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来,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们国家资源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是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小…  相似文献   

2.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是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步形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环境,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贫乏的形势,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与实践证明,清洁生产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都需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消费模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产业、科技、资源和环境等子系统之间及其内部存在因果反馈联系.因此,应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以产业和科技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资源和环境层面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意义重大.因此,当前需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广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建立可持续性消费体系、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理念以及完善相关机制等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资源和环境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资源环境矛盾所使然。“两型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以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整合环境文化,完善民主法治,推动环境公正,创新绿色科技,发展环境经济,实现资源环境公平,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而在思想、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和国际等各个方面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它内在的规定性和特征。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资源形势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生物质能,加强科学研究,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挑战。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指明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出路。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从以下途径入手:大力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环保投融资体制;增强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国家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一项重大战略性选择,它在真正意义上显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方向的一次深刻变革和重大转折.本文从现代政府基本职能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国家干预环境问题的现实根源和相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增进环境效益的实现路径,进而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建设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两大压力的必然选择。地方政府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地方政府官员政绩)中动及地方政府间权力利益竞争造成了地方政府职能错位,是能耗上升、污染扩大的原因之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难题。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完善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健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的财税政策体系和以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为根本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是创新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则是通过法治来构建"两型社会"的首要步骤.本文将当下中国法治理念的每一个层面分别同"两型社会"的内在特质融会贯通,提炼出五项"具体法治"理念用以指导"两型社会"的法治实践--环境法治、生态利益、公平效率、和谐发展、执政效能.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教育与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指导思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资源多种多样,不同资源具有不同特点.资源节约型学习是高效学习、高质量学习和高产出学习.环境友好型学习是学习氛围和谐友好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自觉的学习,是充分利用优良环境教化作用的学习.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使学习远离污染、追求健康美好学习的内在要求,又是通向高效、高质、快乐学习的行动指南,两型理念为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环境法律制度建设是相互促进的,“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这为环境法律制度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环境法律制度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保障,环境法律制度创新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有效的环境保护激励与约束机制,必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是加快湖南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压力加大的国际大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长  相似文献   

19.
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相结合的两型社会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吻合,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对我国现有资源与能源情况分析出发,初步的思考和探讨如何建设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照市作为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沿海开放城市,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压力,立足自身实际,确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本文总结分析了其决策动因和基本做法;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