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沈彬 《民主与法制》2011,(34):27-29
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微博的风生水起,让网络民意异常活跃。从微博打拐解救乞讨儿童、郭美美炫富的人肉搜索、温州动车脱轨事件的“黄金一小时”微博直播到官员微博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一起起社会事件在曝光、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2.
微博的普及使用为公安机关开辟网络前沿阵地带来契机,以公安微博为切入点,公安机关主动关注网络民意导向,积极收集网络社情民意。公安微博的用户数量及分布保证了网络民意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即时传播方式保证了网络民意的实时性和迫切性,双向互动沟通方式保证了网络民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公安微博是民意主导警务的实践创新,在深化警务公开、完善公共服务、汇集社情民意、宣传及塑造警察形象、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剌啸媛 《传承》2012,(12):94-95
网络民意成为新时期大众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而"微博"作为网络应用中的佼佼者,由于其发布信息门槛低、简单易操作和即时性的特点备受广大网民关注。"微博问政"更是成为时下流行的表达民意的直接平台,自媒体时代的行政官员和广大网民的伦理道德问题逐步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民结构趋近于现实中公民的社会结构,电子民主基础进一步充实.网民以多种途径参与政治,微博的兴起值得关注,制度化的途径初露端倪.网民热议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民生、政风和民权问题上.中国政府采取一些与网民互动的措施,各级领导表示重视网络民意,并且尝试多种吸纳网络民意的渠道.一些...  相似文献   

5.
谭双林  张韦 《电子政务》2011,(12):43-4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参与主体在形成、传播、反馈等方面的行为,试图揭露“被民意”的网络舆论面纱下利益主体间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并对达到制约与平衡后的网络舆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2011年是政务微博元年,各级政府、众多企业纷纷选择开设官方微博,实现传递信息、沟通民意、塑造形象的目标。有研究表明,目前,有54%的新闻首发自微博。可以这么说,在"无微不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0,(4):47-47
自2002年网络问政风靡后,网络民意的征集经历了从粗放到精细的演变过程。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交流,更为网络两会报道添了“一把火”。于是主流网媒,异军突起,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通了“人民微博”,通过“抢鲜博报”、“博眼看会”等栏目,即时展示两会记者、代表委员和普通网友的相关微博;  相似文献   

8.
刘凌旗 《前沿》2014,(5):89-92
借由韩国网络实名制的经验,我国微博实名制的实践导向微博实名权的生长结果。网站权力与社会公民个体权利的交互关系,牵涉出可能性利益的穿插交错和多方圈层的信息流动问题。这些均基于对实名制真正含义的理解,即“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管理制度。微博实名权的相关法律技术实践,也应围绕这一基本原则借助国家立法工作对权利与权力关系的维护和支撑来完成,同时,由言论内容管理技术和用户行为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延伸微博主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前进》2014,(3)
<正>21世纪伊始,网络以其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传播能力,强势地进入大众的视野。做为网络的衍生品,从2010年起,微博在我国又以极快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大众与政府的眼球。这一传播新势力,必然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政府以新眼光、新态度加以审视和运用,从而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一、微博已成畅通民意新渠道微博,即微型博客,传到我国被送昵称"围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  相似文献   

10.
微博是个好东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取民意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博问政无疑是一项新鲜的问政举措。微博问政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对我国的民主政治有何作用和影响,微博问政目前存在哪些缺陷和风险,如何形成理性的官民网络互动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引起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着力打造“分局+部门警种+民警”微博群构架,通过不断丰富微博内容,促进民意交流互动,规范微博工作流程,充分展示警队形象,充分发挥警务微博联系群众、指导防范、服务民生、引导民意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公安微博的效能和作用应做到宣传广泛化,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管理合理化,职能正规化,人员专业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13,(8):58-58
7月27~28日,民政部新闻办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全国民政新闻宣传暨政务微博工作培训班。当前。微博已经成为对政务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传播工具。政务微博在网络问政、政民互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官博"要想受到欢迎,关键要放下身段,不回避问题、不回避矛盾,坚持把群众所思所想所惑所感,变成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惑所感,主动融入社会,回应网友关切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近两三年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不断利用网络与民众沟通交流,听取民意。特别是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发展已趋向成熟,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每每突发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官方微博及时跟进,并与网友互动、释疑,起  相似文献   

14.
政务微博通过"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的出现,有助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掌握舆论的话语权,推动党执政方式的创新。政务微博在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沟通理念,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和监督机制,构建科学的舆情监测和分析体系,制定必要的危机处理和声誉恢复预案。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激增而难以得到迅速解决。由于传统民意表达渠道的迟滞或受阻,公众迫切需要打破单向性的表达机制,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网络平台的自由开放性为此提供了契机。网民通过论坛、博客、政府网站等多种途径参政议政,较于传统表达渠道,网络民意的表达具有成本低、时效快、自由度高、参与主体多元、参与议题多样等优势,公民积极借助网络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目前,政府对网络民意采取了较积极的态度,开通门户网站和微博,设立意见征集专栏和政务论坛等,但也存在政府回应性不足、网络环境规制不够等问题。因此,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加快行政理念的转变与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政务平台积极、主动回应民意;同时,政府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法律规制,协调网民有序参与政治表达。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强势,微博问政已经成为民众表达心声、政府倾听民意的重要窗口。很多政府机构在网上开通政务微博,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集民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亲切地称之为政府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2011,(10):87-87
2011年9月25日至26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公安微博:实践与前景”的研讨会。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公开为先、服务为本,尊重群众、顺应民意”原则,构建以省级公安政务微博为龙头、以地市公安政务微博为主干、省市县三级公安政务微博优势互补.政务微博与民警个人工作微博相互补充,具有鲜明公安工作特色的微博群。  相似文献   

18.
以2007年我国网络民意元年、2008年我国互联网拐点为标志,网络民意进入快速成长期。此时也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蕴。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当今反映社会民意,加强交流互助的重要平台,是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表达诉求。前不久,在相继举行的地方两会上,市民、网民"现身"两会、视频开启民意"直通车"、微博架起民情"连心桥"……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反映了地方两会的新气象,成为民主法治建设中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白毅 《电子政务》2012,(4):113-117
阐述了网络民意与科学发展观的关联性,网络民意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能够引领网络民意的健康发展;从网络民意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特质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网络民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完善网络民意表达的策略,以期确保民意能够通过网络更科学地进行表达,进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