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外伤性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国 《法医学杂志》1993,9(3):115-116
通过十四例外伤后脑梗塞案例分析,对外伤与脑梗塞的关系进行阐述,认为外伤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动脉内膜损伤致血栓形成多在四小时后;颅内出血致血管痉挛造成脑血栓多在1至3周之间;外伤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栓塞即刻发生,结合年龄大小、有无心血管疾患以及脑梗塞的部位,便可弄清损伤与脑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和软化等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虽然临床上外伤性脑梗塞不多见,但法医学鉴定中遇到外伤后同时存在脑梗塞的并不少见,且随着CT及MRI的普及,外伤性脑梗塞尤其是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所以在法医学鉴定中,脑梗塞应当引起重视,而准确把握外伤与脑梗塞的关系是鉴定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此作初浅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引起的脑深部软化灶,其直径一般为1.0~1.5mm,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及脑干[1]。在颅脑外伤后,单纯发生基底节-内囊区的腔隙性脑梗塞,文献报道甚少。本文作者收集整理了1994年1  相似文献   

4.
冀建华 《证据科学》2000,7(2):94-95
在法医检案工作中,一部分病人的头颅、面部等损伤后发展为脑血管闭塞、脑梗塞的情况.但由于引起脑梗塞的病因较多,因此,在损伤评定时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对近5年来门诊鉴定资料经证实17例脑外伤后脑梗塞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颅脑外伤与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法医检案工作中,一部分病人的头颅、面部等损伤后发展为脑血管闭塞、脑梗塞的情况。但由于引起脑梗塞的病因较多,因此,在损伤评定时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对近5年来门诊鉴定资料经证实17例脑外伤后脑梗塞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颅脑外伤与梗塞的关系。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所自1993年至1998年经CT证实的17例脑梗塞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21~74岁,50岁以上者13例(占764%)。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5例,冠心病史3例。其中死亡3例(占176%)。(二)受伤方式车祸伤6例,殴击伤11例。(三)临床表现意识情况Glasgow计分法分类:GCS<8分者5例(294%),G…  相似文献   

6.
36例外伤性脑梗塞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例外伤性脑梗塞的鉴定,就其临床表现、发病机理、伤病关系以及法医学损伤程度的评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外伤性脑梗塞主要为外伤后血管内膜的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7.
曹杰 《法医学杂志》2004,20(2):127-128
随着CT和MRI在临床的普遍应用,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现逐渐增多,但外伤引起者少见报道,现将笔者在检案中遇到的1例介绍给法医同行。1案例某男,25岁,农民,既往体健。一次纠纷中,被人从面前搂住颈部,另一人击打其背部等处,自述在挣扎后曾昏迷2min,醒后即感头晕、头痛,伴呕吐2次,被送往医院并住院治疗。入院1d后自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验显示无异常。入院第3天查头颅CT示:左基底节区有一1.0cm×0.8cm大小软化灶,边界清楚;诊断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7d后查体见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并伴有轻度感觉障碍。2个月后复查…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及其法医学鉴定王宁敏,常林(综述)徐庆中(审校)脑梗塞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其与外伤的关系尚无系统论述。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文献就其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以便在法医临床学中正确分析医院诊断,作出符合法医学特点的鉴定。一、脑梗塞概述脑梗塞多见于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9.
张某,男,38岁,工人.1998年2月2日张某头面部等身体多处被人用棍棒、拳、脚打伤,受伤当时曾有一过性昏迷,昏迷时间不详,醒后感头晕、视物模糊等.伤后第二天清晨发现自己站立不稳,右手颤抖不定,在当地数家医院检查,见张某头右颞部肿胀、皮下瘀血,双眼球结膜下出血,面部左右不对称,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上、下肢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左侧肢体正常.1998年2月5日(伤后第3天)颅脑CT片显示左侧基底节区新鲜脑梗塞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低密度区内密度不均,散在较高密度的斑点状影.医院确诊为外伤性左基底节区脑梗塞.伤后1年半来我院行法医检查,见被鉴定人面部左右不对称,表现为右面部中枢性轻瘫及舌下神经瘫,右侧肢体轻瘫,右上肢肌力Ⅱ~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面部及右侧肢体痛觉明显减退,生理反射右侧肢体亢进,病理反射右侧肢体阳性.左侧肢体正常.当日复查颅脑CT结果显示同一病变部位脑梗塞灶已呈陈旧性软化灶.鉴定结论为急性脑外伤所致左基底节区脑梗塞造成右面瘫、右侧肢体轻偏瘫,属重伤.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张某,男,64岁。车祸受伤,以骨折入院治疗,第3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股骨粗隆下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约1小时40分钟患者突发失语四肢瘫、呕吐,后又相继出现神志不清,昏睡状态,呼之可睁眼,构音障碍,双眼向右侧凝视等脑功能障碍症状及体征。术后7小时头颅CT示:脑干、左侧小脑低密度影,性质脑梗塞。医院考虑为脂肪栓塞综合征导致脑栓塞可能性极大并予对症  相似文献   

11.
<正> 人为的将活人躯体冷冻在尸体冷藏柜内,48小时后得以复苏,甚为罕见,报告一例如下。杨某,女,65岁,因被冷冻在某院停尸房的尸体冷藏柜内,48小时后被送进火化场,在推去火化时发现眼球微动,于1989年11月23日14时30分即送某院抢救。杨某五年前因患脑梗塞后遗症在家休养,某日发现病危,“呼吸停止”,认为已“死亡”。由某医院医师开具了死亡诊断证明书(未  相似文献   

12.
迷案寻踪     
杜长青 1974年因绺窃被强制劳教2年; 1977年又因绺窃被强制劳教4年; 1993年9月因致死人命被判死缓; 1993年8月以“脑梗塞”被保外就医; 1993年11月在陕西汉中参与打架致人重伤; 1994年3月在西安作案,被再次抓获。  相似文献   

13.
常林  梅玉兰 《法医学杂志》1993,9(3):141-141
轻型头外伤后脑梗塞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对判定加害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至关重要,排除其疾病因素,分折损伤机理尤应引起重视。现报告一例并就损伤原因进行了讨论。男,10岁,某日玩耍时,被同学推倒在地。自诉当时有片刻昏迷。9小时后检查呕吐数次,神志朦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月6日下午14时许,私营企业主石某欲将自己工厂的摇臂钻床运走,便去劳务市场上找李某等人搬运。双方谈好了搬运的起止地点及运费。当李某等人往自己的手推车上装钻床时,钻床从车上滑下,将在一旁观望的张某左踝部砸伤。张某住院治疗53天,花医疗费近万元。后经法医鉴定,结论为:“张某左踝部开放性伤,伴有踝骨粉碎性骨折及外踝骨骨折,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伤残程度6级。”该次外伤后,张某患脑梗塞伴出血,已为无行为能力人。对此,法医鉴定结论为:“该次外伤对张某脑梗塞伴出血,应负有诱因责任”。张某之女作为法…  相似文献   

15.
60例外伤性脑梗塞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国南 《法医学杂志》1997,13(3):149-150
本文通过对60例外伤性脑梗塞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发生年龄、性别、成伤方式、临床特征及法医学鉴定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Shi EL 《法医学杂志》2006,22(4):295-296,298
通过对近5年来55例外伤性脑梗塞法医学鉴定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特点、发病机制、以及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颅脑外伤与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外伤致单侧颈动脉海绵窦瘘较常见,曾有多个案例报道,[1,2]但外伤致双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却极为罕见,尚未见报道。笔者近来遇1例交通事故致双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外伤性脑梗塞,现报告如下。案例高某,男,38岁。2003年11月01日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外伤,当即昏迷。头部C T示:2003-11-1及11-2,未见明显脑实质改变;11-3及11-5,左颞部基底节区脑组织密度逐渐变低;2003-12-30,左颞部大片脑软化灶,脑室扩大,中线左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左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右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左颈内动脉闭锁。于12月6日行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闭塞术。术后见右眼突出…  相似文献   

18.
感悟幸福     
许征 《中国公证》2007,(6):33-33
前天,二姐来电话说爸爸因病住院了,病情还没有确定,好像是脑梗塞。这是第一次听到爸爸生病住院的消息。正在帮我照看孩子的大姐当晚就急匆匆赶回家了。  相似文献   

19.
[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崔某系被害人周某之妻,周某自1999年患脑梗塞入院治疗,后病情逐渐加重,从依靠轮椅行动发展到卧床不起直至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崔某自周某患病以来一直予以悉心照顾,以维持周某的生存状态。但长期过度劳累致使崔某本人也患上了脑梗死、高血压(极高危)、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丧失了照顾周某的能力。崔某因考虑到儿女的生活负担和困难,担心自己和周某会拖累子女而多次产生厌世想法,但经儿女劝阻未付诸实施行动。2014年  相似文献   

20.
1简要案情某男,49岁,1997年5月22日下午与他人发生争吵,右颧部、右下后受拳击伤。因右下唇流血而去医院就诊,门诊以“多处软组织挫伤、右下唇裂伤”行清创缝合、补液等治疗。伤后无头昏、头痛等不适。5月25日凌晨4时左右起床小便时突发头痛及右侧肢体瘫痪,继而昏迷由家人急送当地医院抢救。查:BP160/gommHgP76次/分,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15cm,光反应消失,右侧肢体肌力下降。6时颅脑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15时CT复查见左额。颗、顶部大片低密度影,以“左大脑梗塞”入院。入院后病情继续恶化,于4d后死亡。2尸体检验尸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