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以其博大而精深的科学思想,实现了文明社会法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如果说,《莱茵报》时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及《德法年鉴》时期,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正在由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学观向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过渡;如果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神圣家族》是科学法学观的初创和进一步成熟,那么,  相似文献   

2.
《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完成了时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通过大量社会实践的分析,完成了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柄谷行人“阅读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柄谷行人与其他国家的许多后现代主义者一样,也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汲取了学术营养。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倾力于研究后现代主义和阅读马克思。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晚年的思想包含有丰富的非暴力的社会民主主义构想——联合。作为联合的社会主义,可以从世界帝国与法的关系中找到启示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有些表达需要修改,如"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可改为"一种思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在欧洲传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改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改动后的表达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原因在于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马克思逝世之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完善的,中文译文应当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终的真实意思表达;《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当选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原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略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紧张繁忙的革命活动和党政领导事务中,所从事的报刊实践活动;文章着重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人民报刊”新闻思想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无产阶级党报”新闻思想,并通过具体论著总结了他们的新闻思想和观念。文章强调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是无产阶级新闻传播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产,开创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新纪元,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新闻传播工作者学习和研究革命导师的有关新闻论著及其思想,理解和掌握他们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全四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精品项目内容简介本丛书阐述了马克思法律思想产生、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全貌,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法律思想为主体;也研究与经典作家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上半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思想震动了整个欧州哲学界,它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一大批思想家和作家,正像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说的那样:“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当然,对于费尔巴哈的哲学,人们是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接受其影响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取了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唯物主义,从而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然而,他的唯心主义观点,特别是他所谓的“爱的宗教”则被另外一些资产阶级文人所信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其和恩格斯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论》中进行了集中叙述。一些学者着重从纯文本的角度或该理论的现代性角度来论述,笔者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这个动态角度来阐释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关系理论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恩格斯,离开我们已经九十周年了。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继续担负起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顾问和领导者的重任,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创立了不朽的功业。恩格斯在世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他很少正面论述社会主义的法和法制。但是,他和马克思一样,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16页)因此,  相似文献   

10.
《清议报》是晚清报刊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更由于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栏以实践其"诗界革命"主张,而在报刊诗词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清议报》发表诗词作品的作者中,康有为、蒋智由尤其值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两人发表的诗作数量最多,更因为其作品最能体现其时"诗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两人在晚清十年间的诗学思想演变轨迹也能够凸显时代变局中士人阶层的心路历程。康有为的诗作则是其流亡海外之后积极为保皇事业而奔走的游历、交往与心迹的真实显露;蒋智由的诗作最能体现"诗界革命"的主张,而他在晚清十年中的思想与诗学转变也为理解晚清士人阶层提供了一份可贵的样本。可以说,《清议报》诗词真正拉开了晚清报刊诗词发展与演化的大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两种生产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提出了两种生产的思想;以后恩格斯又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两种生产理论科学阐释了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的相互关系,对我国的人口政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理论专著,是司法部和四川省“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系对上千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的思想给予系统发掘研究而成,历时10年左右,是国内外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新作。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观、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仇淼  董欢 《法制与社会》2011,(16):293-293
"异化"的概念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贯穿马克思一生始终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无论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也好,还是其他的"异化"的概念,其实暗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重要的预设前提,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著作的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也是我们解答许多马克思文本中"决断"的问题的背后更深的根源。本文希望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试图找到1845年之前贯穿马克思思想脉络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4.
《法学研究》1987年第一期刊登了李肃、潘跃新同志的文章《法与法律的概念应该严格区分——从马克思、恩格斯法学思想的演变看法与法律概念的内涵》(以下简称李文)。文章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学思想中,法与法律一直被认为有着内容与形式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十分重视道德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原理,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的谬论的同时,曾在《反杜林论》中进行了系统全面论述,呈现出马克思主义道德并非抽象的理论,其真谛和意义在于实践和行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注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前人例如黑格尔的“人化环境”思想的继承和批判,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化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我们当代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虽已发表了一百六十年。但从现实维度解读《共产党宣言》,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仍具有宝贵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略述了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和党政领导事务中,所从事的报刊实践;概括和论述了他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当时实际的需要,对新闻工作所做的指示以及对无产阶级新闻宣传事业所做的理论思考。文章通过具体论著总结了列宁的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列宁新闻思想上继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下启中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我们党历来强调的新闻的指导方针、新闻的党性原则、新闻的组织功能、新闻的舆论导向、新闻的宣传作用、新闻的群众路线、新闻的服务意识以及新闻工作与党在一定时期的目标一致性、新闻工作要为反映和指导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新闻宣传必须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文风等等,都源于列宁新闻思想的精髓。列宁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蕴涵的当代价值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对21世纪的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仍然具有指路明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一位伟大的社会学家,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德国又一位才华横溢的思想家。他被称为是“现代社会学领域里个人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②韦伯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和斯宾塞创立的社会学,最先尝试建立系统的法社会学。他明确指出,法社会学是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韦伯的法社会学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经济与社会》这部被称为“社会学巨著”中。③在《经济与社会》这部著作的第一部分,韦伯阐述了理想类型的体系,其中,统治的类型情况集中地表达了韦伯关于统治类型的学说。在今天,重温韦伯关于统治类型…  相似文献   

20.
开当代中国法典,"利害关系人"之说便频频映人眼帘。仅以《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例,"利害关系人"的出现就达十几次之多。但"利害关系人"究竟是什么?他的性质、特点,乃至社会价值、司法价值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其科学地理解、恰当地适用,要解决这些,就不能不对"利害关系人"进行一番辩证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