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初期,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团主要成员和解放区救济委员会主任,在上海开展宣传统战工作,为解放区救济和黄河复堤问题与"联总"、"行总"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1947年春,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的企图失败之后,便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延安。3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为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委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进驻晋北地区,统筹中央的后方工作和参谋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凡 《党史纵横》2005,(4):34-37
她在中南海当保健医整整五十年。五十年来,她为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健康奔波,亲历了罗荣桓、李富春、周恩来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为他们守灵三天三夜。她医术高明,却始终在伟人背后默默服务。世人鲜知。走近王?,听其讲述———她被告知做董必武的保健大夫/参与创建青岛疗养院1954年春季,中央保健局正式命名。此前,这项工作虽然一直由中央保健委员会和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负责,但实际做这项工作的人员,都直接归属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傅连賞领导。也许是由于中央保健委员会和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地位比较高的领导,具体的医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数十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矛头指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扬言要摧毁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缉捕中共要人。我党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暂时撤出延安城。领导机关和负责人分散。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位中央书记和部分机关留在陕北,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指挥西北和全国的反蒋自卫战争。以刘少奇、朱德两位中央书记为首,有董必武  相似文献   

5.
正1927年3月,施滉等旅美中国留学生在旧金山创建了隶属于美共中央委员会的美共中央中国局。这是在美洲成立的第一个中国人的共产党组织,是中共在美国发展党员的总部。与公开活动的美共不同,中国局的活动完全是秘密的。美共中央中国局是一个受三重领导的中共海外组织,表面上接受美共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实际上为中共服务,但与中共的联系又须经过共产国际。在美工作后期,美共中央中国局在董必武的指导下,实际上成为"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美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董必武曾三次到广州开展革命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参加国民党"二大",坚决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倒退行为;二是争取在武汉设立中央政治委员会湖北分会,以更好地策应国民革命军北伐。这些革命活动,为维护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推进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14,(9):55-55
正1941年,中央派董必武到红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担任南方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并亲自掌管红岩机关财务开支。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影响,设在红岩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为了改善红岩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对红岩机关的伙食开支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  相似文献   

8.
1947年夏,北方解放区连成一片,迫切要求建立统一银行,发行统一货币。主持中央财政金融工作的董必武,10月2日向中央提出建议,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的人民币。毛泽东于12月8日指示同意筹建银行,印制新人民币。由于董必武的  相似文献   

9.
王兵 《前线》2016,(12)
正董必武特别重视对亲属的教育,在家教家风方面堪称楷模。这一点,在他的一封封家书中,有着生动而深刻的体现。董必武与夫人何连芝育有三名子女,分别是长子董良羽、长女董良翚、次子董良翮。他对孩子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在家书中反复嘱咐他们提高认识、珍惜时间、注意方法,努力把成绩搞好。董必武说过:"必须为人民的事业学习,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1958年9月15日,他在给  相似文献   

10.
浩瀚的中国史料中时常可见"检放灾伤"一词,内容包括天灾发生后如何调查分析灾情、如何制定救灾政策、如何筹措救灾钱物以及如何管理、使用、发放救灾钱物等事宜."检放灾伤"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往往会牵涉从中央到地方的众多官员,因此,每次灾难过后总会倒下一批官员,也会升迁一批官员.久而久之,"检放灾伤"就成了对官员官德的一次考察和洗礼.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党内的组织生活。无论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即使工作再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都坚持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并把自己放在普通党员的位置上,严格遵守党章规程,表现出坚定的党性原则,并留下了一段段佳话。董必武:"工作再忙也要过组织生活"作为中国共产党元老级人物,董必武始终将自己视为一名普通党员,严格遵守和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与义务。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董必武被任命为中央党校校长。在任职期间的一个星期六晚上,董必武所在的党小组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党小组长考虑到董必武工作很忙,就没有通知他参加。  相似文献   

12.
《董必武传》中的两处说法有误:一是1935年11月5日董必武和中央机关从甘泉县下寺湾出发,于11月10日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瓦窑堡:二是中央到达瓦窑堡后成立了负责处理陕北肃反问题的“五人党务委员会”.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现有资料,可以确定董必武到瓦窑堡的确切时间应该为1935年11月7日;“五人党务委员会”是在中央机关在到达瓦窑堡之前的下寺湾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于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会议,决定中央和军委两大机关分成三个部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率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称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和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进入河北省平山县,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进驻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对前委及工委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地位和作用,史书和史学界均有较充分的论述.但是,对后委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论述则较少.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杨绛  吴学昭 《党建》2009,(6):64-64
钟书在清华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清华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要借调。 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加翻译毛选。委员会主任是清华1924年毕业的徐永,担任过美共中国局书记,1945年联合国大会成立期间,曾协助董必武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工作,1947年奉调回国。  相似文献   

15.
1958年12月25-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董必武和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维周,在广东省政法委员会主任寇庆延、广东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学先等领导的陪同下,到新会进行了为期4天的工作视察。董必武十分关心新会的工农业生产,在中共新会县委第一书记党向民、县长肖辉、县政法公安部长曾发等陪同下,先后视察了新会劳动大学、蓖麻蚕场、农业展览馆、葵艺厂、农械厂、废物利  相似文献   

16.
视野     
《党的建设》2008,(7):63-64
5·12抗震救灾的十个"第一次"第一次启动一级救灾响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国家一级救灾响应于5月12日22时15分正式启动。根据有关规定,一级响应启动后,民政部门直接向国务院报告灾害信息,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  相似文献   

17.
读刊卡片     
1918年,新中国诞生只是时间问题,中央指示由董必武等人组成筹建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在人民币票面上要不要毛泽东肖像的问题上有争议。一种意见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票面不应有伟人像;另一种意见是,美元、英磅都有元首像,我们亦应效仿。董必武同志认为事关重大,立即拍电报向中央指示。毛泽东说:“我南征北战、风风雨雨几十年,如今进了城还要陪着婆婆妈妈上街赶集,划不来,划不来。”所以,旧版人民币上没有毛泽东的肖像。  相似文献   

18.
正1943年6月,受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委派,《新华日报》记者陆诒随重庆各界慰问团到鄂西采访。遵照周恩来的嘱托,陆诒在恩施单独访问了叶挺将军,并深入长江西陵峡石牌前线,做了他在抗战时期的最后一次战地采访。回到重庆后,中央南方局副书记董必武称赞陆诒的鄂西之行获得"双丰收"。"周公"面授机宜陆诒(1911-1997),上海闵行人,中国著名的战地记者。中国文艺界老领导夏衍曾说:"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9.
董毓华同志是湖北蕲春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先后担任北平、平津、华北与全国学联主席和平津、华北与全国各界救国会党团书记,华北人民抗日武装自卫委员会委员、党团成员兼军事部部长,华北人民抗日军政委员会党代表,冀东抗日联军政委、司令员和华北抗日联军司令员,中共冀热察区委秘书长、冀察辽热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委联络局成员、中央北方局特派员。董必武同志生前曾称他是“具有很高的雄才大略,是我党精干有为的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董必武传》中记载:1975年4月7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叶剑英致悼词。"叶剑英在悼词结束语中深情地赞颂:‘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在"悼词"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董必武的"深情",与他同董必武长时期的、不平凡的交往和深厚情谊分不开。董必武在与叶剑英唱和的一首诗中"咬得菜根无别异"之句,就是他们之间深情厚谊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