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已故老红军傅连暲铜像,今年五月在南京师范大学创作雕塑完成,将于下半年运回家乡长汀县汀州医院隆重安放。傅连暲字日新,一八九四年出生于长汀县河田伯公岭村,少年时随父母入基督教,青年时期任教会办福音医院(现为汀州医院)院长,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三年加入红军,翌年十月参加长征,一  相似文献   

2.
六傅连暲参加革命后,曾多次想要求加入共产党。起初,有的同志认为他暂不入党对革命更为有利,更便于为党工作。后来毛泽民要介绍他入党时,又因肃反扩大化,他蒙受诬陷而未能实现。在延安,傅连暲患有痔疮,白求恩大夫给他开了刀。在他休养期间。张国焘作为边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后,傅连暲受命担任军委卫生部副部长一职,后又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同时还被选为中华医学会总会理事长。一身兼几任,有时上午在这里办公,下午又到另外的地方办公。但他主要是负责中华医学会和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 经党中央批准,建立了由傅连暲领导的中央保健办公室,负责中央领导同志保健和中央直属机关  相似文献   

4.
1932年秋天,毛主席带着征战后极度疲劳的身体,住进了汀州福音医院附设在北山下老古井旁的小楼里休养。傅连暲看到毛主席在病中仍然坚持工作,夜阑人静,窗前经常亮着灯光。于是,他除悉心治疗外,每天陪毛主席散步,在北山上漫游,尽量帮助毛主席解除疲劳。傅连暲和毛主席从这时起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期间,贺子珍同志也住在傅连暲家里。当时,原中共福建省委  相似文献   

5.
朱剑鸣,1914年出生于龙岩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初,朱剑鸣在龙岩参加了红军。1931年12月,他参加了傅连暲领导的汀州医院举办的看护班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护理技术和基础的医药知识。1933年10月,他又参加了瑞金红军医院第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组织上认为傅连暲多病,肺病没好清,还患有胃病和痔疮,难于长途跋涉,劝他回汀州重操旧业办医院,过富裕舒适生活。但是傅连暲抱有坚定信仰,坚决要求参加长征。为什么?傅连暲说:"我是属于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和受压迫的阶级;我受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教育,红军是为祖国为人民最有纪律的军队;红军有许多伤病  相似文献   

7.
1932年秋,毛泽东率领红军在漳州打了个大胜仗后,来到了长汀福音医院休养。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福音医院,整个医院都沸腾起来了,红军打了胜仗,医院里又来了毛主席,这真是双喜临门,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到格外高兴。 院长傅连暲陪着毛泽东参观了医院中的手术室、换药室、药房和病房之后,毛泽东很满意地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陈炳辉许多提及毛泽东早年保健医生的书籍或文章都称傅连暲是毛泽东第一位保健医生,但根据傅连暲回忆,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应是陈炳辉。1932年春,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征军在开赴福建汀州时,当地一家福音医院的医生傅连暲见到毛泽东由于战事而过于劳累,身心疲惫,于是产生了把自己的得意门生陈炳辉派到其身边做保健医生的想法。后来,陈炳辉与傅连暲的女儿傅维莲结了婚,成了傅连暲的女婿。  相似文献   

9.
大型电视连续剧《傅连暲》第一部8集《风雨同舟》(着重反映傅连暲怎样由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转变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艰难历程),于2月18日在傅连暲的故乡长汀县开机拍摄,至4月12日停机,历时53天,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星期完成拍摄工程。《傅》剧由福建电视台和闽西电视制作中心联合录制,剧中主人公傅连暲由外貌酷似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短波     
纪念傅连暲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长汀举行 纪念傅连障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0月5日至6日在傅连障的故乡长汀县举行。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省、地、县有关领导,老红军代表,地、县宣传、党史,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和论文作者共100多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1.
“文革”的烈火一开始就烧到了傅连暲中将的头上 1966年8月25日,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关“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林彪就指示邱会作先要烧透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中将。于是,邱会作在总后党委会议上,恶狠狠地说:傅连暲是个坏人,你们卫生部不烧透他就是没有党性。”邱会作诬蔑傅连暲反对毛泽东并指令一位常委:“卫生部一定要烧透傅连暲,对傅连暲烧不透,由你负责。”  相似文献   

12.
傅连暲在中共党史中无疑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他几乎为所有老一辈中共领导人提供过医疗服务,其精湛的医术和善良的品德在党内外有口皆碑,毛泽东曾称赞他是“红色华佗”。在延安时期,他是除毛泽东等领导人外最受外国记者关注的人物之一,主要原因是他的经历非常独特--由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建国后,傅连暲历任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等职,1955年获授中将军衔。1968年3月29日,傅连暲遭林彪集团迫害惨死。1975年,毛泽东的批示使其获得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13.
傅连暲(1894—1968),字日新,曾名郑爱群,福建省汀州府城(今长汀县城)人,挑夫家庭出身。其父母因畏惧封建势力和祈求精神安慰,加入了英国人在汀州开设的基督教会,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傅连暲出生不久,就由其父母作主,按照基督教的方式,接受了洗礼。从小他父母就带他去教堂做礼拜、唱圣歌、念祷告、听布道,接受基督教的熏陶。1905年,傅连暲正式加入了基督教。在旧中国,参加基督教可以得到教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年初,一位法国记者在延安得知傅连暲曾是一位基督教徒时,感到非常惊讶.他怎样也想不通,一位英国教会培养出来的基督教徒居然会走上革命的道路.是的,纷繁复杂的历史长河往往富有戏剧性,在中国革命烽火岁月中,许多基督教徒不仅成了共产主义的同情者,而且还加入了共产党.傅连暲就是其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人物.  相似文献   

15.
正导语:1952年底,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及青年文工团随团医生的顾承敏,刚回国不久,即被卫生部调到中央保健委员会,安排在傅连暲副部长的办公室工作。从此,开始了她长达35年对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她也成为了中南海中为数不多的女保健医。1926年6月,顾承敏出生于北京市,  相似文献   

16.
正傅连暲是先父李家度在长汀县福音医院的医学启蒙老师。父亲生前常给我讲起傅连暲老师和福音医院的事情。福音医院原名亚盛顿医馆,坐落在长汀卧龙山麓下,它是由英国爵士亚盛顿个人捐资创办的。医馆于1903年开始建造,1908年落成并开始招收学员,诊治病人。这是汀州第一所西医医院,也是闽西医生的摇篮。  相似文献   

17.
试述傅连暲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李井辉傅连从一个基督教徒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旧中国的历史环境和贫苦家庭的熏陶是傅医生走上革命道路的根本前提。他诞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童年时期就目睹种种不平等、人吃人的现象。旧中国的历史环境使他从小就痛恨黑暗...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7,(5)
正(接上期)张国焘的牵累,毛泽东的信任。以前的教徒成了共产党员傅连暲领导的卫生所抵达延安,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真是求之不得。关于边区的医药卫生状况,从毛泽东后来的那篇《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可知是如何的落后:"陕甘宁边区人畜死亡率都很高,许多人民还相信巫神。"可以想象,傅  相似文献   

1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四川共发动了69次武装斗争,在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这十个地方红军组织中,有的是党在军阀部队中进行工作发动革命兵变,有的是农民暴动与兵变相结合举行武装起义,有的是主力红军与地方游击队结合开展斗争;这10个地方红军组织中,一路红军、二路红军创立了根据地,川东游击军、  相似文献   

20.
晚霞映照着延安,傅连暲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回家里高兴地对妻子陈真仁说:“盼了多少年,终于要实现了!”说着拉过登子坐下来,满面春风地告诉爱人:“我要争取入党。”“难怪这样高兴!”妻子看着傅连暲,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