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性别意义上的分层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一个重要表现。性别分层一方面是指男女两性社会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状态,另一方面是指女性群体内部的阶层分化问题。当代中国女性NGO组织发展与性别分层有密切相关性,一是女性NGO内部的差异化性别利益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利益分化与差别的结果;二是女性NGO由于受到了性别的影响而降低了其本身的职业声望;三是女性NGO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个女性隔离职业,造成职业的性别歧视。而女性NGO发展推动社会分层的合理建构与有效转变,主要在于其能促进建立一个利益均衡的制度结构,重新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建立一个开放、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以及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整合、形成性别平等的政治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机构养老服务从业者主要为来自社会中下阶层的中老年女性,她们的平均年龄偏高,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专业培训不足,被视为制约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本研究采用交织性分析的视角,把年龄这一维度带回性别和劳动研究。本研究首先考察了当前照料行业的职业层级和年龄结构以及形成这一分化的社会文化逻辑,发现儿童照料的精细化和老年照料的贬值使得养老护理员成为行业中平均年龄最高、职业层级最低的群体;其次,采用传记性视角呈现护理员们的生命历程,通过考察她们在社会生产体制和社会再生产体制中的位置和轨迹,说明这群中老年女性是如何成为养老护理员的。年龄与性别、阶层、城乡等社会不平等体系的交织作用共同形塑了她们的社会境遇和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电视连续剧<忠诚>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从社会群体形象、社会职业地位、性别价值三个方面管窥大众传媒制造者的性别观念问题,建议:有计划地对传媒制造者进行性别意识培训,以提高其性别敏感度;建立宣传倾斜制度,加大对妇女问题、妇女运动、妇女优秀人物的宣传报道,改变长期以来以男性社会生活为传媒主角的局面;对传媒领域的女性群体进行自我意识教育,促使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女性职业发展的因素,即女性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研究表明,在大学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种"玻璃天花板"。本文通过对教师结构的数据分析,探讨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学校中女性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玻璃天花板"问题,并从性别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艳莲 《人民论坛》2010,(7):284-285
影响女性职业抱负的因素包括性别、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女性所受教育在工作中的收益、女性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我国应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扩大女性入学率,在职业教育中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对贫困女学生进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6.
借助社会性别的分析路径,可以深入揭示特定时期女工的经济地位状态。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使女工人数剧增,女工成为近代从业女性中人数最多的职业群体。女性外出就业迈出了自身解放的决定性一步,是其地位提升的关键,但与男工相比,女工普遍处于弱势的经济地位:女工能够进入工业企业"权力"阶层的为数甚少,而且多集中于低技术部门,导致其职业收入的整体低下。女工经济地位的低下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结果,显示出时间、空间和性别在近代社会的交错和复杂。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构建包括两性在内的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中,女性NGO在其中所担当的社会性别平等的倡导、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补给、志愿服务的智力与资源供给、女性政治权力参与的表达、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媒介以及女性现代精神生活的引导等方面的角色,对推动两性发展,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中和谐性别关系的构建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虞晖 《理论月刊》2008,(9):130-133
艾里斯&#183;扬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在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时,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存在性别盲点,二元制理论中的父权制范畴也无法独立于生产方式并与之并列,因此有必要将性别分工作为主要的和恰当的范畴。杨用性别分工范畴来分析女性的状况,认为女性的处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糟,而女性劳动边缘化则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和父权社会是二者舍一的,在当代社会,反对压迫女性和把女性推向社会边缘的斗争本身就是反资本主义的。杨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以及妇女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实际意义,但她关于马克思主义存在性别盲点的判断并不公正,而且她所使用性别分工范畴也无法解释不同阶级女性所受的不同性质的压迫。  相似文献   

9.
马云 《前沿》2010,(12):74-77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农村扫盲教材开始涤除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大量嵌入反映女性社会角色变化的内容,展现了新型的女性职业观和地位观。同时,受旧有的"男外女内"思想的羁绊,扫盲教材又以极其隐蔽的方式凸显了实质上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折射了传统的社会性别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影响女性职业抱负的因素包括性别、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女性所受教育在工作中的收益、女性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我国应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扩大女性入学率,在职业教育中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对贫困女学生进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1.
传统理论将家庭视为独立于政治和经济等"公领域"之外的私人领域,是一个整体和独立的研究单位.女权主义者则认为家庭中的男性统治是广大的男性权力的一部分.通过对4位下岗女性的分析,本文力图揭示,在中国城市家庭中,女性的家庭地位和职业地位有着种种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女性的家庭地位并不是凭空而来,它和其他领域,尤其是职业领域的发展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女性的较高家庭地位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作用,对女性的发展和劳动性别分工有较强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中国女性群体的分化与分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妇女群体的分化与分层也日益明显,但无论是以往的妇女研究还是社会分层研究都对此领域有所忽视。本文以阶层视角重新审视女性,将中国的妇女划分为五个层次,对其各自的组成群体、社会地位、生存困境以及发展需求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化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民族国家的疆界,迅速改写着地方、国家和地区的意义。对妇女而言,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使超越国家边界的妇女问题迅速攀升,如贫困的女性化,女性移民人口的增长,等等;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妇女运动在全球范围里的连接,比如联合国的世界妇女大会,跨国NGO妇女组织和因特网。为界定这些全球化的新发展,推动全球范围内妇女运动的发展,自上世纪后期,“全球女性主义”,“跨国女性主义”的概念先后出现。本文将以上世纪70年代之后历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的实践为开端,进而转入对全球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全球姐妹情谊(globalsisterhood)的分析,然后通过对跨国女性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介绍,进一步考察跨国女性主义的知识生产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关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对妇女发展权的赤裸裸的剥夺,参加社会生产是妇女回归社会、获得发展权的开端,在国家的发展政策中纳入性别观点,使妇女和男性一样平等地参与、促进并享受社会发展是实现发展权、进而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环节。目前恰恰就在就业、参政和继续教育等和发展权维护有关的问题上,上海妇女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促进、维护和实现妇女发展权,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妇女社会参与的能力与实力,也能大大加快社会民主法制的进程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妇女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体现在有关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方面。五年来,近代妇女史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在妇女运动和妇女解放思想、妇女教育、妇女职业、妇女生活、妇女人物等方面出现许多颇有见地的论文。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在最后对妇女史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加强妇女教育促进妇女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辨析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论证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妇女人力资本积累与妇女自身地位提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改善妇女教育状况与加快妇女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的是由女性运作、面向女性、关于女性的报刊(by,forandaboutwomen)。①女性报刊作为女性群体发声与交流的渠道和探讨女权主义理论的平台,对推进当代妇女理运动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女性报刊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略作阐述,并尝试分析了早期女性报刊的特征及分类。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当前城市青年安全感的现状,采用自编的安全感问卷对531名城市青年实施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城市青年的安全感处于中等水平,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感偏低;男性各方面的安全感高于女性;未婚和已婚青年安全感存在结构性差异;城市青年安全感随学历提高而提升,但本科学历的城市青年的职业安全感最低;城市青年安全感在收入上呈现"V"形,中等收入的城市青年安全感最低。研究结果给我们诸多启示:城市青年安全感的总体现状既令人欣慰,又给人以警示;城市青年的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感亟待提升;要重视群体差异,增强提升城市青年安全感的实效;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形成提升城市青年安全感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治安防范社会化产业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防范社会化强调的是多渠道筹集治安防范资金 ,形成一种参与各方齐抓共管、共同受益的机制。治安防范的产业化意味着它将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特殊领域。治安防范产业化所涉及的领域有保安服务、物业安全管理、财产保险、外来人员集中住宿、机动车停放管理等方面。治安防范社会化的主要渠道是民营企业自律 ,城市社区管理 ,农村村民自治。发展治安防范社会化、产业化 ,要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加强领导 ;加快立法进程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扩大服务对象 ,完善多样化服务形式 ;加强引导 ,强化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