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和老伴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所以我与老伴一直由小儿子赡养。我和老伴年龄大了,病痛逐年增多,小儿子一人照顾我们  相似文献   

2.
1993年,老杨夫妇和两个儿子签了分家单.约定两个儿子每人每月给老杨夫妇生活费20元,医药费各负担一半.近年来.小儿子主动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还负责老人的医疗等费用,但大儿子却一直按照分家单约定的标准只给付20元赡养费.老杨夫妇要求大儿子提高赡养费并承担一半的医疗费,协商未果后,他们将大儿子告上了法院。  相似文献   

3.
6月7日星期五上午,记者接到邛崃市回龙镇余山村四组村民、党员李成银的电话,对回龙镇集资修路有意见.李成银1957年入党,以前是邛崃粮食部门的职工,有两儿两女,女儿都已出嫁,大儿子顶替了他的工作.现在他和老伴、小儿子住余山村四组,小儿子在外打工,家有田地1亩,李成银每月有400元退休金,加上农业和其他收入,在村里生活水平属中等偏上.  相似文献   

4.
陈女士和老伴退休后一直和两个儿子单过。这几年,老伴患了老年痴呆症,陈女士自己也不好,照顾不了老伴了。一天,陈女士召集两个儿子商量养老的事。经过协商,她与儿子达成一致,自己和老伴由两个儿子分开赡养,陈女士还和两个儿子签了一份赡养协议。随后,两位老人各自跟着儿子生活。可没过几个月,陈女士就后悔了,她觉得除了生活上的不方便,感情上也接受不了。  相似文献   

5.
今年48岁的张应平,是二师二十四团七连的职工,离异后带着两个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21岁,小儿子17岁。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供养着两个孩子。2011年,大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开大学。昂贵的学费,使  相似文献   

6.
家住某村的老王家里共有四口人。老王、王妻、大儿子、小儿子。1998年,村委会与老王签订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老王领取了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证书,  相似文献   

7.
在春秋末年,有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叫范蠡。他有三个儿子,二儿子犯了死罪被关在楚国,他让三儿子去找好友庄生求救。可是家人坚决反对,认为大儿子谨小慎微,深知人情世故。而老三游手好闲,什么都不懂,重担该归大儿子挑。范蠡无奈,只好反复叮嘱大儿子:“找到庄生后千万别管他怎样办事。”见到庄生后,大儿子送上黄金和书信,庄生说:“你可以回去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为什么。”可大儿子却用自己私带的黄金在楚国的达官贵人中间四下活动。庄生以廉直闻名于世,威望很高,轻财重情。他告诉楚王说,某个星宿的出现对楚国有害…  相似文献   

8.
我老伴3年前因病去世,今年初,我认识了一位丧偶女性,双方都有结为夫妻的愿望。为消除儿子的顾虑,我准备将房屋过户给儿子。请问,父母将房屋过户给子女要缴税吗?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说:从小到大,几乎没见到父亲写过信。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为了大女儿的婚姻问题,为了大儿子的治病问题,为了小女儿和小儿子上学的问题,他多次给毛泽东写信,能为儿女们想到的、做到的,他都竭尽全力去做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说:从小到大,几乎没见到父亲写过信。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为了大女儿的婚姻问题,为了大儿子的治病问题,为了小女儿和小儿子上学的问题,他多次给毛泽东写信,能为儿女们想到的、做到的,他都竭尽全力去做了。  相似文献   

11.
【案例】 江西某村李某一家四口(李某、李某之妻何某、大儿子34岁、二儿子30岁)。李某妻子何某小学文化,大字不识,大儿子在广东打工,二儿子因为盗窃被判刑俩年,正在某监狱服刑。在人大代表选举前,大儿子寄回书面委托书要求李某帮其投票,妻子何某表示自己不识字不想参加,  相似文献   

12.
我家住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塘房村熊家寨村民组。今天,组织上让我代表“十星级文明户”发言,我很高兴。在这里,我要说一句话:是党的富民政策把我引向富裕;党有富民情意,我就有报国之心。要带头致富对得起致富星我家有7口人,除小女儿在部队服役外,三个儿子和大女儿都成家另住,我和老伴住房有500余平方米,周围的环境较好,家具电器俱全。我们家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生活达到全村上等水平。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家穷得叮响,记得有一次我挑谷草去卖,想换回点盐巴,在街上遇到我岳父,我请他老人家在馆子里吃了碗面条,全家人…  相似文献   

13.
贾春光 《共产党人》2008,(12):40-41
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对宁夏一直怀有家乡般的感情,这是因为我亲历了自治区筹建和成立的历史,随后又和老伴一起在宁夏工作了28年。我的大女儿刚会走路时就随我们来到了宁夏,因为对宁夏深有感情,她在大学毕业分配留北京工作后,主动要求回到宁夏工作。两个儿子都生于宁夏,长子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到北京工作的机会,留在银川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4月,张强民扑奔大儿子进城当了更夫。进城前,他和小儿子就如何赡养自己80多岁的父亲张文清达成了口头协议:自己把老房子和承包地留给小儿子,由小儿子负责赡养爷爷。没想到,小孙子对爷爷的照顾并不那么尽心。入冬后,因为柴草供给不足,老人靠土炕取暖的独居小屋挂满了冰霜。不堪寒冷的老人多次央求小孙子多给自己送些柴火,却总被  相似文献   

15.
她已年逾古稀,9年前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留下了5.4万元的债务。从此,她便每天风雨无阻地行走在大街上捡废品,攒钱还债,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诚信。如今,9年过去,她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舒心地说:“老伴和儿子欠下的债务我还清了!”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1,(5)
正"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我有血糖低的毛病,老伴却血糖高。前段时间,社区来登记我们的‘微心愿’,我想要个血糖仪。今天,你们不仅圆了我的‘微心愿’,还为我身患残疾的儿子送来了残疾人专用坐便器。这些,正是我们的所需所盼呀!"近日,  相似文献   

17.
淳一 《北京支部生活》2012,(6):13-16,2,73,74
正我的老师是我国书界章草泰斗郑诵先先生。1969年,父亲程俊良送我拜师时,我年仅12岁,郑诵先老师已经70多岁了,并且在书法界威名甚盛。老师有三个子女,大儿子郑必达时任天津体院的排球教练,女儿郑必俊在北京大学任教,小儿子郑必坚时在中宣部任职。他的儿女们工作繁忙,作为老师的入室弟子,我尊师如父,为他理发、做饭、换煤气,在生活方面尽可能多地给予照顾。我们一老一小相互照顾,互相感受着难忘的父子情,直到  相似文献   

18.
家在浙江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2004年初,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二儿子赡养母亲。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19.
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县城成立。张鼎丞主席非常重视拥军优属、访贫问苦工作。这一年冬天,张鼎丞同志冒着凛冽寒风,来到汀州市东门走访烈军属。当他跨进烈属钟大伯家门时,看到这位60多岁的白发老人,正在吃力地劈柴。他当即卷起衣袖一边帮助老人劈柴,一边和老人拉家常。这位老人的老伴已经病逝,二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大儿子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现在家  相似文献   

20.
为民 《支部生活》2006,(5):43-43
邻居王大妈有两个儿子,丈夫去世后她一直与大儿子一起生活。房改时,王大妈让大儿子一家出钱将他们居住的公房买了下来,但房子的产权人是王大妈。之后王大妈写了一份遗嘱.内容是在自己去世后,自己名下的房产由大儿子继承,并作了公证。去年冬天王大妈病故了,但房屋管理部门没有给她的大儿子办理继承过户手续,而是要求他去办理其他合法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公证手续。于是王大妈的大儿子就请其弟弟一起去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的公证,但是遭到了弟弟的拒绝。弟弟认为自己对这套房子也有继承权。因此,王大妈的大儿子一直都未能将房子过户到自己的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