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印度移民作家芭拉蒂.穆克吉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这清晰地展现出她对第三世界移民、对东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思考轨迹。某种程度上,她基本上覆盖了从奈保尔早期创作到拉什迪近期创作关于流亡和移民的全部思考内容。  相似文献   

2.
奈保尔曾经三次到印度进行文化寻根,对于印度文明自有比较独特的观察和论述.他的印度叙事与殖民文学时期西方人的印度书写存在着暗合之处.本文即以后殖民理论为方法,对于奈保尔的印度书写进行分析对比,找寻殖民文学与后殖民书写中的学理关联.  相似文献   

3.
吉卜林、福斯特和奈保尔是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三位重要作家,其创作与印度关系紧密。他们的印度书写不同程度地带有东方主义的思想痕迹,其作品均体现了文化身份认同之思考。探讨三位英语作家的印度书写及其文化身份思索对于深化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势差现象 :先进的文化影响和改造落后的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印度文化全面而又深刻地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缅甸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 ,缅甸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 ,并非完全是外来文化强加的被动吸收。在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 ,缅甸文化也保存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并使之与先进的印度文化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缅甸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将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亚洲与世界的利益而友好地、兄弟般地合作。”① 以甘地的个人声望与影响 ,这些话在以后的中印交往中继续产生着作用。二战中的印度处于既反对德日侵略又欲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复杂局面中 ,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 ,并未急于给中国的盟国英国出难题 ,而大大地延缓了印度独立的日程。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制定并实施了长期影响印度的若干基本国策。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 ,尼赫鲁的思想具有浓重的文化亲和色彩。尼赫鲁虽对传统宗教的僵化倾向持批评态度 ,但他对宗教本身尤其是佛教尊重颇高。他说 …  相似文献   

6.
尼赫鲁曾经在他的代表作<印度的发现>中对中国文化作过多方面的专门论述,他对中国文化有一种亲切之感.他还探讨了中印文化交流的问题.尼赫鲁晚年对中国文化的疏远来自于印度现实政治发展与国际政治局势的制约.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何平 《东南亚》2009,(1):79-84
今天居住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一带的阿洪姆人的祖先,是13世纪以后从中国云南德宏一带地区迁过去的傣族,他们的先民辗转迁徙到今天的印度东北部地区以后,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叫做“勐顿孙罕”的王国并统治了当地。这些傣族移民的后裔后来被当地人称为阿洪姆人。在他们统治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同时,他们也逐渐接受了印度教和当地的语言,文化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作品和思想是印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印度国内外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泰戈尔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会,这是印度传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印度传播包括泰戈尔在内的文化软实力既有其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亚洲政治结构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印度的印度教文化分别在两国历史长河中占据主流文化地位,它们所体现的特有政治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两国的外交政策选择上,使政治层面烙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0.
面对强势的欧洲文明,19世纪末的印度民族主义者处于一种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要保持民族传统的矛盾处境中。继罗摩克利希那等人之后,被甘地称为"现代印度之父"的提拉克出色地走上了一条在"改革"与"复兴"之间的中道。提拉克通过阐释印度教传统来发动和组织民众投入民族解放的事业是利用复兴传统文化而增进民族利益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