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多元主体已广泛参与到养老服务领域中,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但实践中经常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政策效率,必须推进体制、机制以及手段、内容方面的创新。文章从社会治理创新的角度,从制度层面、工具层面、政策层面构建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分析框架,且分别从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机制、信息化网络技术工具的采用、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内容创新三个方面,就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协同理论主张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参与主体,有着其他主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的必要性,从大学生对志愿参与社区治理的认识不足、高校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活动统筹规划制度不健全、社区对接大学生志愿活动意愿不强烈、融合有限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基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区三个维度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3.
肖玉元 《传承》2012,(12):32-33
贵州省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较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贵州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因素主要有教育主体、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基本路径可以从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改善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由于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学生主导价值观迷失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个人化的价值取向以及功利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对此,应积极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寻求科学合理的价值观教育模式,重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满足大学生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产生、内容和新时代特质的分析,发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内容与多元需要之间存在落差;二是教育方式与主体体验之间存在不契合;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新生活方式之间存在不协调。为解决这些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三个方面的方法创新:一是通过"内容创新",满足大学生多元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二是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体验;三是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学生网络美好精神生活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高校文化校园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主旨和对象上相通,在理论内容上交叉、在实践操作上又有诸多相似,搞好二者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育人目标,必须在明确互动原则、完善互动机制、选择互动载体、把握互动主体、搞好互动反馈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择业观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大学生择业观的结构◎大学生择业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作用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它既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把握:从主体来看,大学生择业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不仅指毕业班的学生,还包括所有非毕业班的大学生。从形成过程来看,大学生择业观的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构建科学、可持续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工作,构建合力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着“缺少科学的规划与指导”、“目标过于宏大”、“机制不够完善”、“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引入项目化运作模式,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研究课题或活动,以项目的形式开展,通过对项目的管理,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走上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的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邹紫云 《传承》2009,(12):78-79
公民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客观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坚持"三个结合",构建"三个机制"即理论武装机制、实践平台机制、习惯养成机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华杰 《桂海论丛》2007,23(3):57-59
文章首先对创新实践的内涵和方式进行界定;接着阐述了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最后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实践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客观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坚持"三个结合",构建"三个机制"即理论武装机制、实践平台机制、习惯养成机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它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是将课堂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效结合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大学生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社实践活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制度构建为平台、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以科学评价为依托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行政治理作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近年来成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一项热门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行政治理存在诸多弊端,而地方政府如何走出困境,建立有效的行政治理机制仍然是一个处于探索中的问题。理论范式及其实践模式多关注于政府与市场、公民社会等外在关联性问题,而以内部联动性为基点的研究鲜有涉猎。为此,从这一基点出发对于地方政府在利益调配、府际竞合和行政职权这三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以内在根源——主体关系——运作权限为逻辑线索,追溯其困境产生的根源,探究其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单伟  刘伟 《大连干部学刊》2010,26(9):33-34,38
民主的主体和活动载体是党内民主实现的重要方面,党内民主主体涉及到民主的价值,民主活动载体是党内民主实现的重要手段。以党内民主主体和载体的视角来透视中国基层党内民主现状,对于农村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党员个人主体缺失和村"两委"关系混乱两个方面论述党内民主主体缺失问题;从活动载体缺失和制度平台不健全论述了党内民主实践载体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田建国 《青年论坛》2011,27(1):46-50
把握大学生理论学习主体。理论学习具有人本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价值功能。理论学习实质是造就学习主体。大学生理论学习重点是理想、做人、责任、创新。大学生理论学习强调针对性,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社会发展巨大变化、实际问题;大学生理论学习强调实效性,从实践破题,用实践理论,拿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成长性实践和社会化实践,对于大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用和创新知识的大舞台。在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实践的、整体的和开放的综合教育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发展个性,提升全面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剑民 《青年探索》2004,46(1):29-32
作为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独特的主体和客体的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是一种构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因而具有内在的社会实践品性。社会实践既是渗透在素质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重要教育环节、教育步骤。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把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上还存在着误区。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美玉  任凤琴 《前沿》2006,(10):80-82
在高等教育发展至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生信用危机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深入地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和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主体意识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发挥诚信主体的作用,积极拓展诚信监察、管理渠道,树立真实可信的榜样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做了有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耀奇  王升平 《前沿》2007,(3):151-154
公共管理服务价值是公共管理主体利用其所掌握的资源向社会提供服务,利用服务的提供这一载体满足民众这一价值评价主体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现实行为。由公共管理主体公仆意识的淡化、公共管理主体良好服务能力的缺乏、公民价值评价主体地位的旁落等三方面所标示,服务价值在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中处于一种非核心的境地。型塑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中服务价值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从属价值的确立、宪政建设的促进、价值评价体系的重构等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