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农业协议的市场准入条款关于农产品进口关税的减让、非关税措施关税化等一系列限制进口的贸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宗旨是推动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正在为恢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努力,因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农业协议将作为中国农产品关税调整的基本原则,对农产品关税减让基础、减让期限、减让幅度、非关税措施关税化。进口配额的削减及特殊例外等方面的确定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背景,分析近年来农产品进口关税调整的幅度、结构和方向,并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入世“后我国农业命运如何,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中国政府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承诺“入世“后,中国农业将不可避免地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进行调整。中国政府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承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承诺大幅削减关税,到2004年,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要降至17%,某些重点农产品关税则要降至14.5%;二是对某些大宗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棉花、大麦和大米等的进口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中国将对一些重要产品保留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以“管住大的方面不出问题”。农业长期以来是“靠天吃饭”,生产不稳定。粮多要出口,缺粮要进口。中国保留关税配额制度,就是说,这些产品一定量以下的进口是低关税,超过限量就提高关税,而且,通过国营贸易调控,来维护基本农产品的稳定。 二、汽车业:中国到2005年才取消配额,到2007年关税降到25%,因此,不会出现“外国汽车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新政     
《今日浙江》2012,(24):5
2013年1月1日起调整部分进出口关税自2013年1月1日起,中国将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继续对小麦等7种农产品和尿素等3种化肥的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发改委将解除对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加入WTO,将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影响,而最为直接的将是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WTO规则本身就是反映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 世贸组织负责和实施管理的多边协议与协定包括: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农产品协定、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反倾销协定、装运前检验协定、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件大事。在新世纪开始之际,面对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正确认识加入WTO对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业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积极作用,一是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农产品对外贸易。“入世”后,我国可以在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进行贸易,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减让的好处,从而有效地消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到的歧视性待遇,公平合理地解决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这既有利于我国进口所需要的农产品,也有利于扩大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北京观察》2002,(6):63-6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把不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没有贸易和其他改革的情况作为基准增长情景。据估算,由于关税削减和出口增加导致退税增加的因素,2005年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将小于 GDP 的增长幅度。2005年关税平均税率约削减40%,但由于进口比基准情景增加16%,关税收入将减少约30%。进口增值税收入将比基准情景提高11.8%,出口退税支出和企业生产补贴作为总的负收入将要增加2.3%。关税收入是中央财政收入,而出口退税也由中央财政支出,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央财政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8.
直航形势下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颖 《中国发展》2009,9(4):67-72
该文分析了直航对两岸农产品贸易正常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直航有利于提高两岸农业经贸交流效率,有利于促进台湾地区农产品销往祖国大陆市场和改善两岸农产品贸易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直航后两岸农产品贸易仍需面对的问题,为促进两岸农产品发展应采取明确目标客户、尽快统一两岸检疫和减少对祖国大陆农产品进口限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景宇 《政策》2002,(5):4-6
总体来看,WTO规则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范和约束成员的政府行为,旨在消除或者限制各成员政府对跨国(境)贸易的干预。入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府入世”。国外有的学者把WTO规则称之为“国际行政法典”,这是有一定道理的。WTO协议确定的非歧视(主要体现为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市场开放(主要体现在关税减让、取消数量限制和透明度)、公平竞争(允许各成员将关税作为贸易保护的适当  相似文献   

10.
胡建斌 《群众》2000,(1):33-34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目前来看,不利影响主要有:一是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缩小了政府对农业的宏观支持空间。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将失去所有保护农产品的非关税手段,国内市场仅剩关税这一唯一的保护措施,而且我们还不具备将原有的非关税措施合法地转化为关税的机会。二是国外农产品会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形成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实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打开国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已是必然。但就农业来说,是利还是弊,是机遇还是挑战,影响如何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一、“入世”对我国农业有影响,但不会有伤筋动骨的影响 “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并未达到耸人听闻的地步,因为我国农业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1.总体影响 从全国的农业情况来看,多少年来我国采取的是高关税与补贴政策。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高达45%,国家承诺,入世后我国的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要降到17%,5年内重要农产品的平均关税要降到14…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00,(1)
1、削减关税全面削减关税,平均税率减至17%;对美农产品税项5年内减至14.5%-15%;取消所有出口补贴。2、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小麦、玉米、稻米及棉花实施“关税比例配额制”;逐渐撤销由国家控制的豆油贸易。  相似文献   

13.
臧建东  刘俊 《群众》2009,(12):22-23
美围政府今年9月11日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此举不仅仅是一场两国间的贸易纠纷.而且极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致使许多国家以此案为先例,调整对华贸易政策.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从而直接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农业和农产品将参与国际自由化贸易。面对国际大市场,农业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关贸总协定作为国际“经济宪章”对农业的规范与约束,既有积极因素,又有不利影  相似文献   

15.
《今日广西》2010,(5):45-45
1.贸易方面 关于进口,根据加入WTO的承诺,越南逐步取消进口配额限制,基本按照市场原则管理。关于出口,越南主要采取出口禁令、出口关税、数量限制等措施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归秀娥 《求索》2012,(12):201-203
贸易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但以碳关税为代表的贸易政策并非有效缓和气候变化的工具,其实质是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低碳贸易壁垒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类新型贸易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来更多是以低碳壁垒等技术性壁垒出现。由碳关税和低碳壁垒衍生的税收成本和技术标准的提高,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产品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为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向低碳化演变及发达国家设置低碳贸易壁垒对出口造成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实施贸易低碳化战略,加快转剥步破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贸易透明度不断提高,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阻止别国农产品对其市场的冲击,采取日益隐蔽的限制措施,即在WTO框架下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该文在总结国外农产品进口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的基础上对各国特点进行比较,并对其效果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8月1日凌晨,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就农产品贸易达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它不但打破了全球贸易谈判的僵局,还为接下来讨论美国,欧洲,日本等各方提出的降低工业品及服务贸易关税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世泽 《当代广西》2009,(22):31-31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全面建成,广西农产品贸易面临着不少机遇,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广西与东盟农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在资源、市场和生产技术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广西具备拓展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一条规定,从2020年起将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征收关税。即所谓“碳关税”,“碳关税”一出,随即在国际环保、贸易等领域引发了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