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东欧地区共产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欧国家共产党长期忽视思想文化建设,导致党内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甚至使党的性质发生蜕变;长期忽视组织建设,导致党的影响力萎缩,极大地削弱了党的战斗力;长期忽视党风建设,官僚主义、腐败、歌功颂德之风盛行,导致党与群众之间出现鸿沟.这些教训我们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2.
保加利亚从1989年剧变至今经历了近10年错综复杂的转轨历程,在付出了高昂的社会经济代价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均已实现转型。但改革进程远未结束,尤其是经济结构改革仍需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3.
正当法、德两国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立场分歧日益严重之时 ,2 0 0 3年 1月 30日 ,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八国在英国《泰晤士报》上联合发表声明 ,号召欧洲在对伊动武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声明称 ,维持与美国的“团结和凝聚力”对欧洲来说“至关重要” ,“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不能成为伊拉克政权威胁世界安全的牺牲品”。① 2月 5日 ,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供了所谓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的“不可否认的证据”后 ,中东欧十国 (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悍然发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实际上是借“人道”之名而行侵略之实。持续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似乎已使米洛舍维奇让步,达到了北约军队最终进驻科索沃的目的。但是北约今后将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棘手问题。 一、北约的战略意图 这次对南联盟的空袭是北约成立50年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第一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含有深刻的战略意图。 (一)美企图使北约充当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工具,将科索沃当作检验北约新战略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5.
巴尔干半岛居住着600多万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中阿尔巴尼亚本土336万,另近一半阿族人分布在南联盟(约190万)、马其顿(约45万)和希腊(约40万)境内。长期以来,阿族人一直谋求建立包括上述阿族聚居区在内的所谓“大阿尔巴尼亚”。“大阿尔巴尼亚主义”不断膨胀,已威胁到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欧洲安全也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6.
1999年3月12日,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入约后,为尽快与北约接轨,3国加快了军队改革和装备现代化的步伐。但军改面临军费拮据、夹在美欧之间左右为难等诸多难题,预计在短期内尚难改变在北约中的二等成员国地位。  相似文献   
7.
1997年4月19日,保加利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民主力量联盟获胜,并于5月21日组成了以民盟主席伊凡·科斯托夫为总理的新政府。 一、议会大选及新政府组成 (一)社会党执政失败导致议会提前大选。在1994年12月举行的议会大选中获胜的社会党在执政两年后因未能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治安等问题,于1996年底被迫辞职。1997年初,社会党打算重新组阁,但右翼的民主力量联盟坚决反对其继续执政,要求提  相似文献   
8.
1995年1月26日,保加利亚组成了“民主左派”联合政府。上届无党派政府于1994年9月2日宣布辞职后,因议会内主要大党拒绝重新组阁,热柳·热烈夫总统于10月17日宣布解散议会,并决定于12月18日提前举行新的议会选举。这是保剧变后的第三届议会选举,保社会党及其左派盟党(“亚历山大·斯坦姆博利伊斯基”派农民联盟和“生态公开性”政治俱乐部)以绝对优势获胜。  相似文献   
9.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又是黑海国家出入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极具地缘战略意义,历来为列强必争之地。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这里划有各自的势力范围。随着苏联的解体,巴尔干地区出现了安全真空,加上该地区前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以及各国之间由来已久的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历史积怨的公开爆发,特别是南斯拉夫解体而引发的民族冲突和战争,为外部力量介入并施加新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和机会,巴尔干再度成为列强的“狩猎场”。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0月27日,保加利亚举行了剧变后的第二次总统选举,由于各总统候选人得票率均未超过半数,11月3日举行了第二轮选举,最终反对派联合推选出的总统候选人、民主力量联盟副主席彼得·斯托扬诺夫获得59.73%的选票,以绝对优势击败执政的社会党总统候选人伊万·马拉佐夫当选为新总统,将于1997年1月正式就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