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毓淞  刘江锐 《美国研究》2020,34(3):107-125
统计分析方法在美国政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初统计分析方法在美国政治学研究中萌芽,至形成政治学研究常见运用统计分析的局面,再至当下大数据时代对研究范式的冲击,它的产生与发展走过了不同阶段,并依然在变化发展中。统计分析方法在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运用与发展归功于将统计分析方法与政治现实相结合的学者们的努力。统计分析方法仍在不断改进与更新,以应对内生性问题、数据结构多层问题、模型参数识别问题、统计显著性问题和因果推论难免的假设强弱等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统计分析方法依然会在美国政治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将直面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分析技术相对于传统统计分析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发展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深受历史学影响的政治学分支领域。近些年来,美国政治发展研究学派的学者从新的角度审视美国行政国家发展的历程,否定了传统政治史中关于"早期美国国家能力弱小"的假说。该学派认为,国家能力的强大也是美国政治传统的一部分,这与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并不矛盾,相反,有效的国家行政能力与自由主义政治传统的结合,恰恰体现了美国国家建设历程和治理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我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成果不断积累,对美国政治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断深入,系统描述美国政治现实、客观分析美国政治所涉及的相关性乃至因果机制成为不断上升的学术需求。在政治学诸多研究方法中,有一些研究方法及其研究范式对于美国政治研究颇有助益:抽样调查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美国政治现实,统计分析方法有助于更清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治是美国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美国学界关于美国政治的研究汗牛充栋。根据对美国政治性质的不同界定,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形成了地区主义、阶级冲突、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和共识主义等五个主流研究范式。同时,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也受到了社会方法论发展的深刻影响。在历史上,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分别受到了德国国家学派、行为主义革命、理性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革命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美国政治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济冬  廖睿力 《美国研究》2020,34(3):126-141
政治学形式模型是通过提炼现实政治中的重要元素进行理论构建和逻辑推演的数理建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社会选择理论、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模型。在解读和参考运用形式建模方法进行美国政治研究的学术论著时,需要辨析模型结论所依赖的制度和情境假设。美国政治研究中形式建模的方法,既推动了美国学术界对其政治实践的理论构建,有助于总结经验,识别问题根源;也与其他研究方法一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形式建模只有与经验实证研究密切结合,彼此互动,才能保持其学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仇华飞 《美国研究》2005,19(1):139-147
国际关系学者霍士第 (K.J. Holsti)认为,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迄今仍无一共同认可的准确定义①。早第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范围、重点和方法论的争论曾掀起高潮。但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名称不同,实际上属同一学科。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般来说,传统学派沿用前者,现代行为学派多采用后者。2001年出版的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乔舒亚·戈尔茨坦 (JoshuaS. Gol dstein)的《国际关系》一书,以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全书内容的基本框架,从这两大领域论述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②全书分两大部分:“国…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研究中,政治民主化与经济现代化的相关性论争,政治激进主义与渐进主义的模式对立,权威主义与民主主义理论抗衡等诸多发展问题始终悬而难决。如何验证诸种理论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美国比较政治学结构——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阿尔蒙德指出,比较分析不仅具有理论生产功能,而且具有“产品”检测功能。本文力图以韩国和俄罗斯的政治民主化范式为比较个案,对上述观点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8.
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其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派有两个最基本的方法论立场 ,一是人文主义或非实证主义方法论 ;二是从整体主义的、文化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以巴特菲尔德、怀特、布尔、文森特等对国际社会的不同理解方法为例 ,可以看出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大体上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从历史神学方法向比较史学方法转变 ,从传统研究方法向社会科学方法转变 ,并逐渐靠近社会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等多元方法。英国的历史与学术传统、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学派本身的发展规律与代表人物的理论创新意识以及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思潮的影响 ,这些因素推动了其方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秦亚青 《美国研究》2003,17(2):128-135
西方主流政治学理论认为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是共生共存的。在过去 4 0年里 ,这一观点一直占据了理论界的主导地位。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 (AmyChua)刚刚出版的著作《燃烧的世界 :自由市场民主的输出滋养了种族仇视和全球动荡》却从种族研究的视角 ,对主流政治学的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① 该书一经出版 ,立即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并且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一 利普塞特命题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体相辅相成1 95 9年 ,美国学者利普塞特在政治学权威杂志《美国政治学评论》上发表了《民主的社会条件 :经济发展和政治合法化》的著名论文…  相似文献   

10.
《欧洲研究》2021,39(3):69-92
民主政体在面临内部威胁时如何进行自我防卫?对于这个横跨古今的政治问题,西方学界已经做了诸多探索,却不为国内学界所熟知。本文从当前西方民主遭遇的内部挑战入手,概述了现代民主防卫在德国的兴起和民主防卫研究的现状。总体而言,民主防卫研究在规范理论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相关实证分析则明显落后。鉴于此,本文呼吁在民主防卫研究中找回"比较政治学",并建构了一个考察民主防卫之领域和客体的概念性框架。其中,防卫领域处理的问题是"民主在何处设防",具体可划分为政治思想、政治言论与政治行为;防卫客体考察的是"民主要防范什么",大致包括暴力、反建制和分离主义等政治倾向和政治活动。新的框架有助于人们突破当前以法律专业主义和哲学思辨为主导的研究范式,推动民主防卫研究与比较政治学的融合,为学界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的民主与政党政治理论可以在适当调整后应用于欧盟政治研究的方法论假定,文章对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欧洲政党之一的欧洲绿党进行了个例研究。在对其政治纲领、组织结构和政治参与等的量化分析后认为,欧洲绿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演变成为一个欧洲政党,但这更多是其成员绿党适应日益制度化的欧盟政治比如欧洲议会选举而不断欧洲化的结果,它在欧盟政体民主转型中的促动性角色依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2.
发展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本文结合既有的政治发展理论,以印尼和菲律宾为例,从政治发展的目标、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影响发展的因素三个方面,对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实践进行了理论剖析,并以此检验政治发展理论的一些分析概念和框架.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民主与威权发展道路上有过多次摇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选择民主化发展道路在这些国家巴达成共识.而非政府组织(NGO)与公民社会的兴起是研究东南亚政治发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义桅 《美国研究》2003,17(4):22-41
本文首先提出了评判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个层面 :“作者性—国家性—时代性” ,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层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突出地表现为美国性 ,即美国不仅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主体 ,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客体 ;美国不仅主导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价值论 ,而且主导了其本体论、认识论 ,导致所谓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话语霸权现象。本文无意批驳这种现象或强化类似认识 ,而旨在考察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根源 ,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政治文化、国家使命与国家性格如何塑造其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从这一个案出发进而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性问题。认为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化必须另立门户 ,提出全新的体系与学说。  相似文献   

14.
何欣 《美国研究》2002,16(2):147-151
正如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的序言中所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现代化'突然变成一个最响亮的词,时代的最强音,并进入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中.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时需要,在短短十来年间,现代化研究成为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大问题."①因此,以现代化为主题的史学论著近年来出版了很多,又加之"当前中国现代化时期出现的是‘美国热'".所以,关于中美现代化进程的比较、美国现代化道路的论著,也相当引人注目,如李庆余教授等著《美国现代化道路》(人民出版社)、洪朝辉博士著《社会经济变迁的主题:美国现代化进程新论》(杭州大学出版社)、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东方出版社)等.张少华博士的这本《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北京大学出版社),正适应了史学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新潮流,跳出了史学界一些学者"从政争、党争、民主与专制的角度"来研究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争的框框,另辟蹊径,从现代化理论的新视角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和“西方学界的领军人物”。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很广 ,其中也包括国际政治学。他将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广泛运用于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对于国际政治学的一些重要问题 ,如民族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危害性、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挑战、改革联合国与修订国际法、建构全球公共领域、创立世界公民社会等 ,他都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本文旨在对哈贝马斯的国际政治思想及其影响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转型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国内政治精英的地区大国认知,以及国际社会认可度的提升等要素,共同塑造了波兰的中等强国身份。中等强国身份的确立,建构了波兰中等强国的角色期望,驱动波兰自东欧剧变以来在国际社会扮演了"东西欧之间的调停者"、"跨大西洋关系的坚定盟友"和"欧洲地区的大国地位追求者"等角色。尤其在2015年法律与公正党执政以后,波兰通过发起"三海倡议"和"北极外交",积极谋求在中东欧地区的领导权和在北极科考领域的地区大国身份。既有的"结盟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忽略了不同中等强国之间外交行为的主观动机差异性,而角色理论突出了国内精英政治认知与外交决策之间的因果逻辑,有利于揭示不同类型的中等强国外交行为的差异性动因。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究当前波兰颇具雄心的外交决策逻辑。  相似文献   

17.
赵国军 《美国研究》2007,21(1):145-153
美国政治学的一些学者往往把政治学与自由民主联系在一起。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伊多.奥伦的《美国和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对手与美国政治学的形成》②一书,对长久占据美国政治学界话语霸权地位的这种正统观点进行挑战。乔姆斯基认为,伊多.奥伦这本著作挑战了“美国政治学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方法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假设、模型、范式在社会科学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完整的体系。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虽然流派众多 ,分歧各异 ,但就主流学派而言 ,它们都共享无政府状态的公理性假设和国家中心论、理性国家论等核心假设 ,并注重将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合起来 ,在研究模型上趋向体系化和结构化 ,在研究范式上 ,逐步走向可通约的理性主义范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 ,马克思主义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研究起点 ,建构主义采纳了与因果理论相异的研究范式。假设、模型和范式三者的密切联系与互动组合 ,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从这三个方法论核心要素角度理解国际关系理论 ,有助于把握流派分歧背后的内在同一性 ,发现学科建设的本质要素 ,理清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线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19.
"缓冲"是国际政治的经典实践,但国内外学界对此研究甚少,零星散见于各处。本文尝试对"缓冲单元"的语义和政治学含义及其演变作一初步分析,并探讨"缓冲单元"的地理、能力和政治三个层面的基本要素和缓冲单元的多重类型,以及"缓冲单元"的脆弱属性。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现象,"缓冲"政治单元迄今为止仍然存在,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消失。本研究在学理层面的辨析不仅有助于透视和理解国际政治中的缓冲现象,也有助于丰富国内的国际关系理论。此外,"缓冲"理论分析也有益于从地缘因素视角观察大国与小国关系的历史演进,并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提供知识积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睿 《东南亚研究》2020,(1):20-32,155
自21世纪以来,比较政治学研究发生了从"民主转型"到权威主义政治的转向,东南亚的权威主义国家也得到了比此前更多的关注。现有研究已经建立起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形成了从权威主义起源到运作过程,再到持续结果的主要研究议题,出现了以斯雷特、比宾斯基和布朗利为代表的学者群体,他们分别提出了抗争政治与权威主义利维坦形成、执政党组织与权威主义持续性以及精英联盟关系与经济危机结果等理论。这些研究采用了诸如控制式比较、过程追踪和正负面案例的比较分析方法,并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等维度去发展和检验理论。在未来的研究中,澄清起源和运作过程对权威主义持续结果的作用以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在权威主义韧性外引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共福利等国家治理维度的议题,拓宽研究视野,将区域政治与国别政治相结合,是东南亚权威主义三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