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劲 《中外法学》1998,(2):32-42
<正> 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是本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国环境立法中出现的一种广泛的立法倾向。这种倾向除了表现为各国的国内环境立法在目标、原则、措施和手段上的趋同外,而且还表现在国内环境立法与国际环境立法在法律体系、法律结构以及法律规范上的趋同。笔者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与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的背景以及全球环境保护思潮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类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在20世纪所发生的改变表现于法律及其规范上的一种信号,它昭示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将在21世纪出现新的变革。以下,本文拟就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运动的背景、思想理念以及法律现象予以论述,并且探讨伴随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过程所出现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杨兴 《时代法学》2011,9(1):73-81
当前由于国际环境合作交流的日益加强,各国间相互吸收他国环境保护立法成功经验的趋势日益彰显.全球环境立法从而进一步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化态势。这种现象有着深刻思想和文化根源,也是传统法对环境保护之不足的反作用的结果。可以预见,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环境立法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和运行常态。  相似文献   

3.
立法宗旨是立法理念变迁的指示器。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前后,立法宗旨发生了几个变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两元目标简化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一元目标,这不仅反映了立法模式由二元价值向一元价值的过渡,也反映了环境立法理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欧俊 《法制与社会》2013,(2):288-289
立法受理念驱使,理念会影响立法。综观我国既往的环境立法,其理念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经济人类中心主义"是我国环境立法一直秉持的一种理念,在日益恶化的环境情势面前,已显得不合时宜。经济人类中心主义的祛魅,是我国环境立法正本清源,继往开来的前提。回应型环境立法是对既往被动、顶层设计式环境立法理念的反思。整体主义是对既往孤立、割裂环境联系立法理念的一种修正。  相似文献   

5.
环境刑法既是国家刑事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体系不断完善,但仍有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刑法的立法价值理念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并在考察借鉴国外的环境刑法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环境刑法应有的价值理念和立法技术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立法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环境教育的分析,指出目前在我国迫切需要对环境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并且通过比较其他国家的环境教育立法所确立的基本理念,提出我国在未来进行立法时应当遵循的几点基本理念。同时,对于未来环境教育立法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作分析,并结合我国现有的实践,提出我国未来进行环境教育立法时,所应当建立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环境立法目的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世界主要国家环境立法目的的不同,环境立法中存在“目的一元论”与“目的二元论”的冲突,我们应反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环境立法目的一元论、抛弃同时追求多项价值目标的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要明确保护生态系统整体的价值才是当代环境立法的惟一目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围内,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法律传统,对环境立法体系化采取了"基本法+单行法"与法典化两种模式.按照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适度法典化"成为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合理选择."适度法典化"是动态开放的实质性法典编纂,应以理念变革、方法创新为基础,构建以目标价值为核心,以工具价值为技术方法的基本逻辑体系."适度法典化"模式下的环境法典的体例可采取"总则一分编"结构.总则编采取"提取公因式"方式,规定可以统领全局和普遍适用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管理体例和引领性制度等内容.分则编整合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对法典调整的事项进一步详细规定.由此,编纂方法上需要界定"生态环境"基石概念,厘清环境法律关系;以"生态环境法典"命名,采取"双法源"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以"生态环境"为基石概念,法律关系为体系化工具,构建环境法典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地方环境立法公正和效率价值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 《河北法学》2004,22(4):149-152
我国地域辽阔,域内自然环境差别较大,其决定了地方环境立法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地方环境立法应兼顾公正和效率价值平衡,并坚持"效率优先、实现公正"的立法价值取向。地方政府应当对当地新生环境问题结合当地经济、技术、自然实际情况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及时立法,并对不适时的地方法规进行及时修改,实现地方环境法制系统公正和效率价值的最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外国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基本理念发展的新动向,从"儿童不能预谋犯罪"到"社会防卫主义"理论,从"国家亲权"到"国家主义监护",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而且更加注重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未成年人立法的国际化日益加快,形成了诸多国际保护未成年人的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11.
In developing Chinese legislation on public environmental lawsuits, it is not only to amend the Constitution, Law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from the aspect of legislative system, but also revis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n specific regulations, it is to explicitly define the scope of environmental citizen lawsuits to be accepted and heard by court, conditions of subjects, preconditions of litigation, procedures and rules for hearings, petitions of plaintiffs, modes and conditions for presenting evidence, which should not only affirm citizens’ environmental rights, extend the scop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s and the scope of cases that indirect individuals can exercise the right to sue, but also establish litigation intervention system, environmental public prosecution system, and charging standard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attorneys.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立法,创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才能真正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才能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疗立法是保障公民健康权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新医改关于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和公立医院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依法卫生行政的内在要求。在分析医疗法立法的依据和-原则后,借鉴Et本、德国、台湾医疗立法经验,建议以总则、医疗法人制度、医疗安全保障、病人权益保护、信息公开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法律责任作为医疗法的基本框架,并就我国医疗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农业科技、金融、保险),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成为农村经济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农业保险由于在保险标的、可保风险、保险利益、理赔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决定了应建立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我国在农业保险的制度构建中应特别谨慎,首先应对农业保险进行准确定性;其次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合理确定立法宗旨;再者应总结以往办理农业保险的经验与教训,对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功能作用准确定位:最后政府还有必要在现有的保险监管机构下面设置专门农业保险监管机构对农业保险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9.
20.
质疑立法解释--兼为法律解释正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琴 《法学论坛》2002,17(3):21-28
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立法解释现象 ,进而探讨了 :“法律解释”一词在东渐过程中含义已被篡改 ;立法解释 ,虽名为法律解释之一种 ,但究其实质 ,实是一种不规范的立法现象 ;这种认识上的混乱 ,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