熊独立宣…  相似文献   

6.
钮友宁 《人权》2010,(3):40-44
劳动就业是改善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人类共享幸福和谐生活之源。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权利是所有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和自由,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和积极遵循的人权核心价值标准,也是我国政府全面保障和实现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有效维护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迫切需要,又是实现公民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权利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7.
柳华文 《人权》2012,(5):37-41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男女老幼,都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自由,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就是人权,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人权问题,即个人权利问题,在我国目前社会条件下,既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正确对待的现实问题。我们拟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来分析和研究这个问题。 一 人权的一般规定 所谓人权,通常是指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并为每个人的利益而成立的基本权利。具体来说,它包括个人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独立自由平等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9.
环境人权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整个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运而生的,它是为每个人平等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即每个人生活在有一定品质保证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能够维护人的尊严.从伦理角度来看,环境人权是人类尊严的表达,是一项道德权利,有着丰富的伦理意涵,即环境人权是一项不可放弃的道德上的要求权,它表达了对所有人的平等尊重,同时遵循不伤害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少慧 《求索》2007,(8):156-158
在经济、文化趋向全球化的今天,人权问题也成为了世人共同关心的热点。本文意在通过对中国人权思想渊源及保障模式的探讨进行多方位的人文关怀,同时呼吁全世界的人都能维护人权尊严,珍惜并积极发展它,使人权保护实质性地、更好地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概括为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这一表述客观上为民政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即民政工作与人权保护的关系问题,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找们进一步明确民政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无稗益,本文就此试作探讨。一、民政工作的人权保护的特点人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从最一般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人所应当享受或实际享有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和其他的社会权利。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权,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信念。人权虽有国际性,但各国…  相似文献   

12.
钮友宁 《人权》2012,(5):46-49
基本人权是一个既古老传统又现代敏感的基本社会法学概念,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存在、同步繁衍和同步发展起来的,它从中世纪宗教哲学的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是指所有国家及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各种完整的权利与自由,包括人应当享有的社会善意对待和基本人格尊严等。就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所有国家及社会成员应当人人自由、平等地享受生存和发展等各种基本权利与自由,以及国家宪法和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提供的社会保障体制。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既要充分尊重原生态的天赋人权这样一种应然权利,又要将这种权利转变为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3.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 我们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的、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如何顺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4.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论域下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诚 《长江论坛》2011,(4):46-50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价值意义上来说,就是要追求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良好人际关系,追求一种公平正义、和谐双赢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社会政策实施的主体应该着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以公正理念为核心价值追求,及时选择、制定和实施关乎弱势群体基本利益的各方面社会政策,缩减社会发展的代价,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郑谊英 《湖湘论坛》2004,17(5):49-50
犯罪嫌疑人虽然在刑事诉讼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特殊地位 ,但犯罪嫌疑人也是人。把犯罪嫌疑人当作人看 ,尊重犯罪嫌疑人作为人的人格尊严权 ,这是犯罪嫌疑人享有权利的基础。因为一切人权都源于人类固有的尊严和价值。法律上的公民权和人权是以承认人的主体地位为基础的 ,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权 ,也就是承认犯罪嫌疑人作为人类社会主体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桓台县民政局宗延新认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的尊严不断提升,维护和提升人的尊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从尊严的定义来看,尊严与贫穷和富裕没有关系,困难群众同样有"有尊严地活着"的权利.因此,切实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尊严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伦理关切.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如何才能让受助群众活得更有尊严?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一是救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救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就是受助者尊严不断被提升的过程,也是制度本身尊严自我维护及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大会1948年12月10日通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言 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 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 鉴于为使人类不致迫不得已铤而走险对暴政和压迫进行反叛,有必要使人权受法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冯彦志:换届选举呼唤公民意识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冯彦志撰文说,公民是一种法律概念。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宪政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民众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为一方面将自己和他人视为拥有自由权利的人,具有个人尊严和个人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包含了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主要包括爱国意识、守法护宪意识、自由平等的信念、权利与义务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是当代世界人权的发展趋势。弱势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产生至今的各个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弱势群体是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的群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实质上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权的保护,建立、完善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体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弱势群体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