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应届大学毕业生近日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把就业“打造”成为备受民生关注的要点和热点。而如今,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俨然成了政府必须精“敲”细“打”的“瓷器活”。胡锦涛总书记于是强调,“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但是在面对“十二五”时期就业总量持续加大的压力,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严峻形势之时,  相似文献   

3.
“创业促就业”、“援企稳岗”、“就业援助”、“技能提升1+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初,上海市企业就业岗位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为促进就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党支部全体党员走企业、进校区、到园区、跑社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上海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一系列特别计划。  相似文献   

4.
关注     
《政协天地》2009,(11):34-35
破解失业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成功破解了三次严峻的失业挑战。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果断实施“统包统配”,解决了旧社会遗留下的400万失业人员。“文革”结束后,面对1000多万返城上山下乡人员,党中央、国务院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扩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省就业工作时刻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大人群”,注重发展经济拉动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优化服务助推就业“三个环节”,就业工作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注重扩大就业,向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的转变,积极实施援企稳岗措施,将减少失业的防线提前到稳定就业岗位;二是由过去注重帮扶就业,向注重帮扶就业与促进创业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6.
兰亚明 《群众》2013,(10):77-78
大学生就业的“量”与“质”分别对应于“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量”是“质”的基础,如果就业不充分、失业率过高,那肯定谈不上就业质量好;但是,如果不考虑就业质量的提升,“质”的低水平、粗放型,不仅造成人才浪费、教育资源浪费,而且制约用人单位的效益提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灵活就业,目前与其相似的提法还有“非标准就业”、“非传统就业”、“非正规部门就业”、“多样化就业”等。  相似文献   

8.
就业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建华 《时事报告》2009,(4):114-116
今年以来,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包括: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实施2009年“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计划,征召应届毕业生入伍,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城乡基层岗位开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业信息化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  相似文献   

9.
王进 《中国妇运》2011,(2):37-40,36
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经历了6年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城乡居民就业形式由“正规单一”向“灵活多样”转变,即向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转变,进而逐渐成为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具有关调查所知,在这个就业大军中,女性占了6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改变了“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模式,正在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绝大多数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与此相配套,各地区及高等学校还相继开办  相似文献   

11.
基层短讯     
《中国残疾人》2008,(12):59-59
江苏省 黄海农场 江苏省黄海农场,全场上下同心协力,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文件精神,先后启动了“阳光就业工程”、“牵手致富工程”。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较好地解决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极大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将“就业优先”列为“十二五”就业规划的方针和主线。为什么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如何理解就业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13.
“我就业了,就业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7月12日,西北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赵冬冬以“酱里合酱”的网名,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上发帖,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就与西安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而他连这家公司听都没听说过。  相似文献   

14.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劳动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就业观念正发生着根本的改变,逐步从“从一而终”的“单位人”,转变为在就业市场的滔滔大海中搏风击浪的“社会人”,极大地扩展了就业空间。尤其是青年人,对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充满豪情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邹宏仪 《群众》2011,(6):30-32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我省“十二五”规划强调,必须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最近一段时期,与国内其他东部省市一样,我省就业形势也发生新变化。突出表现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城镇失业现象依然存在的同时,不少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用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认识和判断这种看似矛盾的复杂就业形势?如何应对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挑战和变化?本期“社会建设”栏目刊发的3篇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陈颐 《群众》2008,(3):34-35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现“劳有所得”首先必须“劳有岗位”。今后一段时间内,我省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改善民生首先要实现相对充分的就业,而要真正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决策,浙江省委十二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为我们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邹德萍 《人权》2012,(4):20-23
就业是民生之本。龙年开局,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被党和政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期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就业优先战略”的落实成为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  相似文献   

20.
谭颖 《群众》2013,(7):I0039-I004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我国当前正遭遇“最难就业季”,促进就业除了要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更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既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助于解决当前目益严峻的就业难题,可谓一举两得,也与“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相契合,尤其应当成为江苏各地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