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门保护主义对地方立法的负面影响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记载并反映社会的利益关系。 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经济利益是影响立法的最重要因素。“这些法律是为一定利益服务的,尤其是为当事人的经济利益。”① 我们处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时代。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益关系日益明显,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这必然在法律上有所体现。亚里士多德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很好的法律。”②我国法治状况不尽如人意,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执法不公、执法不力等问题。探寻法律问题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分析其社会成因,其二是求…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法治国评述●蔡定剑一、关于法治的含义什么是法治?一些法学家对此进行了引经据典的阐述。对法治作出最经典解释的是古罗马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指出法治就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  相似文献   

3.
律师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法治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法治国家也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规范。本文试就律师与法治的关系,以及法治国家对律师素质的要求方面,略作阐述。一、律师与法治的关系“法治”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或经不同思想家、学者进行解释有不同的含义。亚里士多德从法治优于人治的角度,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1…  相似文献   

4.
《法学》2002,(12)
说明:1.本年第十二期目录见本期卷首,故未列入;2.最后一个括号中,圆点前面表示期数,圆点后面表示该期页数。理论法学透视唐代经济民事法律张中秋(1·3)法治是人类最理想的选择吗———强热文化、二元认识论与法治於兴中(1·10)法律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倪正茂(1·13)行政审判权力来源探讨胡玉鸿(1·17)行政相对人义务的金钱替换关保英(1·22)民主的限度及其与共和、宪政的矛盾统一郭道晖(2·3)由罢免村委会引起的法律思考杨海坤周小梅(2·13)法治建设的生态学思考贾东桥(2·18)因特网与言论…  相似文献   

5.
王震 《法制与社会》2010,(5):296-296
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法治应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的良好的法律。”制订得好的法律的标准是什么,普遍服从的依据在何处,更为重要的是,亚氏是在何种世界观指导下提出的这一公式?  相似文献   

6.
法治国家的治国之法应当是什么样的?毫无疑问,应当是符合法治要求的。法治对治国之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判定治国之法符合这一要求?十分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一段名言来作简答:“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氏的名言是法治的原初的理论表达,比起现代精深的法治理论来更显质朴、简明,更直接地表达其要义。据此,法治对治国之法的最基本要求是“本身制定得良好”。法律“良好”的含义及标准,很多学者从应然的角度作过精彩的现代…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人类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那么究竟什么是法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关于法治的基本要义,两千多年来并未改变,这就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概括的:“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①从这个论断中不难看出,法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制定的良好的法律;二是法律具有至上权威,被普遍遵从。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上看,后一个条件更为重要。本文就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和法律权威的实现途径,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  相似文献   

8.
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近两年报章上所见多为对依法治国含义、意义和如何进行的论述,但何谓法治和法治国家、如何实现法治国家则少有论及。很多人认为,法治国家就是依法治国过程的当然结果。其实不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对法治的含义有一个著名的表述:“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可见,法治是一种状态,是依法治国进程中一定历史阶段的理想结果,但不是当然结果。依法治国只是一种治国方略,其能否使国家达到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法治涵义的解释基本上是引进西方的,首先是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的两重含义,即“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①,接着是近现代如罗尔斯、富勒等人对法治含义和法治要求的具体展开,认为现代法治(ruleoflaw)意味着反映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并经过其同意而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在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中具有绝对和至上的权威,并要求法律具有形式上的某些特征:比如普遍、明确的规范,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它还要求法律能够得到社会成员普…  相似文献   

10.
法治国家的治国之法应当是什么样的?毫无疑问,应当是符合法治要求的。法治对治国之法有什么要利如何判定?十分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关于法治的一段名言来作简答:“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据此,法治对治国之法的最基本要求是”本身制定得好”。关于法律良好的含义的各种已有论证都可作为评判的标准。如:内容之合理、形式之完备、制定修改之严守法定程序,等等。然而,如何具体操作呢?在亚里土多德论证的法治的两重含义之间,可以推…  相似文献   

11.
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乔伟·编者按:为改善执法活动,促进严格执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发展,山东省法学会最近专门召开了“执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与会70多名学者、专家和执法实际工作者,就目前执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的形式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推进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发生了。”① 法制现代化理论认为,人治与法治是诸多影响法制现代化进程变项中的一对关键性变项,而是否以形式合理性的制度安排作为法律运行的原则,则构成了人治与法治的基本区别。法律的形式合理性是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现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尽管和谐社会的评判标准不一,然而“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的命题,不证自明。亚里士多德说过:“法治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已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既然“法治”的前提是“良法之治”,“刑事法治”的前提也应当是“良好的刑事法之治”。当前在我国它至少应当包含公正、理性、注重人权保障、兼顾惩罚犯罪与预防犯罪以及密切关注犯罪个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钓鱼执法”与“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执法方式,“钓鱼执法”根源于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尤其是因出租车管制而加剧的黑车泛滥以及由“取证难”引起的执法难题。上海“9·6事件”和“10 · 14事件”发生后,不负责任的专家意见、情绪化的媒体舆论以及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失误等多方面因素错综交织,把两起普通的“错钓案”放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叫停“钓鱼执法”的直接后果是迫使执法机关陷入“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而复活“机会提供型”的“钓鱼执法”、规范“私人执法”、重新界定“非法运营”则是突破困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5.
执法道德环境与执法以法治国,关键在于执法。对于这一观点,人们或许会普遍予以认同。这一见解的本身,并非意在轻视立法、法律监督、法律宣传与教育,以及守法在法治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执法,是法治的动态性体现,是对生效的法律具体实施,实现法律的社会价值,贯彻法治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衡量一个现代国家的法治化水平高低,离不开立法完善与否等,但是,人们更为关心或看重的则是执法是否严格、准确或公正。换言之,执法的正义性事实与否,是衡量法治化水平的最为重要的参数。“徒法不足以自行”,简洁而又明了地概括了执…  相似文献   

16.
黄震 《中国法律》2014,(3):11-13,68-72
一、互联网金融不是法外之地 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当代国家治理的共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的条件下,相比清理、修订和制定等立法工作,当下对於公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更要重视和强调‘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即遵守和执行现行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从案件事实之“是”到当事人之“应当” ———法律推理机制及其正当理由的逻辑研究张继成 (1· 6 4)………………………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高鸿钧 (2·  3)………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与公民胡水君 (3·  3)……分析法学对行为概念的重建陈裕琨 (3· 14 )……论法与法律意识李步云 刘士平 (4· 70 )………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霍宪丹 (4· 80 )………性的公权控制周安平 (5· 93)……………………中国依法治国的渐进性郝铁川 (6· 2 6 )…………法律经济学中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 ———方法论视角的解读与反思丁以升 张玉堂 (6…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人治”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法律思想领域中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所谓“法治”,用法家自己的话说,就是“以法治国”(《管子·明法》、《韩非子·有度》)或“垂法而治”、“缘法而冶”(《商君书·壹言、君臣》)。  相似文献   

19.
<正> 当代中国正在走向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法治之路奠定了基石。然而,法治的实现仍需各种条件,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的确,我们要实行法治必须首先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否则,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确实无从谈起。先秦法家不是也讲“依法治国”、讲“法治”吗?但是,他们的“法治”说到底是专制。因为他们作为法治前提的法律是同作为现代法治灵魂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背道而驰的。因而,我们今天搞法治,其前提之一是要有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此外,这种法律是应当得到贯彻实施的。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翔 《行政法制》2004,(3):62-62
新时期,随着改革形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法律相继出台。法治的健全与完善,意味着“法治社会”的成熟与“人治社会”的结束,因此,凡是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形成的法律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然而,必须看到,立法仅是建立“法治社会”的第一步,仅有立法而不能认认真真执法,那法所扮演的角色就近似田野驱赶鸟雀的“稻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