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是人事制度问题,又是约束制度问题,更是产权制度和激励制度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而言,它是一个产权制度的问题,只有从产权层面去研究内部人控制问题,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内部人控制的本质,从而找到一条可行的解决办法。解决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关键在于通过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变革解决好对经营者的任免、约束和激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论快递     
吴厚庆:要利用好“内部人控制“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采用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思路是不可取的。一是因为控制“内部人控制“违背了经济和法律准则。二是因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结果很可能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三是因为控制“内部人控制“会损害其必  相似文献   

3.
内部人控制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内生现象,是公司制不成熟、不规范的产物。我国目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考察其强化和无法消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有企业所有缺位的问题,也有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问题,还有激励约束机制不相容的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涉及的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的分配。因此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对策选择必须侧重解决“支配几乎与所有权没有关连”、“支配已以相当程度脱离所有权”(伯勒)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弊病,明确要求各级企业党组织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国企的管理效率。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股东缺位、内部人控制、董事会设置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与绩效至关重要。改革开放37年来,特别是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国有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治理结构上也逐步趋于规范。在  相似文献   

5.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权力机构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司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冲突的公司治理命题,是英美国家公司治理讨论和法律改革的中心,并随着美国公司治理文化的输出主导了世界公司治理学者的思路。面对内部人控制问题这一公司治理的基本命题,不应囿于英美国家舶来的公司治理思想,而应结合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发生路径的特殊性,寻求解决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陈卫平·张思群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模式,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国有企业公司化进程中,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逐...  相似文献   

7.
邵燕 《探索与争鸣》2002,(10):28-29
“内部人控制”指作为企业管理层的经理人,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但由于自己拥有特殊的地位而掌握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控制权。“内部人控制”是国企改制中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国有产权所有者的“虚置”,导致有些“内部人”利用经营决策权来实现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最大化,损害股东权益,产生企业经营的低效率。这是一个应当引起人们警觉的问题,它暴露了企业改制中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制度性和功能性缺陷。“内部人控制”现象产生的弊端我国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经过资产剥离、分拆…  相似文献   

8.
尹晓冰  汪戎 《思想战线》2012,38(5):101-105
行政干预之下的内部人控制,使国企存在着效率损失和资源配置错误等一系列必须解决的问题。控制国企内部人控制的基础,是分析清楚内部人的控制权利益机制。构建普通国企的内部人控制收益模型及三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模型,有助于对内部人控制的行为特征加以合理分析,从而为控制内部人控制提出破除制度障碍、搞好顶层设计和相应的具体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与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制度差异是影响两地国有企业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缺陷,主要有"软环境"缺陷、股权结构缺陷、治理结构缺陷和"代理"股东的问题等.吉林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企业治理结构安排应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称分布以及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分布两个基本原则。因此 ,“股权至上”企业治理模式仅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难以成为国有股份制企业治理模式的最佳选择。而“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模式”一方面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风险状况和相对地位的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也充分关注了国有企业的独特性 ,因此 ,这一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作为理论界广泛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的前沿课题,一直以来都是主流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关系到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举措写进了党的决定。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不仅严重地扭曲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治理绩效,而且延缓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建立。因此,探索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非常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严重,特别是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财务、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规范,立法的滞后等原因加剧了内部人控制,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国有资产流失的本质是公有资产向私有资产的转移,它的最大危害性是破坏了经济运行的最根本的制度基础,一些经济主体从国有资产中无偿索取资源,国家又不断强制性地从经济体系中抽取资源进行补充,这就导致了一种恶性的循环,使整个经济过程无序化。因此,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十分严重,发展下去会成…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参与治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表现出来的劳动者权益缺损,根源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即以资本产 权逻辑排斥劳动力产权。应从“劳动努力”出发,通过劳动者参与治理来创新国有企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刘臻玺 《前沿》2003,(4):44-47
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是造成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建立的源头 ,而国有股减持由于多种因素 ,一直未能顺利推行。因此 ,想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的“源头”问题 ,目前还缺乏政策支持。我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此举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本文拟从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发挥效用存在的障碍入手 ,提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灵华 《湖湘论坛》2002,15(1):74-76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改制不彻底,股权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在不少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全部由集团公司一家来行使,公司运作实质上呈现为内部人控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形备而实未至。有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35.5%。一些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长期人员、财务、资产三不分,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对企业发展极为…  相似文献   

16.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战略目标。然而,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在现实推进中却困难重重,理论和实践表明沉淀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对沉淀成本进行理论溯源和分类拓展,探寻经济性与制度性沉淀成本的不同构成,结论为:经济性沉淀成本对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演化路径形成制约,而制度性沉淀成本则型塑了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变迁。降低沉淀成本,完善混合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一是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降低经济性沉淀成本,完善混合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加快制度创新,降低制度性沉淀成本,构建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制度保障体系;三是打破利益结构,推进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四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从本质上看,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包括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一个重要的根源来自其特殊政治定位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党的领导难以在现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制度环境中与公司治理逻辑统一起来,造成国有企业党的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悖论。构建国有企业反腐败长效机制,关键在于探寻反腐败过程中制度缺失和机制弱化的原因,从顶层设计中创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为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寻找新的组织依托和制度供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监督机构设置、统一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大贯通"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格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为解决公司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于20世纪中叶出现的。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也是在公司制遇到了类似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在我国尚属一个新事物。与英国独立董事制度相比,由于产生问题的途径不同、依据的法律体系不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因此,在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时,应针对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开始正式倡导在国有企业中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 造。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一旦国有企业的"所 有者"得以明确,并有董事代表其利益,国有企业面临的"内部人 控制"问题便能有效地得到解决。但是,近年来许多试点企业的情 况表明,实际操作中的做法与体制设计者的预期相距甚远,国有 企业的许多短期行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近来"郎顾之争" 引起的理论交锋非常激烈,其根源在于对产权改革理论的不同解 读。可以预见,因为公有制企业本身的局限,成立国资委以后的产 权改革也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引入管理层持股的实践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在反复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个观点的交织。一方观点认为,管理层持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国有控股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以及"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等公司治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