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因果关系是评判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的统一体.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历来是一十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果关系的认定直接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归责),是行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条件说、原因说以及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是将因果关系问题(事实问题)和归责问题(规范问题)混同在一起.而新近的客观归责理论则将二者分开,在因果关系上采用条件说,而在归责问题上采用一系列的排除规则,从而为相当因果关系中"相当性"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标准.鉴于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对刑法圆果关系争论颇多的现状,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双层次原因理论,我们对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涵义、特性、适用范围及正确判断应当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对司法实践现状产生实际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刑法因果关系是评判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的统一体。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历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果关系的认定直接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归责),是行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条件说、原因说以及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是将因果关系问题(事实问题)和归责问题(规范问题)混同在一起。而新近的客观归责理论则将二者分开,在因果关系上采用条件说,而在归责问题上采用一系列的排除规则,从而为相当因果关系中“相当性”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标准。鉴于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对刑法因果关系争论颇多的现状,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双层次原因理论,我们对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涵义、特性、适用范围及正确判断应当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对司法实践现状产生实际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季兰玉 《法制与社会》2014,(22):18-19,23
因果关系作为结果犯的犯罪构成要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意义,美国刑法从两方面判断因果关系的存在,即事实原因和法律原因。本文重在以近因说为视角论述法律原因,尤其是对"被转移的故意"原则、介入因素的解释和运用,辅以美国各州法院具体案件的判决结果及理由来阐释。最后评价此理论,真正认识美国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精髓和核心价值理念,希冀对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刑法因果关系是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重要构成要素.研究刑法因果关系有利于为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提供客观依据.刑法因果关系表面看似简单,但研究越深入却越为复杂.因此该问题在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是个难点.本文拟在简要介绍德日大陆法系的主要因果关系理论及我国因果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偶然因果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偶然因果关系新说——“必然联结说”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能较好地解开我国学界对偶然因果关系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正高检第八号指导案例认为,如果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其监管职责,从而未能有效防止危害结果发生,那么这些对危害结果具有"原因力"的渎职行为,应认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直是个语焉不详的问题,在立法中对其只有直观规定,没有具体操作规则,如在玩忽职守罪中,因果关系体现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中的"致使"二字,  相似文献   

6.
"因果关系"并非刑法领域固有概念,其本源是哲学中原因与结果这一范畴,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法系国家,刑法理论大多沿袭前苏联,着眼于运用马克思哲学对刑法理论进行改造,强调唯物辩证,从哲学范畴进行解说,因此我国因果关系理论深受哲学理论的禁锢,使其复杂而混乱。而因果关系在刑法体系中作为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必要前提,在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都被广泛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刑法因果关系因其与刑事责任关系密切而在刑法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如何正确认识哲学与刑法学因果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关涉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方法论与解决思路。刑法学与哲学因果关系二者并非完全对立,相反,哲学对因果关系的研究为刑法学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深厚的智识土壤。而单凭哲学因果关系理论也不足以推导刑法中的原因,刑法因果关系与哲学因果关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在探求刑法因果关系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刑法因果关系因其与刑事责任关系密切而在刑法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如何正确认识哲学与刑法学因果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关涉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方法论与解决思路。刑法学与哲学因果关系二者并非完全对立,相反,哲学对因果关系的研究为刑法学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深厚的智识土壤。而单凭哲学因果关系理论也不足以推导刑法中的原因,刑法因果关系与哲学因果关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在探求刑法因果关系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艳红 《中外法学》2011,(6):1216-1236
我国刑法学界近年对引进德国刑法理论中的客观归责理论呼声很高,然而,作为一种外来理论,客观归责理论自身有诸多值得质疑之处。客观归责理论实际是因果关系理论而非其自身定位的构成要件理论;它早已超越对归责问题的探讨,而渐至成为与可罚性概念相当的犯罪成立理论;它在"客观归责"的同时其实也一直在进行着"主观归责";它以模糊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为代价进行归责判断,从而极大地削弱了阶层犯罪论体系所具有的人权保障机能;它不是一个自洽的理论,而是统合了各种不同内容的混合体。解决我国刑法因果关系问题不必引进客观归责理论,相当因果关系说可作为予以借鉴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是人所实施的造成了严重危害结果的行为与严重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者认为,在研究刑法因果关系之前,不需要也不可能对行为的性质作出判断;实践中,从严重危害结果倒溯上去寻找行为这个过程,就是对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在研究刑法因果关系之前,必须判明结果的性质,才能开始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刑法因果关系不可能把人的一切行为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文章还就学术界对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主张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