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诉的程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诉机关通其审查起诉程序,一方面对侦查活动实行全面审查以保证办案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审判活动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同时,公诉制度作为法律监督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公诉机关有权对侦查和审判活动实施监督。充分认识公诉的上述程序意义,有利于国家追诉权的正确行使和刑事程序的合理、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2.
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而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权能,还应当包含封行政机关一般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行政检察制度改革应当成为未来检察改革的核心,并围绕法律监督权“程序性”、“准司法性”、“专门性”等特点,构建行政公诉、行政一般监督、行政立法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一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诉权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的权能,公诉权从诞生开始,其先天具有的法律监督性质便与公诉人的角色定位具有一致性,公诉权的法律监督性质与维护审判权威也具有一致性,公诉权的法律监督性质与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则具有协调性,由此可知,将我国检察机关定性为法律监督机关而非公诉机关具有宪政的必然性和中国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公诉阶段的刑事和解是指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符合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在第三方主持下,被害人与被告人进行和解,检察机关将和解协议及其履行情况作为对被告人从宽处理依据的刑事诉讼制度。我国检察机关的公诉职责先天就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即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不仅表现为一种刑事追诉权,而且具有法律监督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就不可能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没有检察机关这一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就不可能维护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相似文献   

5.
杨旭 《法治研究》2009,(1):102-104
新律师法关于律师执业权的完善势必对控辩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这对公诉机关如何更好地履行公诉职责和行使侦查监督权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律师执业权利的发展为起点,以准确指控犯罪、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为目标。提出公诉机关应加强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监督,以期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我国辩护制度的发展,从而探求控辩关系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法的实施所实行的监察与督促。在宪法和法律意义上,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的主体。刑事公诉权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权能之一,其产生是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本文认为在民事领域推行公诉制度与实行刑事公诉制度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完整的公诉权由刑事公诉权、行政公诉权和民事公诉权组成,这三种公诉权均具有法律监督叔的性质.刑事公诉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检察机关通过追究犯罪维护法律实施、监督侦查权、制约审判权等方面;行政公诉权的性质是由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决定的,体现在制约行政权、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以保障法律实施等方面;民事公诉权的性质也是由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决定的,体现在强制民事违法者守法、教育社会公众守法以及对行政权的强制性监督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也极富积极意义的法律制度。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有很大的差别,但其宗旨都是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限制和补救,以保证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机关的非法侵犯。行政公诉制度是在行政诉讼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行政诉讼的一种类型,行政公诉是指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的危险时,由检察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行政公诉制度.而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代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主体缺位,不利于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为此,探索建立检察机关启动的行政公诉制度,成为当前中国保护公共利益并拓宽监督行政权渠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以公诉权为核心的分析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公诉 ,检察权在本质上主要表现为公诉权 ,以公诉权为基本内容的检察权在本质属性和终极意义上应属于行政权。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各项权力都是具体的诉讼程序性权力 ,与所谓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权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应该按照检察机关就是公诉机关的思路去改革司法制度 ,建立以公诉机关为核心、主导的审判前程序 ,同时改革现行的逮捕和其他侦查措施的审查批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公诉改革是机制改革,检察制度改革是体制改革,公诉改革服从检察制度改革,是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公诉改革,就是为了拉动检察制度的改革,达到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的。如何推进以主诉检察官制度为龙头的公诉改革,以拉动整个检察改革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主要职能是监督制约公权力,确保公权力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防止其滥用和异化。《宪法》对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是科学的,检察机关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更不是行政兼司法机关,而是独立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公诉职能、批捕职能均是目的与手段,不存在分离的空间。如将法律监督职能与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公诉职能分离,只能导致检察机关被彻底边缘化甚至被取消。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应紧紧围绕法律监督职能,以对等式监督为模型,重点强化职务犯罪侦查职能。  相似文献   

13.
作为行政诉讼的一种类型,行政公诉是指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的危险时,由检察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行政公诉制度.而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代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主体缺位,不利于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为此,探索建立检察机关启动的行政公诉制度,成为当前中国保护公共利益并拓宽监督行政权渠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履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审查批准逮捕、公诉和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等项职权.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检察机关职权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克先 《行政与法》2002,(11):37-38
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现行格局与司法改革不相适应,应将它拥有的自行侦查权和刑事公诉权划归其他机关,使其专司法律监督,成为真正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监督与控、辩、审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置公诉权的目的主要是对侦查权、审判权进行制约,公诉权的诸权能均具有法律监督属性,公诉权的追诉功能与审判监督功能既不对立也不可分割.审判程序中的法律监督并未限制被告人行使诉讼权利,而且这种监督权辩方实际上均对等地享有.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只是同级机关之间的程序性的监督纠错权,是否确认错误和如何纠错的实体性决定权仍在法院.因此,我国并不存在"控方的诉讼地位远远高于辩方"和"在法院之上再设立一个超越审判权的监督机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向泽选 《河北法学》2008,26(4):71-75
现代公诉制度的发展渊源、刑事公诉的功能以及价值目标,说明刑事公诉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刑事公诉的法律监督属性又要通过特定程序,借助相关措施和制度方能实现。为强化和突出刑事公诉的法律监督属性,就应当从制度规范上健全证人出庭作证机制、推行量刑建议、明确刑事抗诉的标准以及提高和完善公诉人员的公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公诉职能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在依法指控犯罪的同时,对刑事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公诉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检察工作主题,明确进一步加强公诉工作、强化法律监督的总体任务和指导原则,坚持依法指控犯罪,强化诉讼监督,提高办案质量的公诉工作基本格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权,努力推动公诉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诉部门的刑事诉讼监督是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对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及对内部侦查监督部门.侦查部门等的刑事诉讼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专门性监督.其具有法律和理论上的依据,但是检察实践中存在监督程序不完善、监督手段单一,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为此,必须完善诉讼监督的立法、强化诉讼监督意识,健全诉讼监督工作机制,进而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促进司法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诉人是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行使公诉权的检察官。与国外检察官不同的是,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代表,公诉人参加诉讼的目的除了指控犯罪,还要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