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现行的隐喻真理性问题的四种观点可知,隐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描摹世界,通过探索隐喻为真的条件揭露隐喻的基本意义,反映世界在类比中存在的方式。隐喻真理受语境的规约和限定,不具有任何独立于语境的意义,只有语境才能为隐喻真理的判断提供唯一实在的根据。隐喻的真是意象图式的真,对隐喻真理的理解必定和一定意象图式相关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石岩 《前沿》2012,(15):184-185
认知语义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于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了概念隐喻理论,这标志着隐喻研究脱离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研究的藩篱,进入到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语言学界已经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是一种独具魅力、以一事物来理解认识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本文在搜集和归纳壮英谚语的隐喻表述的基础上,验证隐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在壮英两个民族中存在共性,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背景,阐述了英汉隐喻美学价值之异同及隐喻的内涵,强调隐喻的本质就在于根据已知经验,在联想的基础上,在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等值或相似的关系,提示人与自然的相似和统一。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判断隐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彭译 《公安研究》2014,(3):16-19,47
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语境下,社会管理创新应当沿着法治的轨道探索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术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人们逐渐在是否应该进行原创性建构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现在,具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中国学术在全球思想语境中的原创性建构。对此,我们需要划分学术创新的层次,而对学术创新层次的探究必然落实为对学术体系层次的探究,学术体系的原创性建构是中国学术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研究创新思维的哲学链接,就是要把握思维创新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连续创新与间断创新的统一,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兴的科学技术促成了手机的问世,使得手机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功能。而随着科技的创新和扩散,在社会的特定语境中,手机媒体也繁衍出自己的传播特性:一方面是代表其外在功能的个性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是代表其内在功能的短信文化的创新。而无论是哪种创新,都需在社会系统的规范内得到传承,否则新技术这把双刃剑就会使手机这个新型媒体在大众传播的作用发生歪曲。  相似文献   

8.
毛越华 《思想战线》2013,(Z1):159-161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内力和外力所形成的合力的驱动下完成的。人的需要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本质追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内在动因、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诉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启动器、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助推器,它们共同构成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制度创新是 2 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作为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基石的公安机关 ,对此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制度这个概念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 :从微观上讲它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 ;从宏观上讲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创新具有明显的主观意图 ,其结果就是推广和应用新的事物。要进行制度创新就必须有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制度创新的基础。公安机关应建立由公安部牵头的、以基层公安部门为依托的制度创新体系 ,进而全面促进 2 1世纪公安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之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严肃课题。我们一定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创新是适应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如果不创新事物就会停止不前,就没有生命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这样。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和个人承受能力上…  相似文献   

11.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然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特别是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 一、思维超越性的基本属性决定思维创新的首要性 概括性与超越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属性。思维的超越性是指思维能够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超越具体的客观事物。正是由于思维具有超越性,人类才可以超越时空和超越现实,去认识那些并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事物的本质,从而开拓创新。如人类不能直接感知天体运行规律,却能借助思维创造出预测未来的历书;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却能借助思维构想出数百年后的社会制度;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卧病在床却能发现“大陆漂移”,可以说是思维超越性的杰作。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人头脑灵活、机敏、迅捷,而有的人则比较僵化、呆板、迟钝;有的人脑子活、点子稠、办法多,一生中有许多创造,而有的人则一生默默  相似文献   

12.
张艺 《人民论坛》2012,(2):120-121
探索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是创新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的重大课题。当前推动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阻碍因素包括社区行政化趋势明显、社区归属感差、经费投入不足和社区教育缺失等。在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应重构社区服务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活动,完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主多辅系统既是自然界中事物存在的普遍现象,又可作为指导思维和社会实践的方法论。蒋作君先生在文中系统阐述了一主多辅系统的概念、特征及与中庸系统的区别,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一主多辅系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一主多辅系统作为指导思维与社会实践的方法论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甚至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论述了对社会管理能力的新要求,必须改变过去一系列基于高度统一体制下的工作机制、方法、作风、习惯、语境、格局等;提出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基本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实现新型社会管理能力的转换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曹霞  ;华少庠 《求索》2008,(4):193-195
在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作中,颜色形容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表达当时语境下的特殊感受,诗人赋予了它们超越传统意义之外的含义:红色、黑色和金色被分别隐喻为罪感、死亡和复归。这些颜色词奠定了诗人美学思想的基调,从而实现了一种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谢莹  李琦 《求索》2010,(11):103-105
在电视购物热潮中,"快乐购"凭借其新颖的购物模式成为领军企业。本文立足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语境,从电视策划的微观层面——节目策划的角度,分析了"快乐购"在内容定位、形式创新、关系策划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为新型电视购物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之道。  相似文献   

17.
高云 《湖湘论坛》2010,23(6):34-36,52
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学习方法进行创新。以勇于和善于超越自我的变革精神进行学习;以开放的海纳百川精神进行学习;以尽可能兼容更多社会积极性的愿景在学习进程中构造出吸引党员和民众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愉快而富有使命感的学习酿就各级组织作为负责任的团体主动向一切有价值的事物学习的氛围;不分级别高低、"官阶"大小,普及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党的组织的常态。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利润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水平,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如果追究到哲学层面,创新则源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探索,源于人类对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那么,对于现代领导者而  相似文献   

19.
颜色是人类区分事物的重要概念,一但过于偏好于某些颜色,则往往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彝族偏爱于红、黑、黄三色,他隐喻了彝族人民对力量与美的崇敬,以及自身勇敢、热情的个性.本文力图通过对彝族"三色"的隐喻分析,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反思其存在的表现形式,以引证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的,特别是植根在佛道文化的基础上的。《红楼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与事物在对立统一中都具有象征意义与隐喻意义,这些象征与隐喻也都在佛道这个大框架内。在创作上,《红楼梦》深受六朝志怪与唐人传奇的影响,它实际上就是写的一块石头的传奇,而就全书来说,《红楼梦》也没有跳出某些传奇小说宣扬虚无主义与“万境皆空”的宗教说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