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政策》2008,(5):62-63
云南省3月1日正式施行《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问责办法》明确提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对行政首长进行问责的依据之一。根据《问责办法》,以下10种情形列入问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独断专行、决策失误;滥用职权、违法行政:办事拖拉、推诿扯皮;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08,(3):4-4
据人民网昆明2月14日电,从3月1日起,云南省将施行《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问责办法》明确提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对行政首长进行问责的依据之一。《问责办法》规范了问责的主体、方式和程序等内容,是以云南省政府名义制定的首个行政问责办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独断专行、决策失误;滥用职权、违法行政;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10种情形列入问责。具体的问责方式包括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及建议免职。  相似文献   

3.
因为对重点项目重视不够、督促协调不力、服务不到位,致使项目未能按计划开工、开工未动工或进展缓慢,云南省昆明市的39名官员被严厉问责,其中1人还被免职。昆明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点名通报了这批“拖沓官”。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监督是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监督极大地提升了公民的话语权,具有问责主体广泛、问责通道多元、问责成果高效等突出特点。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网络舆论监督的缺点主要表现为网络暴力和媒体审判。因此除了从制度、技术、伦理三个维度需要加强对网络监督的正确引导和合理规范外,还需要从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规范网络报道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从而追求一种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5.
照我们“槛外人“的看法,一位官员如果在任内被问责丢了官,就几乎跟官场绝缘了。理由很简单,阁下所以被问责丢官,乃是实践证明你不适合做“人民公仆”,最好的归宿当然是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言行进行曝光,对政府部门贪污腐败渎职行为进行震慑。建立网络问责机制,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落实。在网络舆论监督背景下,政府应该鼓励传统纸媒和互联网平台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形成压力条件下有效的问责监督机制。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背景的压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网络问责机制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最近,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实行“问责制”中,有6个单位的负责人被“问责”问出了问题,受到通报批评、劝诫或免职。“自实行‘问责制’以来,无功就是过,我时时刻刻感到身上有压力,‘太平官’不好当了。”当地一位领导干部这样说道。正因为有了“问责制”,如今“干部不作为,太平官照做”在大化已经行不通了。大化县制定出台的“六项问责”制度——发展问责、服务问责、稳定问责、作风问责、安全问责、廉政问责,已经成为党员干部不作为的“紧箍咒”和“加压阀”。  相似文献   

8.
声音     
《北京观察》2013,(1):5-5
2015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正式实施。新规加强了对闯信号灯的处罚力度,也再次引发人们对“闯黄灯也会被罚”的争议。  相似文献   

9.
谭琪、齐秀强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目前制约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的关键是四对矛盾的存在,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之矛盾,“火线问责”与制度问责、常态问责之矛盾,问责“大”与“小”之矛盾,责任“轻”与“重”之矛盾。因此,为使官员问责形成长效机制,应当着力于三个方面来探寻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之路。一是实行绩效问责,作为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的突破口。通过绩效评估来强化问责,  相似文献   

10.
沈泉涌 《当代广西》2005,(11):47-48
近一个时期以来,官员因在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中“负有责任”而受到追究的同时,问责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出现了从追究“有过”官员向追究“无为”官员深化的“庸官问责”新趋势,“出问题”的官员要受到追究,那些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庸官”也将面临被罢官去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  相似文献   

12.
袁浩 《人大论坛》2012,(7):40-40
记者6月17日从哈尔滨市法制办获悉,哈尔滨市行政机关干预、阻挠媒体监督,或对媒体曝光的事件不及时调查追责,造成不良影响的,主要负责人将被问责。(6月18日新华网)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大众传媒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3.
《人大建设》2009,(4):54-54
李炜光近期在《书屋》杂志撰文认为,建立责任政府的首要标志是实行财政问责,即人们对政府为什么要”这样支出财政资金”以及“这样支出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和好处”提出疑问:作为被授予财政资金支配权的政府须如实作答,若发生错误则须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予以纠正。如果缺少财政问责,政治问责就是空的,民主法治也就是空的,没有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奶粉”事件,以两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被问责,给了受害者和公众一个交代。  相似文献   

15.
厉民 《民主与法制》2013,(12):21-21
读了《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4期《善变交通新规》,笔者认为,尽管交通新规自公布起就迎来了多变的命运,但新规“闯黄灯违法”无疑是对交通陋习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略论舆论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论舆论监督缪爱社舆论监督曾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它是整个社会民主监督机制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监督形式,研究舆论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舆论监督:现代民主政府的要求与体现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客观存在的精神力量,反映着...  相似文献   

17.
邹晶  夏育文 《人大建设》2004,(12):40-42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舆论监督”的概念连续四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从党的工作角度,舆论监督被视为一种对党政权力组织的公开的监督形式。由此可见,舆论监督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08,(11):5-5
新华社昆明10月17日电,云南省玉溪市政府近日作出规定,对四类比较重大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应诉。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应诉的,将由监察部门进行“问责”。此前在2003年至2007年间,玉溪市法院系统共受理行政一审案件268件,其中行政机关“一把手”亲自出庭应诉的只有12件,比例为4.47%。  相似文献   

19.
方圆资讯     
《民主与法制》2007,(6X):60-61
官员迷信与“官场潜规则”有关,舆论监督对象“申冤”要拿出实据,公众的民意诉求为何被边缘化,法治要先治“官”,取之于民的税收有多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20.
《人大建设》2005,(6):54-54
据《北京日报》报道,辽宁省副省长刘国强因阜新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停职。有评论指出,这是自去年刮起“问责风暴”以来问责力度最大的一次。有关专家认为.从总体上看,这仍属于“个案“处理,我国对问责制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