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10,(8):9-10
每个个案成为公共事件的背后,都能找到体制性病灶。2009年4月16日,20多名律师、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关于改革看守所体制及审前羁押制度的公民建议书》,认为现行看守所管理体制及审前羁押制度的固有弊端是“牢头狱霸”横行与刑讯逼供两大司法顽症的温床,是该类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制度性根源。以非正常死亡事件为切口,人们开始深入到制度深层探讨法律缺陷,现行羁押制度面临全方位“体检”。  相似文献   

2.
设置羁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妨碍刑事诉讼。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现行的羁押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指出维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应对我国的羁押制度及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那些涉嫌犯罪而被羁押的人,其权利状况构成人权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去年以来,发生在监所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向我们展示出被羁押者极度令人堪忧的权利生态,也将现行羁押制度推至舆论声讨的风口浪尖。如何从个案中汇聚制度嬗变的力量,为这块短板的生长提供微动力,成为中国法治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相似文献   

4.
正刑诉法修改后,进一步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提供了具体的制度和法律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修订后的刑诉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羁押期间的权利义务以及救济未作专门性规定,仅增加了"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后,应立即将被拘留、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的规定,可以说从  相似文献   

5.
周鹏 《中国检察官》2013,(17):30-32
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由人民检察院继续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是本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新设置的制度.该制度是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对于完善我国未决羁押制度,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侦查阶段检察机关开展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为视角,探究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程序构建与保障措施,为贯彻刑事诉讼法规定,提升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监督实效提出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未决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法律状态,它是司法机关依法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未决羁押是以剥夺人的基本权利(人身自由)为代价的,那么,在现代法治观念和无罪推定原则框架内,究竟应当如何辩证地看待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进而认识未决羁押的公正性问题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未决羁押具有当然的公正性。对我国未决羁押制度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暴露的各种损害其公正性的问题,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程序性的制度保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徐丽丽 《法制与社会》2013,(31):282-282,290
由于“躲猫猫死”、“睡觉死”、“洗澡死”等词汇热传于网络报端,罪犯袭警越狱、脱逃事件和在押人员自杀等事件不时发生,被羁押人非正常死亡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媒体的多次报道,有些事件还受到了媒体炒作.被羁押人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发生昭显着被羁押人员生命健康权已经被严重侵害,也给监管执法机关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战.法律面前人人都应有平等的尊严和权利,给涉案人员以公正的诉讼和人到的待遇,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非正常死亡现象的成因、应对和避免进行切合实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10,(8):4-6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那些涉嫌犯罪而被羁押的人,其权利状况构成人权“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去年以来一,发生在监所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向我们展示出被羁押者极度令人堪忧的权利生态,也将现行羁押制度推至舆论声讨的“风口浪尖”。如何从个案中汇聚制度嬗变的力量,为这块短板的生长提供“微动力”,成为中国法治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相似文献   

9.
傅达林 《检察风云》2010,(11):16-18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那些涉嫌犯罪而被羁押的人,其权利状况构成人权“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去年以来,发生在监所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向我们展示出被羁押者极度令人担忧的权利生态,也将现行羁押制度推至舆论声讨的“风口浪尖”。如何从个案中汇聚制度嬗变的力量,为这块短板的生长提供“微动力”,成为中国法治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相似文献   

10.
赵越超 《法制与社会》2013,(25):128+130
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羁押是一种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押于指定场所,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状态。正如有些学者所言,"羁押并不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措施,而是代表着一种人身自由被暂时剥夺的实然状态,是刑事拘留和逮捕之后所生成的法律状态与结果。"羁押的首要目的是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人权。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羁押期限过长、超期羁押等问题,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缺失,是这些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非正常死亡事件在不少地方蔓延,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也将现行羁押制度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拷问着中国当下执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张超 《犯罪研究》2011,(4):52-57
狭义羁押是指逮捕(抓捕)犯罪嫌疑人后经由法庭或法官审查批准后决定的羁押,我国的狭义羁押指的是侦查机关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和检察机关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后的羁押。羁押的启动应当是在充分遵循羁押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羁押启动条件,并经过必要的司法审查的刑事诉讼程序。各国在捕押分离的前提下对羁押的条件和司法审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的羁押制度,保障人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降低羁押率,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修改后刑诉法明确规定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然而,新制度在功能定位、审查主体、审查启动节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立法目的的实现,"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有必要明确法律监督职责的功能定位、确立监所检察部门的审查主体资格、明确审查启动节点。  相似文献   

14.
缪海英 《法制与社会》2013,(18):126-127
司法实践中,逮捕必要性条件因为逮捕必要性情形及相应证明责任不明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缺乏保障人权意识等原因被虚置,逮捕率居高不下,且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应当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落实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明确"逮捕必要性"证明责任,重视听取犯罪嫌疑人一方的意见,完善非羁押强制措施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非羁押情况下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等,以确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5.
正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加了第93条,此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该法条宣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正式确立,明确检察机关负有对被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职责,是一项全新的  相似文献   

16.
一、取保候审与保释制度的异同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因而不对其实行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它与保释的相同点就是:都是审前的一种非羁押措施,其功能都是避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威胁、干扰、伤害证人,防止毁灭、仿造或串供,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庭受审。在程序上都是通过相关利害人申请,履行一定的手续,提供相应的保证,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将犯罪嫌疑人释放或根本不予羁押。二者的不同在于:(一)立法思想、观…  相似文献   

17.
郭菲 《法制与社会》2013,(21):282-285
刑事侦查中,必须严格区分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监管职能和刑侦职能,将刑事羁押主体所实际承担的刑侦职能分离出去,使其恢复单纯羁押和监管犯罪嫌疑人的功能,实现监管职能的归正。刑事羁押机关应当明确其监管行为的行政属性,从机构设置、职能运作等方面保持职能运作的独立性,建立系列制度进行有效地规制。明确区分服务刑诉和执行刑侦功能两个概念,树立以羁押监管为手段、以服务刑诉为目的的正确职能定位,通过羁押监管、保证监管安全秩序、维护被羁押人合法权益等手段协助刑事侦查,融入刑事诉讼大范畴。  相似文献   

18.
杨楠 《法制与社会》2010,(28):146-147
对刑事诉讼中的审前羁押实行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但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层面,都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本文以“躲猫猫”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事件切入,从“民主”与“法治”的视角,提出了当前检察监督审前羁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议在现有机制下,从观念、立法、制度等层面加强对看守所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逮捕羁押制度直接关系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保护。完善审查逮捕羁押制度应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项重点。适当延长审查逮捕期限、缩短特定案件的拘留期限、规定审查逮捕过程中应当讯问每个犯罪嫌疑人、赋予被逮捕人对逮捕决定复议、申诉的权利、区别案件的繁简程度规定办案期限等,以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和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案件进行过程中,要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未决羁押,这涉及到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在实施未决羁押时要万分谨慎。未决羁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羁押:刑侦羁押、起诉羁押、以及审判羁押。当前,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尚不完善,逮捕与羁押在其程序上尚未分离,未决羁押救济等工作也不到位,这严重侵犯了刑事人的人身合法权利。本文主要对未决羁押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当前的未决羁押现状进行了阐述,结合国外先进的未决羁押经验、手段,对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构建完善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能够为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的重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