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政府管公平市场管效率--公平和效率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连升 《理论前沿》2005,(22):32-33
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公平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政府管公平、市场管效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错位和社会公平缺失;现代政府从肩负的使命看,只能强调"公平优先".  相似文献   

2.
从长远和根本来看,“公平与效率”必须并重。无效率的“公平”是低水平和不可取的,无公平的“效率”是残忍和灰色的。公平与效率并重,符合发展“好的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充分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化解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效率和公平的提法,主要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公平"的三大变化,可以看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当前我们仍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再论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进行分配领域改革的基本政策导向,但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如何保证社会公平,是一个紧迫的理论与实践难题。这就需要重新认识二者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公平来促进效率,以效率来实现更进一步的公平,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辩证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效率优先阶段和效率与公平并重阶段。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将其两者规定简单化、关系对立化和解决公平问题方向错误的认识倾向。为了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地把握两者的科学内涵、辩证统一的关系,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发展观决定公平观与效率观。在传统的发展观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往往导致社会的阵痛,甚至解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明显地带有"追求生产性效率"倾向。科学发展观在内涵上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人的近期需求与长远需求统一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相容,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利于舒缓人与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紧张,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正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效率与公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再分配注重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再分配注重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焦点。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后,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市场和政府两个不同主体实施的不同职能,社会公平问题比较突出是因为政府职能做得不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来弥补其不足,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改变当前“兼顾公平”政策和手段的滞后现象。要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涉及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质与核心。西方社会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动态平衡的伦理支点,主要体现在对财产私有制和个人自由权利的坚定维护、在对效率的追求中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等方面。当代中国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道德抉择上,一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牢固树立经济效率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二要清醒认识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大力创造建构和谐社会所需的公平正义条件;三要在效率与公平的综合平衡中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是西方社会科学的"斯芬克斯之迷".效率和公平的对立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人预设不能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人.按照唯物史观"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理解效率与公平,则效率在终极意义上是个人能力(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公平在其终极意义上是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两者是历史地统一的,统一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分配相联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党中央文件中的提法经历过几次重要变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起,党中央放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提出"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员的共同富裕。"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果的监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特别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鉴于我国在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复杂性,本刊特组织部分师生对二者的关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与公平具有统一性,将二者对立起来的思维理应受到质疑;不仅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通过政府立法、执法消除行业和部门垄断,通过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监督执行,逐步提高工资水平,既达到实现社会公平目的,也达到提高市场效率目的.  相似文献   

14.
究竟怎样观察效率与公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敏锐和热点问题 ,反映了改革所带来的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 ,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公平与效率这一经济学中最错综复杂的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长期的论争。论争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平和效率的涵义理解;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关系分析;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处理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现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从单一市场场域分配-市场与政府两个场域分配-市场、政府和社会三个场域分配的阶段性演进.与此相对应的,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出现了从"效率与形式平等一致"一"效率与社会平等磨合"一"效率与公平进一步统一"的变化.三个场域的分配,是差异互补式的.但是,现实中三个分配场域的配合存在诸多难题,当代中国的当务之急在于:合理界定"要素贡献",保证市场场域分配的公正度;严格防范"漏桶实验",提高政府场域分配的公信度;积极培育"第三部门",增强社会场域分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徐发 《理论前沿》2003,(5):41-43
检察院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努力创建学习型检察院.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与效率的多重关系及其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中的“公平” ,是指经济公平 ,而且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 ,前两者与效率之间不存在矛盾。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主要体现在分配结果比较均衡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在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中 ,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初次分配中必须注重效率 ,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再分配中必须注重公平 ,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个人所得税的开征,无论是从公平还是从效率的角度看,都是不合时宜的。根据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农民没有享受到跟城镇居民相同的权利,如果让他们履行同样的义务,无疑是不公平的。考虑到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征也不符合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国内学者研究公平和效率的三个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这些观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究公平和效率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几个重要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及坚持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