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0月8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放弃1995年4月将其总统任期延长到2000年的全民公决结果,同意提前于1999年1月10日举行总统文选。近年来趋于平静的哈政局又掀起波澜。 一、风波乍起 今年9月30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向哈议会上、下两院发表题为“新世纪的社会民主及政治经济改革”演讲,并向议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以促进选举体制改革,纳责令议会只能按照他的建议进行讨论和表决,不得有新的增添。  相似文献   

2.
步入90年代以来,一些拉美国家政局纷乱,处境艰难,继1990年12月苏里南军事政变、推翻文人政府之后,海地于1991年7月发生了自杜瓦利埃家族下台以来的第3次政变。1992年2月和4月,委内端拉和秘鲁分别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和藤森总统的“自我政变”;11月,这两个国家再次爆发未遂军事政变。巴西科洛尔总统因受贿而被迫辞职。阿根廷自1983年恢复文人政府以来,迄今已发生4次兵变。哥伦比亚加维里亚政府因大毒枭埃斯科瓦尔从监狱里逃跑而陷于困境。拉美国家政治发展的前景究竟如何,令人瞩目。不少论者以人民不满、军人干政、极左派游击队活动频繁、毒品泛滥以及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4月大选以来,秘鲁政局持续恶化。5月28日,已连续执政10年的日裔总统藤森第三次当选,引起秘鲁国内抗议声高涨,流血冲突不断;9月14日,藤森的心腹、总统顾问兼国家情报局局长蒙特西诺斯在大选期间向反对党议员行贿的录像被曝光,导致秘鲁政局急转直下,藤森被迫宣布2001年4月提前大选和解散情报局;11月19日,藤森  相似文献   

4.
1992年,拉丁美洲国家以喜忧参半的心情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年。一年来,拉美国家形势的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成绩,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还面临着许多严重问题,给拉美政治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这突出表现为:一些国家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好转,一些国家的经济仍处在停滞状态,政局动荡不稳;一些国家的经济虽有增长,而政局却受到多种问题的困扰。拉美国家在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表现出来的这种不平衡性,正是1992年拉美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一、经济:喜中有忧就整个地区而言,进入90年代后,拉美经济开始缓慢复苏,1992年继续保持了稳定恢复、缓慢增长的势头。多数拉美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26日,保加利亚组成了“民主左派”联合政府。上届无党派政府于1994年9月2日宣布辞职后,因议会内主要大党拒绝重新组阁,热柳·热烈夫总统于10月17日宣布解散议会,并决定于12月18日提前举行新的议会选举。这是保剧变后的第三届议会选举,保社会党及其左派盟党(“亚历山大·斯坦姆博利伊斯基”派农民联盟和“生态公开性”政治俱乐部)以绝对优势获胜。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正式宣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自己将辞去总统职务,此时距其成功连任总统尚不足九个月。9月6日,在巴基斯坦议会两院及四个省级议会举行的总统投票选举中,现任巴基斯坦人民党联合主席阿西夫·扎尔达里以超过2/3的得票率轻松击败其竞争对手——来自巴穆联(谢里夫派)的西迪基与来自巴穆联(领袖派)的穆沙希德,成为该国历史上的第12任总统。三天后,扎尔达里正式宣誓就职,入主总统府,从而宣告长达九年的“穆沙拉夫时代”走向终结,巴基斯坦由此开始进入政局更加扑朔迷离的“后穆沙拉夫时代”。  相似文献   

7.
1998年4月20日,以恩赫赛汗为首的蒙民主联盟政府向国家大呼拉尔(议会)和总统提出集体辞职。4月22日,国家大呼拉尔批准了这一请求。这离1997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议会提出政府辞职案被否决还不到半年。是什么因素,使蒙古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这种变化呢?  相似文献   

8.
动荡的孟加拉政局刘秀英1996年3月30日,孟加拉国总统比斯瓦斯应总理卡莉达·齐亚的请求,宣布解散第六届议会,同时根据议会通过的第十三次宪法修正案的规定,成立非党看守政府,任命前首席法官哈比布尔·拉赫曼为首席顾问。哈比布尔·拉赫曼当晚宣誓就职,卡莉达...  相似文献   

9.
1·政治局势: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拉美政局基本稳定有两个表现。首先,主要国家民主政治体制基本正常运转,政治发展进程基本上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2005年一些拉美国家按照法律程序举行了各类选举,选举进程基本正常:墨西哥4个州的州长选举(2月6日);多米尼克和苏里南大选(5月);乌拉圭市政选举(5月);委内瑞拉市政选举(8月)和议会选举(12月4日);阿根廷议会中期选举(10月23日);洪都拉斯大选(11月27日);智利总统(首轮)和议会选举(12月11日);玻利维亚大选(12月18日)。即使发生政治危机和动荡的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国,政权更迭也基本在宪法框架内…  相似文献   

10.
8月29日,格鲁吉亚元首谢瓦尔德纳泽正准备从议会大厦出发,去青年宫参加通过新宪法的签字仪式时,院内突然发生爆炸,谢瓦尔德纳泽幸免遇难,只受了一点轻伤。在议会和总统大选前发生企图谋杀国家元首的恐怖事件,这虽未影响谢氏入主总统府,但仍引起国际国内的普遍关注。 一、背景和原因 (一)政治斗争尖锐复杂。近年来,格政局动荡不安,上层权力机构矛盾尖锐。1993年,谢任命帕察采亚为政府总理,并想进一步改组政府,但遭到议会指责,谢迫于形势于9月14日提出辞职,议会未准;谢通过实施紧急状态以图渡过政治危机,亦未奏效。1994年2月,谢解除国防  相似文献   

11.
自 2 0 0 2年 9月起 ,乌克兰政局动荡不安 ,反对派要求修改宪法 ,加强议会职能 ,限制总统权力。为稳定局势、缓和总统与反对派的对立局面 ,库奇马总统提出政治改革的倡议 ,主张修改宪法 ,向议会分权 ,变乌克兰为议会-总统制共和国 ,并承诺待议会形成多数派后组建联合政府。此举预示着乌克兰独立以来以基纳赫为总理的第九届政府的使命将告结束。 2 0 0 2年 10月中旬 ,议会多数派呼吁尽快组建联合政府 ,并向库奇马总统推荐了包括时任总理基纳赫和顿涅茨克州州长维克多·费奥多罗维奇·亚努科维奇在内的 4名总理候选人。库奇马经与多数派党团领…  相似文献   

12.
9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发布命令,接受1993年12月组成的第二届政府提出的集体辞职声明,宣布年内提前选举新议会,但在新议会产生和新政府组成之前,现政府仍履行总统委予的全部职权。这实际上是解散了议会,使国家政治生活陷入了既没有立法机构,又没有正式执行机构的特殊时期,从而拉开了第二次政治危机的帷幕。  相似文献   

13.
杨民 《国际资料信息》2010,(1):16-19,37
冷战结束后,拉美国家军人干政现象频繁,其中厄瓜多尔尤为突出。1997--2007年十年间,厄瓜多尔先后更换了七位总统,在三位通过选举上台的总统中,一位被军人政变赶下台,一位是前政变军人当选总统后又遭议会罢免,一位失去军队的支持被议会以“不能胜任”为由罢免,而其他四位总统中有三位是在时任总统下台后以副总统身份在军队的支持下代理总统任期的,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菲德尔·拉莫斯总统于1992年6月30日执政伊始,就对国内经济发展政策作了调整.同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令人注目的经济改革措施.本文拟就拉莫斯政府经济政策调整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其效果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1992年4月5日,秘鲁总统阿尔贝托·藤森发表《告全国书》,宣布中止部分宪法条款,暂时解散议会,彻底改组全国司法机构,重建国家审计局,成立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于一身的“应急和国家重建政府”等几项重大决定。秘鲁出现一场宪制危机。藤森总统的上述决定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秘鲁陆、海、空三军及警察部队的首脑当即联名发表公报,对总统决定予以“最坚决的支持”;普通民众和一些工商企业界团体也纷纷表示拥护。有关民意测验显示,民众对总统的支持率高达70%以上。除执政党“改革  相似文献   

16.
阿方辛政府内外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11月4日,阿根廷举行了二十年来第一次议会选举。选举结果表明:劳尔·阿方辛总统在全国的两年执政获得空前支持,其内外政策得到明确肯定。阿方辛政府取得这一胜利的原因何在?本文拟就阿方辛自1983年12月出任总统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及其改革和调整措施作一粗浅分析。一稳定国内政局,恢复民主制度是阿方辛总统执政方针的重心。阿方辛是在1983年阿根廷处于严重危难时刻就任总统的。自1930年乌里武鲁将军发动本世纪第一次政变推翻伊里戈延民选政府后,五十年来,阿根廷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军人文人交替执政,国家历经数届军人统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22日,巴拉圭总统卢戈遭议会弹劾被迫下野.南方共同市场宣布中止巴拉圭的南共市成员国资格.6月29日,南共市正式批准委内瑞拉为其正式成员国.巴拉圭政局突变为南共市的扩大提供了机会.然而,这并非预设的阴谋,因为南共市其他3个成员国作出了中止巴拉圭成员国资格的决定所依据的并非临时制定的规则,而是南共市一体化以来逐渐明晰的民主化条款——1998年签署的《乌斯怀亚议定书》.而委内瑞拉加入南共市的艰难历程也是因巴西和巴拉圭右翼议员在质疑其民主性.民主化已成为当前拉美国家参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美洲国家组织和南共市都为我们提供了类似案例.当前,一体化是拉美各国追求的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行完全有效的民主体制已成为加入一体化的先决条件,这个特点越来越明显,已成为研究一体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来,拉美政治进程的最显著现象之一就是"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持续活跃。本文辨析和界定了"局外人"的概念,对拉美国家总统候选人进行归类,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影响,讨论了"局外人"与民粹主义者的关系。本文认为,"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崛起源于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巩固、选举制度设计的影响、政党体系的开放、政党格局的变动以及"局外人"候选人自身的比较优势。"局外人"总统候选人带给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影响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他们敢于指出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批判了建制政党对选民的辜负;另一方面,对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运行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拉美国家而言,"局外人"当选总统并非偶然、孤立的事件,而将是政治发展进程中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拉美国家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政党和制度化的政党体系,从而减少导致政治"局外人"产生和崛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9月20日,南非共和国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全国执委会宣布,“非国大”全国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姆贝基辞去总统职务。9月21日,姆贝基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姆贝基总统突然辞职不仅将对南非政局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作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指定的津巴布韦问题国际调解人,他的辞职也将对处于僵持阶段的津巴布韦民族和解进程产生不容小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印度政局从稳定步入动荡刘善国印度政局步入动荡起源于1996年4月至5月的大选,这次大选产生了一个四分五裂的、一个没有任何党派获得过半数席位的软弱议会。印国大党在此次大选中的惨败令人瞩目,仅得136席,而印度人民党却得160席。5月15日,总统夏尔马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