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报刊撷英     
1920年9月11日,年仅16岁的邓小平,与83名四川同学在上海港登上了法国邮船“鸯特莱蓬”号,赴法国勤工俭学。邓小平为自费生,当时名为邓希贤。 10月19日,船至法国马赛,邓小平开始了为期5年零2个月的法国勤工俭学生活。 1929年7月到8月间,正是南  相似文献   

2.
冷玉健 《传承》2003,(4):32-34
特定背景下的历史跨越1921年10月,中国北洋军阀府纠合法国反动势力驱逐遣送104名为争取正当入学权而进里昂大学的留法勤工俭学学,同时“以印刷物分送法国各学,称学生大半是工人与过激共党,请为注意等语,致使法国学大起恐慌,立将勤工俭学生概驱逐。”不少勤工俭学生被厂方故辞退,在这特定背景下,有些工俭学生被迫回国,有些以抗中法反动派而毅然返国;但也部分勤工俭学生含怒留法,或往德国、比利时,更有甚者开始备赴俄学习革命道理,实现了法勤工俭学向旅欧勤工俭学和学文化、学科学向学革命道理斗争经验为主的历史跨越。1922年二三月间,中共旅…  相似文献   

3.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读书活动 ,早在赴法勤工俭学生中间开始了。旅法共产党和少共的组织成立以后 ,这一学习活动 ,更进一步地开展起来。邓小平旅法之所以能加入党团组织 ,成长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爱国者 ,最根本的原因是 ,他能够努力学习马列著作 ,首先从思想上达到了团员和党员的标准 ,正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 :是 :接受了一点关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的智识勤工俭学生一到法国 ,就开始了学习马列著作的读书活动 ,他们叫作“学习运动”。1920年8月 ,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人到了蒙达尼 ,学习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历史 ,用法国30年的实践 ,…  相似文献   

4.
盛成(1899—1996年),江苏省仪征人。堪称二十世纪中国的见证人。 盛成12岁参加辛亥革命,是“辛亥革命三童子”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他参加工人运动,被推荐为铁路十人团联合会会长,是最早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知识分子之一。为了探索真理,留学海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结为好友。在法国,盛成参加了法国社会党,并参与创建法国共产党,担任法国共产党南方地区的领导人。他用法文写成的  相似文献   

5.
实业救国攻读采矿谢树英,陕西人,1901年5月17日出生。早年受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学工矿,于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11月,留法勤工俭学会会员百余人,由上海乘法国邮轮出发。谢树英认识了李景福及其南开中学同班同学周恩来。谢树英与周恩来、李景福常在一起聊天。同感一出国门,中华民族备受歧视欺侮,国际地位甚为低下,十分愤慨。周恩来忧国忧民,矢志变革中国现状,令谢树英敬佩。谈到各自的志愿,李福景有志于到英国学土木工程,谢树英志愿学采矿,二人都想实业救国。周恩来则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翌年,谢树英转学德国,入…  相似文献   

6.
1919年12月25日,青年蔡和森与母亲、妹妹及向警予等三十多人启程赴法,1920年1月底抵法,1921年10月中旬被法帝国主义驱逐回国,总计留法时间约一年零九个月。蔡和森和向警予“一到法国遂纠集同志及华工中的先进分子形成这种(共产主义)倾向的组织。”因此,留法勤工俭学这一时期对于研究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及其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传承》2006,(Z1)
长沙结识毛泽东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县一个私塾教员之家。1915年到长沙上中学。此间,他在报上看到第一师范的“二十八划生”(毛泽东的名字按繁体字书写共28划)的征友启事,马上前去相会,从此结识了毛泽东。留法学生送他个绰号叫“坦克”1920年初,李立三到法国勤工俭学,干上了别人不愿当的炉前翻砂工,师傅是法共党员。在法国,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争取华工权利的斗争。据后人回忆,他在斗争中一向情绪极为激昂,提到国内反动军阀,就喊“:推翻!打倒!杀掉!”因敢闯敢拼,留法学生送他个绰号叫“坦克”。一…  相似文献   

8.
韩乐然,原名韩光宇,朝鲜族人,一八九八年生于吉林省延边,一九二○年到上海,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九二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毕业于法国国立卢佛尔艺术学院。我是一九二○年到法国的。韩乐然去的时候,正好我离法回国。他到法国后,靠打工谋  相似文献   

9.
彭宝珊,1901年出生于简阳县沱江河东岸的青龙乡。 1919年8月14日,彭宝珊、刘子华、姜毓荣等简阳知识青年,与陈毅等人在上海同乘一条海轮运渡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轮  相似文献   

10.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始于1912年,发起人为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吴玉章等。他们主张将欧洲近世文明之科学真理、人道主义要素输入本国,实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1912年8月,吴玉章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四川分会。同年11月,第一批40余名留法学生中,四川有16人。1917年2月,吴玉章从法国回到四川,四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世纪30年代,我省有位美术教师,在当时沪杭铁路局的支持下,个人创办了一本命名为《艺风》的美术刊物。这本刊物是我国现代早期历时最久、出版期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美术刊物之一。他就是浙江绍兴人孙福熙。孙福熙(1898-1962),又名祜熙,字春舌。1915年毕业于绍兴浙江第五师范学校。1919年与胞兄孙伏园一起赴北京,经鲁迅介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同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经北大校长蔡元培推荐,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法国国立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攻绘画与雕塑。1925年回国,在北京协助孙伏园编辑《京报》副刊。曾为鲁迅散文诗集《野…  相似文献   

12.
东方巨人的魄力青年毛泽东为何不留学?任武雄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等就在他们所组织的新民学会内响应。他们认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国外去可以开阔视野,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新思潮和科学技术,又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对闭塞的中国,对求学无门求业无路的青年来说是个佳音。于是他们从1918年开始就积极酝酿,推动青年到北京、保定等地的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准备出国。毛泽东又多次到上海欢送青年到法国去,然而地自己却没有去。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外国学者说:因为毛泽东没有学好外语,所以他后来始终没有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当时到外国去的青年,并不都是学好了外语才去的,大多数人是到国外才学好外语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到外国去留学呢?青年毛泽东未将赴法勤工俭学视为青年的唯一去向,他认为要根据各人的特长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国。他在1918年一开始推动青年赴法留学时,就劝新民学会会员罗学  相似文献   

13.
1920年,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邓小平和毛泽东在一起1993年12月13日,89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顶风冒雨参观上海新建成的杨浦大桥.##F14-15-16-17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李维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之一。他与毛泽东同志同为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友。他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同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酝酿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从1946年即开始协助周恩来从事统战工作,建国后为首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维汉同志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善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政策,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采纳,极大地丰富了…  相似文献   

15.
一、中法关系源远流长   中法两国人民早就有交往。从 13世纪中叶起,法国就有使者访华。 17、 18世纪,法国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家伦理、哲学思想、精美工艺、园林艺术等带回法国,对法国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和启蒙学者以及巴黎公社对中国知识分子和革命派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并从事革命活动。另外,几乎所有法国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在我国都译成中文。 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法国各阶层对中国的兴趣并未减弱。但是当时由于两极严重对立,两国没有…  相似文献   

16.
吴雨娜 《友声》2006,(3):14-14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法国蒙达尔纪市政联合体和蒙达尔纪法中友协共同主办的《伟大的足迹———载入蒙达尔纪史册的中国篇章》图片展于2006年3月1日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谊馆举行开幕式。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副会长刘志明,前驻法大使蔡方伯,法国国民议会议员、蒙达尔纪市政联合体主席多尔,法国驻华使馆公使郁白,曾赴法勤工俭学的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及中法各界代表13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伟大的足迹———载入蒙达尔纪史册的中国篇章》展览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蔡和森、邓小平、陈毅等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在上世纪20年代留法勤工俭学时…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4,(6):93-93
从2003年10月开始.历时10个月的“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作为中法文化年活动的第二部分.2004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在北京拉开帷幕。历时近1年的“法国文化年”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陆续举办百余项活动。  相似文献   

18.
《春秋》2001,(2)
赴美勤工俭学1922年8月20日,张闻天受少年中国学会的邀请,从上海乘中国远洋轮“南京号”前往旧金山(SanFrancisco)。同船赴美的留学生有130多人,除了五六位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资送的以外,一半是自费生,一半是“清华”毕业的官费生。少年中国学会会员赵叔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李立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被我们追悼过三次,这在中国革命史上绝无仅有。1922年,李立三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在工人中开展革命活动,当时在法国曾同他一起勤工俭学的留学生误听传言,  相似文献   

20.
复杂的化名折射曲折的人生 李立三(1899—1967),原名隆郅,1899年3月出生于湖南醒陵县一个私塾教员之家。从小跟随父亲读古书和古诗词,1915年到长沙上中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6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在武汉领导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