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判刑人移转制度是为了便于被判刑人的改造,一国将在本国境内被判处自由刑的人移交给其国籍国或常住地国,由其国籍国或常住地国执行所判刑罚或余刑的制度。这项制度的运用,可以减轻那些远离家乡的被判刑人所遭受的痛苦,为他们复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被判刑人移转制度的适用必须遵循相互尊重主权和司法管辖权的原则,有利于被判刑人的原则,禁止双重审判原则,双重犯罪且应被判处自由刑的原则,尊重被判刑人的意志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领域,移管制度以其独特的价值追求有别于其他刑事司法合作形式,究其根源乃是移管制度始终将“有利于被判刑人原则”作为宗旨理念和首要原则。随着我国移管实践的推进,出现了制度设计与实务操作之间的偏离倾向。依据国际被判刑人移管的通常规则,结合当前我国被判刑人移管的实践经验,从被判刑人角度具体落实维护被判刑人利益,通过规则保障充分发挥该原则之实益,以期准确把握有利于被判刑人原则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3.
孟军 《行政与法》2008,(6):118-120
国家侵权与国家责任相连,国家责任与权利救济相决。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与刑事被追诉人所处地位不对等,使得刑事被追诉人权利容易受到侦查权的非法侵犯。刑事被追诉人享有救济权能够促成侦查权与被追诉人权利的相对平衡,保证被追诉人享有救济权是侦查机关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4.
与被调查人谈话的主要形式就是办案人员提出问题,被调查人回答问题。谈话过程中所提问题是否得当,对于谈话询问活动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查处案件中,向被调查人所提的问题应当具体、连续、客观、准确。具体、连续。就是在询问被调查人时,根据询问的目的、要求以及根据被调查人的心理变化,以不同的方法,从具体问题入手进行发问,使被调查人不得不针对办案人员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回答。具体问题的回答不易做假,即使做了假,也容易暴露弱点和矛盾,便于及时追问和揭露。当被调查人按照所提问题进行回忆并回答时,办案人员…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作为行政机关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重要的行政行为之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行政机关公开在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中收集的信息是保障被检查人知情权的必然要求。而公开被检查人信息的行为如违法或不当,就有可能侵害被检查人的权利,给被检查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在相关立法中确立被检查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并在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程序中赋予被检查人程序性权利的同时完善对被检查人信息侵害的行政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明祥 《法学研究》2011,(1):139-149
我国刑法采取的是单一正犯体系,教唆犯从属性说无存在的法律基础,用此说来解释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中的“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不具有合理性。应当将其解释为被教唆的人没有按教唆犯的意思实施犯罪,具体包括四种情形:(1)教唆犯已实施教唆行为但教唆信息(或内容)还未传达到被教唆的人;(2)被教唆的人拒绝教唆犯的教唆;(3)被教唆的人接受教唆,但还未为犯罪做准备;(4)被教唆的人接受教唆,但后来改变犯意或者因误解教唆犯的意思实施了其他犯罪,并且所犯之罪不能包容被教唆的罪。  相似文献   

7.
杨波 《当代法学》2012,(1):24-29
阅卷权是专属于被追诉人的一项权利,其是被追诉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一种要求,是维护被迫诉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基于刑事诉讼中的利益权衡,被追诉人阅卷权的行使主体呈现分离状态,由被追诉人和辩护人共同行使。被追诉人对阅卷权的行使具有有限性,而辩护人行使的应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阅卷权。未来刑事诉讼立法应在明确阅卷权权属的基础上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也在推进。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刑事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是公民权利保障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现阶段我国被追诉人财产权的状况,对刑事被追诉人财产权救济制度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商标使用许可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制度。商标许可使用是指商标权人或其授权的人将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被许可人支付使用费的行为。许可使用后,许可人并不丧失商标权,被许可人只取得使用权。商标权使用许可协议终止后,在协议期内被许可方所生产但仍库存的相关产品如何处理,尤其是被许可方能否继续销售该产品的问题,已引起理论界同司法界的注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只要产品是许可协议期限内生产的,在协议终止后,被许可人仍旧可以销售,此种销售行为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因此是合法的。同样持产品可以继续销…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法治》2014,(8):10-11
1个生命消逝,3人被烧伤,“3·21”平度纵火案告破,村主任和承包商合谋唆使4人纵火,7名嫌犯被刑拘。  相似文献   

11.
刘强 《研究生法学》2009,24(3):90-104
刑事被追诉人称谓的科学程度,往往可以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的法治化进程以及权利保障的力度。故我国在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在刑事被追诉人的称谓方面,改变了以往统称为“被告人”或“人犯”的做法,将刑事诉讼中的被追诉人按诉讼阶段区分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即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正式起诉之前称为“犯罪嫌疑人”,之后称为“被告人”。这种改变体现了我国在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与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正是以这一区分为背景,通过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称谓体例,提出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称谓应当具有科学性,这一命题包括两个内涵:一是被追诉人的称谓应显示出层次性、渐进性,二是称谓应与背后的各阶段权利实现对等。可以看出,尽管我国九六年《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作了简单区分,但修改后的称谓并不具备上述两个要素,故依然欠缺科学性。为此,笔者从分析与解释问题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被追诉人的称谓进行了重新建构:通过设置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证明标准以及规定确认被追诉人的专门程序,来实现被追诉人称谓应有的层次性、渐进性;通过将被追诉人的基础性权利上升为宪法权利以及逐渐增补阶段性权利,来实现被追诉人称谓与权利的大致对等,保证称谓的“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22,(3):109-120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逐步完善,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机制形成了以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和被追诉人四主体为“端点”、主体之间权利(力)关系为“连线”的等边平行四边形关系结构。通过考察发现,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机制在权利明确性、量刑协商主体地位、量刑优惠规范和权利救济程序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规范层面对效率至上的片面追求、实践层面中被追诉人诉讼客体认识的残留和法理层面的合理性内在冲突是背后的成因。强化认罪认罚案件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应以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机制为框架,在近期明确完善被追诉人的权利赋予,在远期推进审前阶段司法型程序性救济模式构建、拓展审判阶段权利救济型程序性救济模式,并最终塑造具有现代法治意义的司法救济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刑事羁押救济的必要性羁押救济的实质是使被羁押人有机会将羁押的合法性和必要性问题提交给司法机关进行再审查,并在一定情况下作出有利于被羁押人的变更,以尽快获得释放。从被羁押人角度看,是一种事后的权利救济,而对司法机关而言,羁押救济则体现为不同机关之间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无论从被羁押人的权利需求还是从司法机关权力运作的属性上看,刑事羁押的救济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时评     
《中国律师》2011,(7):87-87
广西4名律师涉嫌辩护人妨害作证罪被拘传 6月21日,广西北海市警方对外通报,4名律师涉嫌在当地一起故意伤害罪案件中。教唆、引诱当事人和证人作伪证,妨碍司法机关正常办案。目前,这4名被警方拘传的律师有两人被刑事拘留。两人被实施监视居住。  相似文献   

15.
陈学权 《犯罪研究》2005,(1):55-60,80
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缺陷。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迫切要求刑事诉讼法在再修改时完善相关规定,确保被追诉人的私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16.
马想斌 《政府法制》2010,(11):45-45
河北灵寿6名农民不符合羁押条件,但依然被警方收押,缴纳保证金后才获释。随后警方出具的拘留证被发现为假证。而且,该公安局有两本拘留台账,其中一本“灵活执法”,不管抓人和放人都能收钱:抓人需要送钱,被抓进去了,想出来,也得花钱:  相似文献   

17.
海法 《法庭内外》2007,(1):41-43
加盟,变称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即加盟商)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相似文献   

18.
田文生 《政府法制》2009,(23):12-13
因为拒绝搬迁,重庆市万州区“钉子户”崔英安、秦万兰夫妇的独子被人当街杀害。2009年11月3日,被指雇凶杀人的开发商董事长向世全被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原、被告以外的所有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践中,第三人的具体表现复杂、多样,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行政审判实践,略谈拙见,以期抛砖引玉。实践中,常见的行政诉讼第三人有以下一些:1.处罚案件中的被处罚人与受害人互为第三人。当被处罚人不服行政处罚而提起诉讼时,受害人是第三人;当受害人不服行政处罚而提起诉讼时,被处罚人是第三人;但当被处罚人与受害人均不服行政处罚,均提起诉讼时,法院可以将这两个独立的案件合并审查,将起诉的被处罚人与受害人均列为原告,这时就…  相似文献   

20.
一、审前非羁押的内涵与意义 审前非羁押,也称为「审前不被羁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严格限制对被追诉人适用羁押措施,除符合法律规定的羁押事由,且基於诉讼保障之目的而确有必要,方可采用羁押;否则,不得实施羁押。此外,对於已被羁押的被追诉人,随着刑事诉讼程序的向前推进,对被追诉人适用羁押的既有条件发生改变,从而不再具备羁押的必要时,应当及时变更为非羁押性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