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贯彻十七大精神,不仅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而且应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蕴意。  相似文献   

2.
王树华 《世纪行》2008,(10):6-7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关键在于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发展的完美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命题的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思想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董欢 《理论月刊》2007,1(12):11-14
科学发展观,是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源所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及时进行反思、梳理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这既需要我们立足于基本理论观点,又要与时俱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彰显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的理论,内涵十分丰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的新成果,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民论坛》2012,(33):10-11
"一个主题"——"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科学发展观列入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辛鸣 《新东方》2008,(1):33-38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就大的方面来说,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一脉相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的精神实质。但作为对中国改革发展近三十年所取得辉煌成就的经验总结,作为对中国社会经过近三十年发展所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的准确认识与把握,作为对中国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的反映,其精神实质势必也要体现,而且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新要求、新理念,具有了带有鲜明时代特色和社会价值追求的新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精神实质的新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的创立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这一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及其成果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蓝蔚青 《今日浙江》2008,(15):30-31
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中国,而且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改革开放之路,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进行的,并且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效世伟 《湖湘论坛》2011,24(2):25-2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一脉相承性,即都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共同的理论品格,共同的理论目标,共同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交流》2006,(4):F0002-F0002
科学发展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6.
姚润皋 《群众》2013,(2):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报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深厚的理论性和引领、驾驭全局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自从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便开始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30多年来我党不断深化和推进理论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具体表现为,构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发展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治、文化的上层建筑,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党建研究》2012,(12):1+97-98,2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间,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基础与文化底蕴。从整体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开始,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念。从实现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地诠译中国传统文化,以达到中国文明主体的整体文化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现实实践的紧密融合,创新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林源 《群众》2007,(11):15-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深刻认识这个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价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