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宏音 《前沿》2006,27(9):207-210
“农民社会心态”是指现阶段寓于农民各个阶层中间的,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指向的,涉及农民根本利益的各种态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尊重农民意愿,从各个领域入手,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准确把握当前农民社会心态总体态势,深入分析一部分农民不良社会心态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调适。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明程度,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侧重在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主要体现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公共文明素养等三个方面。其中,公民的文明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文明言行、健康心态等内容;良好社会风尚主要包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崇尚科学,崇德向善、守法光荣,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互爱互助,崇尚节约、合理消费,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等内容;公共文明素养主要包括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文明、文明使用共享平台等内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来宾市忻城县马泗乡围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总要求,走好"一夯二浓三严四争"总步调,始终把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夯基础",推进设施建设,强化根本保障。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着眼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兖州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着力点,紧紧抓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兖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徐学福 《桂海论丛》2009,25(5):59-63
良好的财富文化观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然而我国的财富文化现状还不能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提出"财富文化"这个概念并着力加强这一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这一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传播健康的财富观念,以此调整社会各阶层的心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休闲生活调查反映五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竹 《小康》2006,(1):19-21
闲暇现象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在中国已引起众多关注。我们对读者、网友等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中国人的闲暇时间增多,但在闲暇心态和休闲文化上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法·道德·乡土文明阎连科乡土社会的文明,仿佛是以丰衣足食为其标志的。五谷丰登和亲邻和善,历来是农民生存的最大愿望。这种愿望的满足程度,也就标志了乡土社会的文明程度。而法律,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几乎不见有凌驾于乡村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之上的时候,就是到了...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目前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已走向小康生活的农村居民社区现状和世界发达国家农村的情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确立以下九个标志:——农民居住集约化。中国农民居住的分散性、随意性,是自古以来存在的显著特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看,人类群体居住的集约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凡现在保存下来的农村千年文化古镇,当代经济发达地区的强镇、名村,无不是农民高度集约化的居住地。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只有实现农民居住集约化,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过程中广州近郊女农民就业问题曾新要徐泽红农村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必经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表现。广州近郊农村在工业化进程中有近百万农民实现了从农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变,女农民接近半数。农村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最为引人...  相似文献   

10.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梦视域下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大国国民素养和民族心态,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中国,更强调权利和责任义务的相关性,农民责任意识的培育对农村治理的转型和乡村社会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当前背景下,农民责任意识的缺失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需采取以下对策改变责任意识淡漠的境况。即:维护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引导农民良好心态;保障农民权利,减轻负担,增强农民的法治观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建设农民可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发展落地有根的文化事业,提升农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温世明  胡文婧 《前沿》2013,(11):158-160
生态文明是不同于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围绕乌兰察布市生态文明的建设现状,探讨该市乃至整个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中,加强物态文明、体制文明、认知文明及心态文明的建设,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这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矛盾的一面镜子。要降低青少年犯罪,需要多方参与做好青少年成长氛围的改善与维护工作,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网络环境净化等方面着手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摆正青少年成长心态,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妇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对妇女的尊重程度和男女地位平等程度,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妇女的发展进步是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广大妇女的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提高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建国前土地改革中乡村社会农民心态态势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玲 《求索》2007,(11):223-226
自党成立以来,在农村社会发生的变化中就发挥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向农村社会渗透时,有效地将行政措施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使农村社会经济生活获得了新的活力。与此相关的是,传统乡村社会中曾经铁板一块的农民心态出现了差异。具体表现为:苏区土地革命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各种复杂心理和新激发起的革命热情相互激荡,成为革命农民的主流心态。抗日战争初期,对根据地新政权和新帝J度的不信任主导着大部分农民的行为,使得在现实斗争中表现得胆小怕事、顾虑重重。之后,随着党政权力实践与农业生产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党采取的在乡村社会中大量扶植劳动英雄与生产积极分子的政策性措施,使广大民众的心态呈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以上心态态势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此外,平均主义心理也很普遍。后者对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2,(2):29-30
近年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以“乡村文明行动”为总抓手,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文化惠农工程普及化、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经常化、农村社会矛盾化解多元化等“四化”行动,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金坛作为全国首批80家小康县(市)之一,农村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广大农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我们深切感受到,当前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农民增收乏力等主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大月刊》2011,(7):46-46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感增大,产生不良心态。不久前发布的中国首部关于社会心态的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提出,“群体性怨恨”成为中国最明显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9.
“新人新事开一代新风,春风春雨引万般春色”。羊年春节,在豫西南南阳市的广袤乡村,记者看到不少农家的门上张贴着一副副讴歌当地社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春联。这些鲜红的春联和着早春绽放的簇簇新绿,点缀着南阳大地,使这块古老的盆地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这来自民间、体现出南阳大地文明新风、安居乐业、和谐氛围的对联有南阳跨世纪“三学三争”(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家庭、争创文明新村)活动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9)
<正>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与传播的理想,也是新时期中国的"文明之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提升共同构成中国梦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的个体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即将展开的绚烂的新篇章,也是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个体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主体。社会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愿景。实现中国梦需要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