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侦讯对策具有谋略、用谋方式、讯问手段、对话技巧、气氛调节等五大构成要素。侦讯谋略可分为虚实、时机、造势三大类型。侦讯用谋方式包含起点、方向、步骤、突破点和突破口等要素。侦讯用谋方式的步骤类型可分为纵横耕耘式、自由交谈式,直接攻突式、迂回包抄式,循序渐进式、四面出击式等三类六个。侦讯用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只是一类谋略一种方式,往往有几个谋略的交叉使用和多种用谋方式的组合运用。  相似文献   

2.
暴力恐怖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讯问难度远远大于其他普通刑事案件,因此,在侦查讯问中。应熟悉案情。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攻心夺气,心战为上;迂回发问、设置圈套;运用模糊概念。促其产生错觉。使其供述障碍向有利于突破上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犯罪是一种社会对抗,既有原始低级的暴力对抗,也有现代高科技类型的智力对抗。侦查思维运用于侦破犯罪活动的对抗中,便具有很强的谋略性。在探讨谋略思维和侦查谋略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须明确侦查谋略在侦查对策中的位置、侦查谋略的分类标准,并根据侦查实践的要求将其分为虚实、时机、造势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4.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缴械投降,坦白交代,往往要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在使用讯问谋略时如果不把握好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入非法讯问的泥潭。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我国应设立适合国情的限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确认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嫌疑程度决定了讯问的模式及其方法。对中度犯罪嫌疑的对象,宜采用中性讯问模式。讯问中要观察对象的行为特征,并激发犯罪嫌疑人行为反应,借以分析判断嫌疑人供述是否诚实、是否有罪;对犯罪嫌疑重大的对象一般采用有罪倾向讯问模式,实施方法有正面突破和侧面迂回两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犯罪手段和犯罪活动等逐渐倾向数据化、智能化,反侦查行为愈演愈高级,侦查讯问阶段饶幸、戒备、对抗等心理本能更加警觉和强烈,这一切必然会外化成为侦查讯问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给侦查人员深挖犯罪侦破案件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新的挑战。常见的反讯问行为有拒绝供述型、蒙混虚假型、死扛抵赖型三类,应分析犯罪嫌疑人产生反讯问行为的心理原因,结合实际使用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侦查谋略分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谋略分类的现状不尽人意。侦查谋略的分类,可以借鉴《孙子兵法》等谋略武库,根据侦查实践的要求,以查证取证的情况、把握主动破案的时间、有利于突破案情的条件等三个标准,将侦查谋略分为虚实类、时机类、造势类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8.
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的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是侦查人员有效开展侦查工作的重要方面。传统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侧重于犯罪过程和讯问过程两大阶段的分析,对于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心理感受分析缺乏关注与分析。通过以445名在押的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对他们犯罪后的心理感受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主要有后悔、害怕、愧疚等19种心理感受。准确把握和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上述心理感受对于有效开展侦查和讯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通常以拒供、谎供、翻供等方式来对抗对其罪行的侦查、讯问,侥幸、畏罪、矛盾、抗拒等心态是支撑上述诸种对抗方式产生的内在心理基础.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检察人员在初查、第一次讯问等关键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有意设定的心理限制,将带来对此类案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高发低破"是当前多发性侵财案件案发形势和打击现状的基本样态。在当前多发性侵财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及司法环境对讯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讯问作为传统的侦查取证措施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多发性侵财案件犯罪嫌疑人个人基本情况、涉案情况及其在讯问中心理与行为规律等方面进行实证调研发现,当前多发性侵财案件的讯问难题主要包括:前期侦查工作不足导致讯问难度大,讯问过程中容易遇到诸多难题,讯问工作后期存在较难避免的风险。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优化侦查打击机制,为讯问工作建立良好基础;强化激励机制,采用针对性的讯问策略;综合运用侦查取证措施,健全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分析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评价是了解犯罪嫌疑人讯问心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445名在押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有24.9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较低;有42.3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一般;有32.8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较高的主要依据有"讯问中言语态度恶劣"、"引供、诱供"、"刑讯逼供"等13个方面的原因;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较低的主要依据有"具有较高的讯问技巧"、"具有较好的讯问态度"、"能通过讯问全面查明案情"等12个方面的原因。期望上述研究结果能对侦查机关和讯问人员了解情况、总结经验、认识问题、更新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讯问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侦查讯问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侦查行为,讯问所获得的口供在庭审中是重要的证据之一。通过讯问可以很快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查获证据,降低侦查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侦查讯问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侵害犯罪嫌疑人的现象屡禁不止,破坏了刑事诉讼自身的价值要求,阻碍了我国民主法治化的进程。笔者就我国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享有的权利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讯问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国外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享有的权利做了一定总结;最后提出完善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3.
侦查讯问中的逻辑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讯问活动,不仅要借助国家法律、政策攻心等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教育,迫使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还要能够巧妙地运用逻辑知识,揭穿其谎言,利用逻辑的不可辩驳的力量,迫其就范,从而使得侦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认识和把握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教育的特殊性和基本原理,对于提高侦查讯问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和侦查讯问的活动规律,在对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教育的特点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从犯罪嫌疑人缓解和消除心理紧张的心理需求、犯罪嫌疑人的理性因素和犯罪嫌疑人拒供态度的要素性构成等三个视角,对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说服教育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5.
分析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评价是了解犯罪嫌疑人讯问心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445名在押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有24.9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较低;有42.3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一般;有32.8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较高的主要依据有"讯问中言语态度恶劣"、"引供、诱供"、"刑讯逼供"等13个方面的原因;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较低的主要依据有"具有较高的讯问技巧"、"具有较好的讯问态度"、"能通过讯问全面查明案情"等12个方面的原因。期望上述研究结果能对侦查机关和讯问人员了解情况、总结经验、认识问题、更新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讯问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侦查环节是调查犯罪、抓捕罪犯、定罪量刑的重要阶段。讯问是最重要的侦查手段,审讯过程中视频监控到的非语言行为能反映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犯罪嫌疑人非语言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引导审讯者调整讯问技巧和策略。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防止审讯人员滥用权力,应对视频监控进行标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7.
有关老年人犯罪的研究在犯罪理论与侦查实务中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老年犯罪嫌疑人由于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个体交际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思维定型化,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情绪稳定性差,对事物的感知性较迟钝,犯罪类型较为集中。在审讯中,老年犯罪嫌疑人悲观、盲目、恐惧心理突出,理性分析偏低。审讯中要针对老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讲究方法,灵活使用审讯策略,并采取弱化其犯罪意识、强化政策教育、强化犯错意识、加强情感感化和政策攻心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促使犯罪嫌疑人坦白交代,就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如果在使用讯问谋略时不认真把握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八非法讯问的边缘。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的精神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限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国外讯问犯罪嫌疑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在侦查阶段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 ,核实其他犯罪证据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的侦查制度和侦查模式下 ,警方讯问的理论基础不同 ,其讯问方法和规则以及对通过讯问所获得的口供的证据价值的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在英美法的对抗式侦查模式下 ,犯罪嫌疑人面对警方的讯问有权保持沉默 ,被讯问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 ,非法获取的口供和其他证据不被法庭采信 ;而在大陆法国家的职权式侦查讯问模式下 ,警方讯问犯罪嫌疑人时 ,其保持沉默的权利受到限制 ,对非法证据也没有完全排除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现行侦查讯问制度进行构建与完善,应借鉴法治国家的成熟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社会治安和刑事司法的现状,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在程序结构上要设立一个中立的裁判者,在诉讼理念上要确立并提高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完善现有侦查讯问的时间、地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告知、步骤、手段等法律规定,加强对侦查讯问活动的监督,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建立侦押分离制度、审讯主体与犯罪嫌疑人隔离制度以及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