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林广 《美国研究》2007,21(4):23-3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城郊化日益加快,都市蔓延成为美国城市化的趋势。导致了中心城市人口减少和郊区人口增加,都市空间放任发展,城市病和城郊病出现。对此,城市规划界不断探索,力图减少城市病与郊区病对人类生活的损害。其中成效最显著的是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在分析战后都市蔓延和城市规划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新城市主义与美国城市规划的关系及其对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新城市主义强调传统邻里和步行街区等城市设计理念,关心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是一种控制都市蔓延、恢复邻里关系、保持城市健康发展的尝试,在美国城市规划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却很难扭转汽车导向的城市规划趋势。  相似文献   

2.
内战之后,美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几乎所有城市都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由此引发了城市改革运动。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批移民前往美国。与早期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不同,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他们作为"新来者"遭到本土主义者的排斥,在城市改革运动中与他们所依附的城市老板一起受到谴责。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一些城市改革者发起美国化运动,通过社区服务组织、安置运动等方式来救助新移民。新移民既是20世纪初美国城市改革的起因,也是这场改革的被救助对象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学者普遍将美国GDP全球占比作为衡量美国经济霸权的指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项指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很多学者将这种现象解读为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美国经济霸权是否在逐渐衰落?对于美国衰落的观点,反对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美国GDP占比已不能作为衡量其经济霸权的指标.然而,既有研究在"美国GDP全球占比"问题上仍然缺乏深入分析,对美国经济霸权的界定也模糊不清,无法对二者的关系做出明确的判断,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美国GDP全球占比与美国经济霸权的关系.通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的定量方法,文章对1970~2018年美国GDP全球占比及美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国内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是美国GDP全球占比下降的显著原因.同时,根据对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发展情况的分析,美国制造业外移促进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繁荣,使美国经济影响力渗透到全球市场.虽然美国制造业外移导致美国GDP全球占比下降,但1970~2018年美国GDP全球占比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相反,随着美国制造业的海外扩张,美国经济霸权却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法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西方传统城市化理论模型的典型实践代表,其城市化发展模式从乡村人口大迁徙逐渐过渡到郊区城市化,受城市向心-离心作用明显。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为异地城市化与就地城市化双轨制。两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在起步时间、发展速度、发展路径和政府干预程度方面体现出诸多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荒野观念的转变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美国设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壮美的荒野景观,并将其作为人民大众的旅游娱乐场所,这是美国荒野观念发生巨大历史转变的结果。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受欧洲传统文化和现实境遇的影响,美国主流社会对荒野普遍持厌恶与征服的态度。然而,随着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荒野尤其是壮美的荒野景观被美国知识精英塑造成为彰显美国独特性和构建国家认同的工具,具有了崇高的精神文化价值;美国城市—工业社会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疏离,使荒野旅游成为人们应对城市弊病的"解毒剂",从而赋予了荒野景观作为旅游对象和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与此同时,欧美民主、平等思想向景观领域的扩展,确立了公园向人民大众开放的公益属性,为以国家公园形式来保障公众平等地访问和享受荒野景观的权利奠定了思想和现实基础。荒野观念的转变孕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与愉悦"而将壮美的荒野景观保留为"公园或游乐场"的国家公园思想,最终促成了国家公园在美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对外扩张,其亚洲殖民地菲律宾成为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最大的海外实践基地.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旨在通过综合性规划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发展问题.而在菲律宾,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重构政治空间,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以殖民宗主国美国为模板的菲律宾现代国家.丹尼尔·H.伯纳姆和威廉·帕森斯等美国规划师不但重塑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公共空间,还将美国的城市美化模式推广到群岛各地.他们将现代性和美式民主制度的特性提炼成直观的空间表达方式,试图向菲律宾民众展示美国民主改革和菲律宾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构建殖民者认可的菲律宾现代国家、将国家统治扩展到整个菲律宾群岛并整合菲律宾经济,从而引导菲律宾走上美国设计的"现代化"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构.  相似文献   

7.
与同时代的英国法律相比,美国法律从殖民地时代到19世纪给了自由劳工以较大的流动自由,但是普通法的不可分合同原则和合同中的丧失条款对劳工的自由流动仍然施加了限制.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各州工资支付法的通过、任意雇用原则的广泛应用,以及西北条例、州宪法和美国宪法修正案对自由劳工的保护得到了愈来愈多的立法和司法支持,劳工自由流动的法律障碍才得以基本扫除.美国法律在19世纪对劳工自由流动的限制显示:将19世纪的美国视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传统观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的工业化浪潮中,铁路业曾拉动美国经济一路领跑并跃居世界首位。如今,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的繁荣,美国的铁路客运明显落后,但铁路货运仍在美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830年至今,美国的铁路业经历了繁荣、衰落与复兴三个阶段。这一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其一,美国政府对19世纪铁路业发展所采取的态度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有限且有效地介入;其二,美国的高速公路系统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体现了美国政治经济传统中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其三,美国的高铁梦想成为泡影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机制分散和利益集团的诉求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西方工业国家都认为,资本和劳工间的合作关系将带来社会稳定,确保工业收益。双方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契约不仅规定了在政治层面对权力的分享,而且假定民主参与会不断地得到扩展。20世纪末,当面临全球化(它导致了国内制造业从外国寻求工业劳动力)、金融化(它使得货币交易活动获得了更多的利润)、放松管制(由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推动而得以实施),以及工会影响力明显衰减的趋势时,这种合作关系便崩溃了。这些趋势联合起来,将普通民众手中的权力转移到了一个富有的财阀统治集团的掌控之中,这对美国和西欧的民主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0.
韩宇 《美国研究》2006,20(3):93-10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东北部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以生产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部门高速发展,取代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本文介绍了美国东北部服务业概况和特点,重点剖析了“曼哈顿效应”和信息技术推动这两个生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现象。文章认为,从整体上看,美国东北部服务业更多以全美乃至国际市场为服务对象,新兴生产服务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服务业部门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的状况。以生产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东北部经济的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服务业发展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受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和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各地区对"国家利益"有着不同的界定。各地区之间往往会通过相互妥协,努力寻找自己的同盟,力图让联邦政府的外交政策符合自己对国家利益的定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北部与西部的结盟使得美国走向了海外扩张,20世纪30年代东北部与南部的结盟使美国摆脱了孤立主义,20世纪80年代西部和南部的结盟使美国调整了冷战战略,并最终赢得了冷战。地区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是美国外交战略演进的重要动力。我们需要准确把握美国各地区的特征、政治诉求及其在美国政治中的独特作用,提高对美工作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美国清教研究百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媛 《美国研究》2006,20(1):130-148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百余年来美国的清教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文章认为,专业化、系统化的美国清教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20世纪30年代,以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SamuelEliot Morison)和佩里·米勒(Perry Miller)为代表的一批哈佛学者,打破了美国传统史学侧重新英格兰殖民地政治史、制度史考察的框架,着眼于清教思想的研究,推动美国清教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世纪60年代以来,清教研究的视角和研究主体随着大量清教徒原始文献的编纂、出版及西方史学思潮转型发生变化,清教研究在美国空前繁荣。不过其固有的零散化、细碎化特征也愈加突出,致使清教研究的客观性与全面性有所损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美国企业领袖形成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美榕 《美国研究》2005,19(1):57-76
20世纪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稳居全球霸主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特有的人才优势。在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各显神通的众多人才中,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山姆·沃顿,李·艾柯卡、比尔·盖茨等一大批杰出企业家的领袖风范与巨大贡献举世瞩目。20世纪被称作“美国世纪”,也被称作“人力资本世纪”,这表明人力资本对美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探究 20世纪美国企业领袖的成长、成才与成功路径,本文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定性调查来分析这一精英群体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美国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新 《美国研究》2005,19(2):90-115
本文从政治文化和国家安全两个视角分析了美国对海外干预态度的历史演变。作者认为,在对外干预问题上,美国经历了从19世纪的反对对外干预,20世纪前半期的有限干预到冷战时代全面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干预的演变。美国历史上的对外干预既出于权力与利益的需要,又根植于美国独特的以自由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之中。在后冷战时代,国家安全需要、输出民主的理想和可承受的低代价预期构成当前和今后决定美国对外干预行为的三大要素,拟议中的干预行动越能满足这三大要素,就越可能被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5.
转轨以来的俄罗斯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俄罗斯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接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并且总人口呈负增长趋势,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在逆城市化阶段所特有的现象。因此,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在城市化水平达到很高的程度之后同样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本文回顾了俄罗斯自19世纪中期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并针对不同城市分组进行了相关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事件并非逆城市化现象,而只是由于动乱而引起的暂时波动。在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之后,俄罗斯城市化进程再次步入动乱前的正轨。鉴于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其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当不确定。  相似文献   

16.
韩民青 《当代亚太》2005,(12):23-29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思想界先后提出了"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数字化生存"、"知识时代"等社会发展新理念,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先声.同时,美国在以新科技革命带动新产业革命上,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美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激烈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下半叶伊始,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化成就举世瞩目。与西方国家相比,俄国工业发展特征既有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工业发展特征如下:第一,工业发展具有典型的循环性和周期性特征,19世纪下半叶尤为突出;第二,工业对外资依赖程度高,外资掌控俄国工业的半壁江山;第三,俄国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工业部门集中于中部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南部工业区;第四,在工业分布失衡的过程中,俄国工业重心逐渐南移,以高加索和南俄地区最具代表性;第五,俄国大工业与手工业博弈颇具特殊性,手工业具有顽强生命力;第六,交通运输业是工业发展的推力,水路和铁路运输分别带动石油、煤炭和冶金等工业部门的崛起;第七,大型垄断集团形成,重工业尤甚。  相似文献   

18.
孙群郎  邓先竞 《美国研究》2016,(4):139-154,8
托克维尔对美国地方政府自治权的论述有夸大之嫌。事实上,自美国建国以来,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多少自治权可言,它们在各项地方事务中受到州政府事无巨细的干涉,由此导致了美国地方事务管理不善,漏洞百出。从19世纪后期美国兴起了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到进步主义运动时期达到第一次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再次兴起并不断深化。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地方政府确实获得了一系列的自治权,尤其是在结构自治和功能自治方面,但在财政自治和人事自治方面还受到州政府的一定干预。  相似文献   

19.
后工业化并不意味着在服务化的趋势全面浮出水面之后 ,所有工业城市都在抛弃传统的制造业而向以服务业为中心转移。应采取何种地区经济政策改革模式呢 ?本研究就是通过将韩国工业城市地区再重组化的工业结构趋势 (服务业为中心 ,制造业为中心 )的支配性质 (根据民营企业主导和地方政府主导 )分为 4种类型 ,对各类型的代表城市 (大邱、釜山、蔚山、仁川 )的地区再重组化进行比较分析后 ,总结出其相应的地区经济的改革模式。一 地区再重组主要对象的  相互调整  即使后工业化形成 ,也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就消失了 ,因为没有制造业的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20.
孙玉琴 《美国研究》2012,(1):113-123,5,6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开始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也受到了严重冲击。1929~1932年,尽管中国货币被动贬值,但其对出口的积极效应远远小于美国进口税提高及进口需求下降的效应。1933年以后美国关税壁垒降低,美国货币贬值及白银购买导致中国货币相对升值,但有限的贸易自由化及国民收入的增加,引致进口需求扩大,并由此带动了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