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长征》2013,(6):32-32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直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3):60-60
时隔一千七百多年,诸葛亮仍然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对他的否定成了一种时髦,有说他"不像军师,倒像管家";说他"伪智慧"、"假忠心",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还有人认为他不如贾诩等等.别人怎么看,自有他的依据,但有一点却不容抹杀,那就是诸葛亮在贵州的影响和他对贵州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性善恶学说之是非,一方面取决于人性之界说,取决于人性所指称的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善恶的标准之确定,取决于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究竟是什么。如果对这两方面或其一的见地不同,那么对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观点便会不同:如果对这两方面的认识皆为真理,那么,关于人性善恶的评价必为真理;只要其中之一错误,那么,关于人性善恶的评价必错。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5,(9)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歪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用意  相似文献   

6.
詹国枢 《奋斗》2007,(1):56-56
用经济学观点去研究人性善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历史、否定和歪曲中国共产党党史,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随意歪曲历史事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现阶段,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要点当前存在的错误文艺思潮大致有两种,即抽象人性论思潮和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抽象人性论思潮鼓吹文艺创作要"肉身化"、"私语化"、"欲望化",主张将文艺引向对自然人性的张扬和对感官刺激的渲染。这一思潮常与"去价值化"、"去思想化"相伴随。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变种,借"翻案"、"反思"或"还原"之名,将正面的历史空洞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是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历史虚无主义",进而以更加彻底的形式否定党和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一种改头换面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枝节代替主流、以臆想代替史实,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歪曲和消解,扰乱人们的思想。近期这股思潮再次泛起,抛售"历史迷雾论",其现实针对性和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其本质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旗帜鲜明予以揭露和反击,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新动向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它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以臆想代替史实、以支流代替主流,进而歪曲历史、消解革命、否定崇高。历史虚无主义拿历史做文章,目的却不是为了深化历史研究,而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与历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党史研究》2013,(11):5-11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的宽容意识是以其具有悲剧意识、平等精神、理性批判精神、凸现人的自由意志的动态的人性观为基础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是喜剧意识、等级主义、泛道德主义、忽略人的意志自由的善恶二元对立的静态的人性观,这是中国缺少宽容意识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中西方人性观刚好形成差异对立优势互补的格局,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借鉴吸取西方人性观中的优秀思想,扬弃变革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构建新型的、先进的、科学的、符合人性的、系统的人性观,为中国的宽容意识的培育奠定人性观基础。而中国的整体性、乐观性的人性观对西方的人性观也是很好的补充和均衡。  相似文献   

14.
正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挖空心思抹杀毛泽东军事思想代表作———《论持久战》的创新性价值。他们以蒋百里的《国防论》和《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在前,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后为由,诬称后者是"抄袭"。但是,只要将这三本书从内容上加以比照,"抄袭说"就会不攻自破。《国防论》问世于全国性抗战前夕。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14,(22)
<正>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潮,即使在西方也未成气候。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  相似文献   

16.
以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技术理性批判有其革命的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至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论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因此,马尔库塞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便陷入了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7.
北宋的张载作为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批判佛老哲学的基础上,以"虚"、"气"、"虚气相即"为根基,在"太虚即气"的宇宙论推演中,提出了人性结构"二重"说,首次用"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来阐述人性。他秉承了孟子性善论的同时,也为以善恶论人性的伦理思想提出了更合理的解释。这种本体论的人性论规定,不仅为道德修养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对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及"向内"的道德情感、道德人格的培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要害和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绝非什么一般的思潮或流派,而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散布,以否定共产党领导、搞乱社会主义国家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为目的,以攻击、丑化和污蔑人民革命及革命领袖、英模人物为核心,以"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为幌子,以"碎片化"甚至胡编滥造、"恶搞"历史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红旗文稿》2015,(4):40-41
新世纪以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较量区”的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在史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一是以“创新”之名行解构之实。时下有人打着“创新”的旗号,否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史学界掀起的“重构中国近代史”思潮,试图抛弃革命史的叙事模式,在历史研究中彻底进行“告别革命”,自然也就抹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主战争的历史作用,民族英雄的崇高历史地位也就遭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论著中,否定的是米海洛夫斯基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而不是否定一般历史哲学理论本身;否定的是把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当成一把万能钥匙到处生搬硬套而不去研究具体的历史事实,而不是否定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对研究历史的指导意义;是从正面肯定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而不是否定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具有"超历史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