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农民自己来驾驭,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新农村建设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内在动力,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乌苏市农民还存在着对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认同不高、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以基层组织为核心的村集体的整体功能,建立畅通农民思想诉求的组织,以乌苏市新农村建设的举措为契机,教育农民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乌苏市四区一线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转变,清除思想和观念的阻碍,改变生产方式、凝聚发展后劲,创造一个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0%的农业大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解决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通过城乡统筹解决城乡差别,通过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通过政府观念和行为转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视野的农业补贴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补贴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对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来均衡社会利益分配、缓解涉农利益冲突。农业补贴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则是政府与农民等相关利益主体围绕利益调整而展开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和妥协的互动过程。建国六十年来我国政府与农民互动的不对等蕴涵了农业补贴政策的强制性变迁特征,而向政府意志及利益偏斜和对农民意志及利益轻视的强制性政策安排又注定了政策效率低下的必然命运。在新时期要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系统,使之跳出低效率运行的逻辑理路,构建政府与农民的良性互动与调适关系是首要之义。  相似文献   

4.
周连华 《发展论坛》2001,(11):43-44
调整农业结构,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闯出了许多有成效的路子,但一些地方政府的推动措施和群众的意愿不合拍,调不动、调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从目前看,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农民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游离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外。因此,解决好农民进入市场问题,已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农民进入市场困难是影响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这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首先…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是调整结构 ,促进收入多元化 ;地方政府应引导农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搞好此项服务 ,确保国家对农业的优惠政策落实 ;国家的“责任”应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制度 ,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网 ;解决“增收难”的治本之策应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加速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秦燕  宏蕊 《党的文献》2011,(5):74-79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过程,同时也是向农民宣传现代政治理念、力图改造农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传统农民正义观的借用和重新阐释,实现了现代阶级斗争观念与传统农民正义观的联系,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引导了农民观念的改变,从而使农民在斗争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一种全新的对社会以及对自己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用现代观念提升农民传统观念、对农民文化传统重新解读和借用、承认农民保持着原有的价值观并加以利用,是其改造农民传统文化、并赢得农民广泛支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福利权是指国家向农民所提供的各项福利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待遇和文化娱乐等方面,它反映了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一种权利关系。农民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享有与其它公民主体同等的福利权利,这既是现代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体现,也是公民社会个人权利意识的合理表达。由于中国工业化资金主要来自于以二元体制为基础的农业积累,而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并未理解向全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与政府统治权威来源这两者间的紧密关系,政策倾斜与观念滞后共同导致农民福利权长期以来被忽视,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突出瓶颈。因此,理解农民福利权的重要性将不仅能进一步深入认识当前"三农"问题的实质,而且也有助于对未来新型城镇化战略蓝图的整体擘画。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基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核心所在。农民组织化和发展合作经济是以“行为主体”的一定素质为前提的,即商品生产者自由个性的觉醒、经济理性的成熟,作为契约主体的独立人格的存在以及社会交换关系的发达。而这一前提的获得,是需要确立农民在经济市场化过程的市场主体地位,促使其个体主体的“主体性自由”的实现。为此,政府的制度设计和进行制度安排时应遵循的理念是:市场机制和政府适度干预并重;理顺现行农村各种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对农业经济支持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重。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组织化营造一种自主性的空间,而且这也是农民理性由传统“生存理性”转向现代“发展理性”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一)思想制约。农村基层领导机构和相关部门存在“两不”、“两怕”思想。“两不”即认识不高,没有真正认识到调整农业结构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加入WTO后与国际农业接轨的重要环节;思路不明,对市场研究不够,究竟如何引导、组织农民抓调整,心中无数。“两怕”即怕麻烦,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应是农民自觉自愿的行为,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担风险,担心因结构调整所发生的投入和前期亏损由镇财政和部门单位财政承担。相当一部分农民受传统思想束缚,囿于一贯的种养方式,缺…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00,(9)
河北省武强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曾是全国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改进传统农业,优化产业布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民生产观念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进行多层面的努力和探索。从1997年以来,武强县紧紧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这两股重要力量,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和“生力军”作用。党员先行一步,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加快…  相似文献   

11.
罗建平  李毅  余梅玲 《求实》2015,(5):67-73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政绩考核约束的存在,部分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出现了一些行为偏差,违背了土地流转的初衷。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机制尚在健全和完善之中,土地对农民而言仍具有重要的综合保障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农民的生存根基,这使得基层政府陷入了土地流转中政绩考核与农民生存的双重困境。为突破这一双重困境,地方政府需要优化政绩考核指标、转变基层干部特权思想、提升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贸后,我国农业领域受影响最大、承担责任最重的既不是农民,也不是涉农企业,而是政府——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体制和政策选择。政府能否及时地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并对体制进行创新,决定了中国农业的未来走向。现仅就入世后我国农业管理体制问题进行讨论,概括起来说,就是需要五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广大农民的思想心态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分析农民的思想动态,探讨、调整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农民思想动态的主要倾向 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农民沉淀已久的传统观念,逐渐拓宽了农民的视野,更新了农民的观念,在新思想、新观念出现的同时,也使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心理状态变得复杂而迷惘。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福建省闽东地区(宁德市)农村的实践,从区域经济的视角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探讨,论述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以及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对于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对农民直接补贴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民直接补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了减少农业及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损失而对农民的直接转移支付。我国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既有理论依据 ,也有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加强政府宏观指导 努力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次调整涉及的范围很广,内涵也很丰富,既包括了生产力的调整,也包括了生产关系的改革与完善。如何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顺利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政府不能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法,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进行结构调整,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另一方面,政府也不能对结构调整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加强引导,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由我国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推动高增长的因素中,土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城市化的工具,但由此也引发了农民土地权利受侵犯、农民失地后被城市边缘化等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行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政策主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也 《探索》2012,(1):191-192
农民是土地的守护神,是保障农业安全的主体力量。只有建立农民与农业的紧密利益关系,农民的责任感和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不仅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还要大力培养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地位。任何把农民与农业分离开来的做法都是无助于农业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伍鹏  刘德诚 《奋斗》2002,(8):9-9
在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在加入WTO给农业带来巨大冲击,农村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积极性迫切需要保护和调动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党建面临的重大问题。萝北县委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坚持以乡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农村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带领群众调结构、上项目、闯市场、快致富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养老金制度:替代保护价收购的最佳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海元 《求实》2002,(11):53-56
取消保护价收购是我国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 ,但政府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责任应该不减反增 ,需要调整的是承担责任的方式和方法。从我国农村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长远战略需要看 ,尽快建立起农民养老金制度是最佳政策选择。目前 ,我国建立农民养老金制度的条件基本成熟 ,以产品换保障的方式 ,完全可以在不增加甚至减少财政负担的情况下 ,由农民定额缴纳其粮食产量的 2 0 %作为保险费 ,就既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又能建立起年积累额超过 15 0 0亿元的农民养老金制度。实现上述政策目标需要的只是将目前用于保护价收购的资金微调为对缴纳保险费农民的直接补贴。与此同时 ,建立这样的制度 ,最重要的是给农民机会 ,给农民提供一个建立农民养老金制度的思路和框架。中国农民的问题 ,从来都是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的。建立农民养老金制度将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