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法制》2010,(24):10-10
“十二五”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就是要提高健康附加值,这就需要积极发展我们所说的健康友好型产业。中国人口是最多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对健康的消费和服务将会是世界第一的。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直接服务于广大城乡居民,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关口”。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加强基层医疗领域职务犯罪问题治理研究,持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是适应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检察纵横》2012,(5):1-1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健康”)系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是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DKV德国健康保险股份公司发起设立的国有控股保险企业。  相似文献   

4.
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应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事制售药品,这本是人所共知的常理。然而,近年来,伪劣药品充斥各地药品市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北京出现假冒“牛黄清心丸”,郑州出现假冒“中州牌”“清凉解毒口服液”,广州有假冒“龙胆草药”等等,安徽阜阳的一种假药使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寄生在党和国家健康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如何防治和克服腐败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难题,更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防治和克服腐败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认为,关键是要用发展的办法来防治和克服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民生命健康首位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充分展示。这一理论成果体现了其在党的人民性、人民利益平等保护、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的多重思想内涵,为汇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能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人文思想,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落实,提供了实践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7.
江心 《检察风云》2023,(3):9-10
<正>“健康中国”这个话题,如今越来越被重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但在这股大潮中,有些人借着“健康”的名头获取不义之财。没有行医资格,穿上白大褂就成了“专家”;没有执业许可,隔着屏幕就能直播问诊。非法行医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甚至闹出人命。随着网络的极速发展,网上非法行医更成了不法之徒觊觎的“法外之地”。在这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非法行医必须受到严惩。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其实现需要借助于宪法的组织、程序和制度来完成。“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理念,需依托于宪法所建构的制度来实现,同时,宪法的制度运行又要始终贯彻这一理念,理念与制度之间体现出一种交互影响的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制度理念,与中国的传统以及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家建构问题密切相关,是一种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融合在一起的民主理念,是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结合中国的传统、宪法文本与政治现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是与“社会主义”观念密切相关的民主理念,体现了最广泛的人民参与,将实质民主思维贯彻其中,并将形式民主、实质民主、政治集中、价值决断整合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链条当中。由此出发,才能理解我国宪法民主制度建构的规范本质,并在制度实现中切实贯彻这一新型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9.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者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及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所在,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和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从“为人民服务”思想到“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传承和发展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理想和毕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结合中国的现实实践 ,提出了关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邓小平全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以相信、依靠、服务人民为基础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民利益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更加现实具体地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他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理论。1 .解放思想 ,发挥人民主体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要进一步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苗 《检察风云》2023,(24):36-37
<正>上海市杨浦区作为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之一,曾有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远东最大煤气供热工厂、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机器造纸局等,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岸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也是工业遗产更新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区。“十四五”期间,杨浦区滨江沿岸将推进大规模的工业遗产转化,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  相似文献   

13.
李智民 《中国监察》2008,(12):33-33
所谓廉洁发展,是指在清正廉洁的社会生态中促进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和个人全面发展,从而保证政治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廉洁发展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其本质是正确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和有持续能力的发展,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清正廉明”、“公平正义”、“和谐协调”,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我国改革开放和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作出了一系列科学决策,其中包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科教兴国”的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这些科学决策,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几十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建设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丰富经验,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治理、如何走向兴盛、如何持续健康地发展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走向。  相似文献   

15.
《法学杂志》2012,33(5)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理学在研究与教学上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其表征是:法理学之西方知识与中国模式之东方经验的悖论、法理学之“权利本位”与中国模式之“发展”“稳定”目标的悖论、法理学之法律自由价值优先与中国模式之法律秩序价值优先的悖论、法理学之以“个人”为本的法律观与中国模式之以“人民”为本的法律观的悖论。如何认识与看待这些悖论,是当下法理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我国改革开放和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作出了一系列科学决策,其中包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科教兴国”的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这些科学决策,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几十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建设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丰富经验,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治理、如何走向兴盛、如何持续健康地发展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走向。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和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代表先进生产力,是“三个代表”的基础条件、根本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先进的生产力,也需要先进的文化。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享有者。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个代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飞儿 《政府法制》2014,(11):39-39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诗经》中就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后来也引申为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责者也……民,众萌也。”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较为全面地探究了毛泽东同志宪政思想的萌芽与形成,通过回顾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政思想和实践,认为“人民立宪”是其宪政思想发展演变之主线。其主旨在于,一是建立一个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二是制定出反映人民意志的民主宪法。它如同标志宪法生命的“人民主权”原则一样,是中国宪政史上永具活力的一份宝贵遗产,结合中国实际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宪政实践和理论,对当今中国宪政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