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软组织损伤创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16例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进行检查,记录创道大小、形态、走行及内部回声特点,观察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检查创道及深部软组织内有无血肿及异物存留。结果 116例不同类型损伤高频超声检查,共发现骨骼肌肌腹部分性断裂64处(3处继发肌内血肿);肌腱断裂31处(部分断裂27处、完全断裂4处);假性动脉瘤2处;创伤性神经瘤17处;深部软组织异物存留11处。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创道走行、准确测量其长度,亦可确认有无骨骼肌、肌腱、大动脉、神经损伤及异物存留,适宜在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中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发育畸形的检查方法、声像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从孕期超声检查的近3万名孕妇中共检出53例胎儿肾发育畸形,对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种胎儿肾畸形的声像图特征不同。本组胎儿肾畸形:肾积水27例,多囊肾3例,多房性肾囊性变8例,孤立性肾囊肿1例,肾发育不良7例,肾不发育5例,异位肾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多种胎儿肾发育畸形,是一种良好的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夏文涛  刘夷嫦 《证据科学》2008,16(3):347-354
眼外伤的司法鉴定主要依据视觉功能状况,即视敏度和视野检测结果。视敏度主要依赖行为视力检测.视野依赖电脑视野检查。上述检查的主观性比较强,目前还没有完全客观的方法。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部放射影像学等技术有助于眼球结构的检查.其结果是相对客观的。根据眼球结构变化的情况可以帮助分析、推测视觉功能的损害程度。传统和多焦眼电生理技术等一些眼科辅助检查手段也有助于验证主观检查结果。若能在结合案情、伤情及病历资料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种辅助检查方法,可提高对视觉功能损害情况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1案例某男,50岁,与他人发生纠纷,胸部被他人打击数拳,送往医院检查,见其左胸部软组织青紫,胸痛咳嗽。受伤后第3天查心电图,心电图大致正常。受伤后第6天,胸痛咳嗽加重,并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查心电图示:突发心动过速,部分导联ST段改变,V5V6ST段下移≥0.05mV。受伤后第13天,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少量心包积液,左室顺应性减退。受伤后第35天、第57天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很少量心包积液,较前有明显吸收。受伤后第105天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心包积液已吸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5V6T波低平。根据受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周围神经损伤鉴定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38例锐器伤、钝挫伤、骨折及撞击造成的单侧肢体外伤病例,应用东芝Aplio 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将其特征性表现与30例正常周围神经的高频超声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高频超声检查,确诊38例周围神经损伤中发生于颈部5例、下肢5例,上肢27例(肘部以上3例、以下24例)。损伤类型包括卡压性损伤8例、创伤性神经瘤28例、神经完全断裂2例。特征性表现为:卡压性损伤神经受压处变细,近端神经节段性增粗;创伤性神经瘤与神经干相连的梭形增粗段,增粗段神经外膜的线性强回声中断,内部回声紊乱;神经完全断裂表现为神经外膜强回声线与神经纤维低回声束完全中断,断端两侧均呈梭形瘤样改变。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明确周围神经损伤类型及发生节段,可为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事情经过 产妇张某某自2002年2月7日(妊娠17周)至2002年5月24日在某市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据事后了解,此前产妇在外院进行过产前检查,具体诊疗情况不详)。此期间,产妇先后于2月7日、3月12日(妊娠31周)、4月15日(妊娠36周)、5月11日(妊娠40周)、5月24日(妊娠42周)共分5次在该院接受了B超检查,5次检查结果皆提示孕妇为宫内晚期妊娠。其中2月7日超声报告提示胎儿结构未见异常:3月12日及4月15日超声报告记录:因胎儿体位关系及胎周较大,胎儿肢体显示不满意,余胎儿结构未见明显异常;5月11日和5月24日超声报告提示:因胎儿月份较大及体位关系,肢体结构无法完整显示,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5月31日,产妇在医院行剖腹产手术,分娩出一左上肢缺如的女婴。  相似文献   

7.
1案例 1.1案情及伤情   某男, 42岁,某日左眼部被他人用手击伤,即视物不清。当时临床检查:视力右 0.02,左手动/ 30cm,右眼下睑红肿,角膜中央白斑,约 3× 3mm, KP(+)呈色素样,前房清,房闪(-),瞳孔圆,直径 3mm,光反应存,眼底窥不清;左上下睑红肿,充血,球结膜下片状出血,结膜充血,移植的角膜无裂伤及移位, KP(-),前房积满鲜血,眼底窥不入;双眼压 Tn。眼部超声显像报告示:双眼玻璃体混浊(轻)。   入院治疗后 5天,左眼前房积血吸收。左眼 DIC0N视野检查:左眼周边(视野)缩小 250。 VEP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张某,女,27岁,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侧脑室增宽,8月19日在某医院行经皮脐血管穿刺术,8月23日出现不规律下腹痛,8月24日住院,8月26日诊断为急性绒毛膜羊膜炎,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30+3周),取出一男活胎,9月2日新生儿死亡。法院委托本鉴定中心就医院对张某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该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进行法医学鉴定。1.2病史摘要张某于7月25日、8月15日行产前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从专利技术分析出发,对超声成像技术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在产业状况分析和专利数据检索的基础上,对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超声成像技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就我国发展超声成像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刘某,男,48岁,2015年3月7日,因"泌尿系结石1年,持续性右腰部酸胀1 d"至某市人民医院就诊,行超声检查示右肾结石。予以多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术后出现右腰部酸胀不适加剧,复查泌尿系统彩色超声示右肾包膜下血肿,转某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心包填塞和外周静脉破裂出血致胸腔积血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以及术后少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在老年人生理病理性改变的情况下。临床上没有及时做出准确的病因诊断时,即使及时抢救,也容易导致病人突然死亡。所以。熟悉老年患者生理病理性的改变以及在床前随时做X线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是及时明确病因、有效减少起搏器安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途径。现将近年来在法医实践中偶见的两例凼安装心脏起搏器引起患者死亡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为更好预防起搏器安装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患儿,男,胎龄41周。系第一胎第一产,于2021年4月7日18:18在当地医院妇产科经阴道分娩,Apgar评分9分(肤色-1分)。出生两小时后呼吸呻吟,经检查发现轻度吸气性三凹征。次日上午突然出现血氧下降,面罩正压通气无明显缓解后进行气管插管。床旁超声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三尖瓣轻度反流。遂予以对症治疗,建议家属转上级医院诊治,途中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明确死因,家属要求进行法医解剖。  相似文献   

13.
眼外伤的司法鉴定主要依据视觉功能状况,即视敏度和视野检测结果。视敏度主要依赖行为视力检测,视野依赖电脑视野检查。上述检查的主观性比较强,目前还没有完全客观的方法。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部放射影像学等技术有助于眼球结构的检查,其结果是相对客观的。根据眼球结构变化的情况可以帮助分析、推测视觉功能的损害程度。传统和多焦眼电生理技术等一些眼科辅助检查手段也有助于验证主观检查结果。若能在结合案情、伤情及病历资料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种辅助检查方法,可提高对视觉功能损害情况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1案例资料1.1案情张某,男性,1955出生,1993年8月21日在某职工医院做了"剖腹探查、腹腔囊肿引流或切除术"。2008年6月26日在某市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超声检查时发现右肾未探及,此后去某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5.
肝癌误诊错鉴重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案例资料 匡某,男,38岁。2000年5月31日,因纠纷被人打伤头、腹等部位,到医院诊治。查体:头皮裂伤,腹部等躯干部位多处青紫及擦伤。超声检查示肝右叶异常低回声不规则团块,大小约2.5×3.5cm,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超出需求的医疗服务,可以视为“过度医疗”。“过度医疗”主要发生在检查、治疗、开药三个环节。 过度检查 “如今不怕生病,就怕检查。”这里的检查,是指过度检查、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7.
张兆本 《中国监察》2013,(19):54-54
近几年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通过综合运用调研检查、巡察、实时监督、效能监察等手段,寓监督检查于企业经营发展等中心工作,积极构建监督检查机制,不断整合监督检查资源,逐渐形成监督检查合力,为企业全面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瓣周漏属于术后并发症的一种,发生率约0.5%左右,发生时间可以在术后几个月至几年不等;机械性损伤亦可造成瓣周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瓣周漏的部位、大小、数目,通过瓣周漏漏口的血流返流情况,以及心功能状态等的诊断都具有决定性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一例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不同时间段超声心动图报告的变化情况,以及损伤的严重程度,综合分析在瓣周漏的形成中机械性损伤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频超声与 X线对照诊断肋骨骨折 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胸部暴力所致机械性损伤中 , 诊断肋骨是否骨折 , 以往在影像学诊断中通过传统 X线摄片 . 肋骨骨折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 , 大多数肋骨骨折可通过常规肋骨正位片作出诊断 , 但在少数情况下 , 却不易显示骨折征象 , 以致错漏诊断 , 应用高频超声在肋骨骨折中可将 X线所不易查出的肋骨骨折检查出来并对临床法医学鉴定具有可靠确定诊断意义 . 现将 28例肋骨骨折的 B超与 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 探讨高频超声在肋骨骨折临床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20.
某女,34岁。2004年9月18日驾驶大客车遇交通事故,上腹部被汽车方向盘撞伤,当时感腹痛、恶心、头晕、乏力,送医院治疗。查体:腹平坦,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Murphy氏征阴性,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示:肝、脾周围少量积液;脂肪肝;治愈出院,出院诊断为:腹部挫伤。半年以后,上腹部出现肿物伴疼痛,经超声波检查示:上腹部皮下脂肪层弥漫性不均质增强改变。2005年9月因“上腹部肿物半年”再次入院,查体:腹平坦,上腹部压痛明显,轻微反跳痛,无肌紧张,MURPHY氏阴性,肠鸣音弱。10月9日行“腹部包块活检术”,术中于皮下脂肪组织中发现多个黄色质硬包块,最大约1cm&#215;1.5cm,与脂肪组织有粘连,予以切除。术后病理示:纤维组织中可见脂肪液化性坏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变性。2006年6月9日再次以“上腹部肿物伴疼痛”入院,B超检查示:上腹部皮下脂肪回声增强,结构紊乱,于脂肪层内可见多处0.4cm&#215;0.4cm、0.3cm&#215;0.3cm低回声区,边界清,形态规则,CDFI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006年6月20日行“腹壁超声乳化脂肪抽吸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