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初女子参政运动的兴起是近代妇女解放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在世界女子参政运动影响下进行的 ,辛亥革命的胜利 ,为女子参政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民初女子参政运动 ,经历了要求参政权到要求修改临时约法 ,再到要求制定《女子选举法》几个阶段。民初女子参政运动的失败 ,除袁世凯政府的反动外 ,与英美等国女子参政运动的开展情况 ,各国流行的选举制度 ,民初社会各界对女子参政的认识 ,以及民初女子参政运动本身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义务与权利对等原则的深切体认,激进女性在民国初创时要求女子参政权.由于《申报》、《大公报》、《民立报》等十多家报纸合力报道与推动,女子参政运动被打造成舆论热点,轰动一时.男性作为操笔的主体,对女子参政运动者的视觉再现渗透着男权立场和性别偏见,或将她们再现为“暴徒”,或渲染其“情绪化”,或将其行为“道德化”,使女性沦为被凝视的“他者”.对此,她们没有缄默,而是奋起反击,或笔战,或向报刊投书,或自办女报,不仅消解了报人言说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为女性由“被看者”转变为主动“发声者”开辟了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3.
胡贝贝 《传承》2012,(4):82-83
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始于19世纪末的戊戌时期,辛亥前后形成高潮。此时,妇女开始觉醒,争自由、复女权贯穿于辛亥革命的始终。在这时的社会变革中,涌现了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提倡女学,组织女子参军参战,进而要求参政,把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革命联系在一起,使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女界中的一批先进分子在"天赋人权"学说影响下开始摆脱封建男权主义的桎梏,为获得参政权而进行顽强的抗争。由于辛亥革命本身的不彻底性,加上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封建遗毒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具有时代的不彻底性。但是它开启了中国女子参政的先河,其经验教训对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5.
潮起云飞看潇湘陈立荣湖南,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也是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源地。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高度赞扬湖南衡山白果女子的革命反抗精神。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占着这片占老的潇湘大地,也激励着勤劳、...  相似文献   

6.
刘秀平 《传承》2008,(8):96-97
上个世纪末,妇女参政问题日益受到修史者的重视,研究妇女参政的文章增多,成果显著。本文试就对1901年——1912年的妇女参政运动做一个考察,希望能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末,妇女参政问题日益受到修史者的重视,研究妇女参政的文章增多,成果显著.本文试就对1901年-1912年的妇女参政运动做一个考察,希望能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张朋 《妇女研究论丛》2013,(1):79-84,91
《妇女时报》作为辛亥革命前后出版时间最长的女性杂志,应受到女性史及报刊史研究的关注.本文从报刊与社会互动框架中,解析《妇女时报》对民初女性参政问题的媒介表述,意在展现两个层面的问题:商业性质的女性报刊是如何呈现颇具政治色彩的女权运动的;《妇女时报》对女子参政运动就知识和伦理层面的价值评判构成1913年后女性报刊对相关问题探讨的话语框架,这种从社会舆论的角度展现民初女权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少数政治权势直接干预的后果,亦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西方妇女参政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政通常是指妇女参与政治,也即参与国家和公众事务的管理。在近现代,西方妇女参政的情况比较典型,对西方妇女参政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不仅对于研究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文化,而且对于我国妇女参政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参政意识的萌芽与参政运动的兴起西方妇女的参政要求最早出现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当时,少数参加革命的资产阶级妇女成了世界女权运动的首倡者,她  相似文献   

10.
许金訇传奇     
正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福州的女子迈出一双大脚,独自走出国门,留学10年后,以中国第一个女医学博士的身份归国,成为福州一所西医医院的医生。不久,她被李鸿章选作中国出席的第一位女代表,发出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呐喊。"国际妇女参政大会"即"妇女选举社团国际联盟",于1897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并举行大会典礼。该联盟源自1848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湖南女子教育的发展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各级各类学校齐头并进,发展速度很快,对湖南女子教育乃至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湖南女子教育在民国时期得到较大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就是政策的开放和政府鼓励办学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因而提出,今天的教育教学发展,对于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办学也要在制度上适当放宽,在支持、扶持力度上适当加大,以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30日-4月5日,福特基金会和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在西安共同举办了“社会性别与基层治理研讨会”。来自陕西、北京、云南、湖南、江西、山西、湖北、河北、吉林等地关注基层妇女参政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40余人参加了研讨,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官员莎琳出席了会议。此次研讨会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内现有妇女参政参选经验的分享、交流与讨论;第二部分是国外培训专家就妇女参政与治理进行了培训及国外经验的分享;第三部分是赴陕西合阳县考察基层妇女参政的现状;第四部分是针对基层妇女参政的现状讨论培训教材框架。与会…  相似文献   

13.
去年年底,湖北省妇联、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在武昌召开了第三次妇女理论研讨会,专题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下的妇女参政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关于妇女参政的基本内容。有的同志归纳了四点:①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十分重视妇女参政问题,把妇女参政特别是“每个妇女”都能参与政治,当作“我们的任务”。②妇女参政是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姚远 《传承》2009,(9):19-21
五四运动中,中国女性为爱国、平等、自由作了惊天动地的艰苦斗争。从奋起爱国,到实现大学开放女禁与女子参政;从争取女性人格独立的呐喊,到社交公开与婚姻自由……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早而热烈;湘籍女子最早投入全国女子留法勤工俭学的行列;湖湘学派源远流长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注重经世的政治意识激发着湖南莘莘学子在社会转型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国家命运,使得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新民学会自始至终发挥了先锋和核心作用,而其它省份都没有这样相对完善的组织。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意义深远,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贡献之大是当时其他各省所无法比拟的;它产生了一个人数居各省之首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末关于国民意识中性别与权利之关系的问题,存在着正反两股相悖的思想潮流:一是少数男性女权主义者,尤其是个别先进女性,提出“女国民”的概念,认为女性当然具有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二是大多数人在探讨近代国民意识时,或是有意无意地忽视性别这个问题,或是贬低甚至否定女性的国民资格及其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文章认为,论者探讨清末女权思潮时,往往有片面夸大之处,因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更无法解释复杂历史的矛盾纠葛。其实,清末人对于女权的提倡与压制并存,双方的力量是极不成比例的,这样正反相悖的两股思想潮流,正是民初女子参政权运动得以兴起与终至失败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张竹君是清末民初的女性精英,在女性启蒙问题上探索出了一条以"女医师"为角色的"中间路径",为女性在"女学与女权""职业与政治"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指向。张竹君既有对于晚清女性解放话语的积极接纳,又有对于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保持冷静的姿态。在张竹君看来,"自立之学"是女性践行"中间路径"的核心命题,其中涉及谋求"合群"之道、兴办女子实业、女子医学等要义。张竹君秉持的"中间路径"区别于晚清其他女杰追求女权话语的角色建构,为我们获悉清末民初女性社会多元而复杂的生态提供了视角。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对张竹君"女革命家""女权主义者"的形塑,超越了其在清末民初作为"女医师"的历史本相。  相似文献   

18.
<正>成都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女子特警中队,组建于2011年9月,由10名平均年龄24岁的女民警组成。这支英姿飒爽的女子特警中队,队员分别来自四川、安徽、山东、湖南等省  相似文献   

19.
目前,配额制已成为促进妇女参政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从中国和印度妇女与配额制有关的参政运动开始,比较两种道路的同与不同以及背后的原因。进而引发出有关的问题和思考:在配额制问题上如何既关注数字又超越数字?在妇女参政问题上如何激活我们的历史传统?妇女为什么要参与政治?参与进去后到底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二、三十年间是中国女权运动的活跃时期.尽管女权运动者在理论上探究了各种妇女问题,但她们尤其强调女子参政对妇女解放的重要性.本文拟就对女权运动团体的妇女运动目标、宗旨进行分析研究,展示它的妇女运动观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