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要通过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从而迈入教育强省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这次我们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到河南,在信阳、驻马店和郑州三地了解了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的情况、经验和问题。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在全国还是属于中等水平,所以说在发展教育上,有积极性,但是也有很多困难。我希望河南还  相似文献   

3.
杨舸 《半月谈》2022,(1):81-82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已有20多个省(区、市)着手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构建生育友好的制度环境,提高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其中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发放生育津贴等内容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政策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协商论坛》2016,(4):30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的中小学名师队伍对河南教育发展及社会经济影响深远.但目前我省名师产生机制单一,培养政策缺乏有效衔接,对已有名师队伍关注也不够,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名师培养投入不足,名师外流现象仍然严重.另外,在相关学科领域,我省各级名师缺乏相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教育对个人来说,是提升素质、安置就业、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对国家来说,是社会发展、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家采取取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限制、实行养老金并轨等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目的是使公民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进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的生活更美  相似文献   

6.
《同舟共进》2013,(3):F0002-F0002
近年来,中山市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2005年,中山成功创建为广东省第三个省教育强市,2007年全市24个镇区全部成为省教育强镇(区),2010年全部通过省教育强镇(区)复评,全市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现有幼儿园450所,在园幼儿10.9万人  相似文献   

7.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七年四月六日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人口发展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正确把握人口发展态势及其规律,探索建立符合山东省情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形成全社会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合力机制,对于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完成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流动致使城市学校压力剧增、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农村办学规模与数量压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受到社会关注。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等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原崛起都需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2008年10月,国家教育部把河南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如何配合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推动民政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却有继续扩大之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  相似文献   

11.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聚焦科技创新,纷纷建言献策. 构建创新型梯级人才链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却非农业强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约有一千八百万,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和小聚居。“大分散”是指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各个省、市、县,呈大范围弥漫壮;“小聚居”是指分布在各个省、市、县的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地居住,形成小范围的民族社区。我国城乡都存在这种情况,如河南省民权县内很多村的村民都是少数民族,开封市顺河区有回、满、蒙社区。为了了解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教育状况,最近,我们到河南、山东  相似文献   

13.
<正>伊朗人口控制政策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控制速度和效果,还在于它是在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一个拥有崇尚多子多孙的大家族传统的国家取得了成效2010年7月,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宣布河南省总人口超过1亿人,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如果不是中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这一天将会提前几年到来。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口问题业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由于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不同,地区发展也不均衡,各国采取了不同的人口生育政策。伊朗作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却是鼓励计划生育的国家,并在正式施行计  相似文献   

14.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人才基础”。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破题窗口”,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缺乏不仅容易使优秀生源外流,也难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人口大省,河南要将人口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实现由“大”到“强”的蜕变,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刘志锋  周松 《人民政坛》2014,(10):18-19
<正>【摄影报道刘志锋周松】9月24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询问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谦、张广敏、张健、邓力平、刘群英、黄琪玉,秘书长牛纪刚和其他组成人员出席会议,省政府副省长李红及省编办、省发改委、教育厅等12个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考"。刘群英主持询问会。"怎么应对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后要抓学校布局均衡、抓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抓特殊群体教育均衡、抓办学水平均衡、抓优质资源共享。此外,还要抓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16.
《前进论坛》2021,(4):53-53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少子化与老龄化成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虽然我国近年来逐步出台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但政策整体效能与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碎片化突出,协同性不够。生育支持政策涉及面向个人和家庭的生育假期、托育服务、福利津贴、教育保障、税收优待、住房保障、就业支持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要建立人口均衡型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口内部结构的均衡问题,以及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问题。但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缓慢的,社会经济发展本身与人口密不可分,故短期内只有通过人口结构的调整,使之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均衡。就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均衡最重要的问题是:少儿人口性别比的均衡;人口年龄结构的均衡;人口内部不同人力资本结构的均衡;人口地区分布的结构均衡;人口的城乡结构均衡;人口的阶级阶层结构均衡。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3日,省长谢伏瞻主持召开省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研究我省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工作。省领导李克、徐济超、赵建才、王铁、张广智、李亚、王艳玲、钱国玉出席会议。谢伏瞻就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也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尤其对我省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来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开放招商吸引力、促进劳动者就业增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总人口9768万,其中农村人口6774万。农村留守流动儿童300多万人。近年来,河南省妇联在全国妇联,尤其是儿童工作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和帮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23,(8):13-15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安排,调研组通过专题座谈、实地查看、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我省基础教育重点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