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俄罗斯同中亚国家的新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于洪君中亚5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领土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生活着100多个民族5000多万人口。复杂多样的民族构成和异彩纷呈的宗教文化,使该地区不仅成了东西方文明的...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8~10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共同主办、新疆社会科学院承办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学术研讨会”。会上,部分专家学者对中国与中亚关系史颇有兴趣。笔者对与会专家、学者有关中国与中亚关系史方面的学术观点作一简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无论以历史、语言、民族、宗教等为基本领域的中亚文化研究,还是侧重于当代时政分析的中亚问题研究,中亚学在中国都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家对外政策迫切需要的促进下,对中亚地区的基础研究和动态关注逐渐发展起来。从研究队伍到研究成果,从资料积累到学科建设,中亚问题研究大大促进了中国中亚学的发展。中国与中亚关系发展中的现实性因素大量出现,决定了中国中亚问题研究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凸显了中国中亚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互利合作步入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中亚各国战略利益互补是其互利合作的基础,而上合组织又是合作的纽带。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同中亚与其他大国的合作并行不悖。同时,中国在同中亚各国进行合作时,应做好防范工作,建立配套的安全保障机制,尽量化解风险,减少不利因素给我国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中亚五国民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亚国家独立后复杂的民族结构和民族矛盾,即突出主体民族地位,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俄罗斯人的矛盾,历史上遗传下来的跨界民族使中亚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化;中亚国家对民族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即奉行民族复兴政策,以巩固新独立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否定民族自决权,倡导文化多元化;强化"人权和公民权",淡化民族观念;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建立和谐民族关系;采取措施缓和与俄罗斯人的矛盾;恪守历史形成的边界,维护中亚国家稳定与民族关系和谐.文章还论述了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跨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伊斯兰教在中亚的早期传播以及沙俄时期、十月革命以后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状况做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作者认为,伊斯兰教之所以在中亚有生存的土壤,其原因是这一地区人种复杂、民族众多、经济多元;既有绿洲农耕地带,又有草原游牧部落;既保存着氏族部落制,又有封建地主贵族制.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是相当不均衡的,呈由南向北依次减弱状,并经历了民族化和本土化的漫长过程.同其他宗教相比,伊斯兰教似乎有更顽强的在恶劣社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亚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理论是中国中亚外交的基础.中亚地区形势复杂,各种矛盾和利益交织一起.中国充分认识到中亚地区的特点,提出要把这一地区建设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由于中国在中亚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与所有中亚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有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中国推动中亚和谐地区建设的构想,基本具备了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中亚地区在国际社会和相关大国的协助下实现了无核化,并与中国、俄罗斯等国成功解决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当以军事威胁为主的传统安全问题大大缓解后,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就突出地呈现在各国政府面前。中亚地缘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非传统安全因素生成的跨国性和地区性,仅凭个别国家能力很难有效治理。而中亚各民族国家曲折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制约着地区各国建立起有效的地区治理机制,致使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发酵、升温。这一趋势如仍不能引起中亚各国和国际社会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势必成为威胁地区安全的重要隐患。独立25年来,中亚各国高度警惕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蔓延的危险,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打击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等联合行动,"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但存在于各国高度关注之外的民族关系、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等"非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仍然不断积累,并正在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亚各国独立后,有关国家在中亚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伊朗和俄罗斯凭借其固有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以及民族、宗教联系,成为中亚地缘战略棋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手,并因各自的利益需求而走向结盟。与美国和土耳其在中亚的利益主导型结盟关系不同,伊、俄两国在中亚结成一种借助型联盟关系。由于受文明因素、战略侧重点和中亚各国之间矛盾的制约,伊、俄两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0.
大国中亚能源博弈的新地缘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中亚地区对于中国不仅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是中国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和能源输送“安全性”的战略重地。中国随着对进口能源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正确认识世界主要国家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与博弈,明确这些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对中亚国家与我国能源合作前景的影响,对我国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中亚能源战略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青燕 《亚非纵横》2014,(4):119-124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给沿线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将这一宏伟战略构想付诸实践也面临诸多挑战。中亚、南亚是此经济带的枢纽地段,在中国大周边链条上占据重要位置,既关系中国西部安全,又同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联动。中国与中亚、南亚构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将为中国稳步推进经济带建设夯实战略基石。  相似文献   

12.
许涛 《和平与发展》2014,(2):84-97,135-14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均衡发展,社会、经济等因素长期孕育的极端情绪释放,激化成新形式的暴力对中亚各国及中国西北部的社会稳定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中亚各国安全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以及与中国西部安全的密切联系,把中国西部安全同中亚各国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目标与维护地区稳定的总体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中国与中亚各国执法的国际合作都属于最积极、最活跃的领域,有必要具体探讨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比如:禁毒合作、网络安全、联合救灾、金融合作等。阿富汗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对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加强政策沟通,协调经济援助、巩固共同边防等领域的合作,也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 ,印度追求大国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印度试图在周边地区扩大影响 ,以加快其“大国化”进程 ,印度能否实现其大国战略 ,同它的中亚战略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分析印度与中亚历史关系的基础上 ,主要就印度对中亚的战略考虑作了基本判断 ,并预测了印度参与中亚地区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民族成分众多、关系复杂、矛盾突出。地区5国山水相依,血脉相连,使民族宗教因素具有强大的互动力,对各国及整个地区形势均有重大影响。一、主要民族及其历史缘源中亚地区约5000多万人,共130多个民族,但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主要民族只有6个,即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土库曼族、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  相似文献   

15.
沃罗比约夫2012年12月在《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对中国的中亚政策以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他认为中亚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在深化,“中国模式”对中亚国家有一定吸引力;上合组织的成立为中国进一步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有共同利益,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前后的中亚国家伊斯兰教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担任苏共总书记后,苏联对宗教和宗教组织几十年一贯制的严格管理与监督出现失控,长期受压抑的中亚伊斯兰教呈复苏态势.苏联的解体使中亚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真空,已经沉淀为民族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伊斯兰教便乘虚而入,迅速蔓延,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伊斯兰教的复兴,往往同当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宗教对政治的介入和参与.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而非政治形态出现.由于社会历史状况不同,中亚五国伊斯兰教复兴的程度也各有特点,发展极不平衡.中亚伊斯兰复兴主要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民族自觉性的复兴,基本上停留在重新宣讲宗教教义和宗教信念,恢复宗教传统的层面上.虽然其间发生过一些宗教干预政治的过激行为和局部的冲突、动乱,中亚五国的社会政治形势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国家的宗教政策正确与否,同国家的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家对宗教严加控制或放任不管的极端做法都是不足取的,容易导致社会失衡.一定要引导宗教同社会发展相协调,这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分析了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利益以及实现这些经济利益的手段和方式,认为中国与中亚的经济贸易关系已经超越了俄罗斯与中亚的经贸关系,并逐渐占据主要优势。但是在与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上中国则远远落后于俄罗斯,后者通过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吸纳原苏联地区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乃至最终形成欧亚经济联盟。在分析原苏联地区学者对欧亚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假如俄罗斯能够实现欧亚联盟设想,并能够保障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那么中国将乐见这种局势,因为它将保障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正是与后者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不应该积极反对欧亚经济一体化,它关心的应该是如何与俄罗斯以及将来的欧亚联盟保持务实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对中国来说,原苏联地区是否统一没有任何区别,它将一如既往地与每一个国家继续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亚地区的三股恶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在国际反恐力量的打击下一度受到遏制,但近来又渐趋活跃并进入新的高峰期.面对这一形势,改善并发展与中亚各国关系,强化地区合作组织的反恐职能和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等,应是我们采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中亚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评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中亚几个重要问题,包括政局是否稳定、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多大、大国博弈中亚有何新情况、中亚国家关系如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等,时间跨度为2008年后期至2009年。文中还对目前国际社会流行的一些说法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亚利益格局中的美国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解体后 ,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日益显得重要。美国在中亚拥有巨大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同样 ,中国在中亚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二者在中亚不可避免地发生利益碰撞。因此 ,中国必须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在此框架内与中亚展开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 ,以维护地缘安全、能源安全 ,遏制我国境内民族分裂势力 ,增强新疆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