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截至7月21日,在超期羁押专项清理工作中,全国检察机关累计纠正检察办案阶段超期羁押359人,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机关已没有超期羁押案件,全国已实现检察机关办案阶段无超期羁押。据悉,在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张仲芳表示,“检察环节存在的超期羁押人数占刑事诉讼中超期羁押总人数的比例非常小,要完全纠正和杜绝超期羁押,其他政法部门面临的任务还很重”。所谓“其他政法部门”显然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因为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批准或者执行羁押(…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高检院部署了超期羁押专项清理工作,要求7月底以前将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自身存在的超期羁押案件全部纠正完毕。截至7月21日,全国检察机关累计纠正检察办案阶段超期羁押359人,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机关已没有超期羁押案件,全国实现了检察机关办案阶段无超期羁押。“超期羁押专项治理”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这是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3.
超期羁押是长期困扰监所检察部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监所检察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笔者从长期的驻所检察工作实践中发现,虽然近几年,由于各级检察机关的努力,纯粹的超法定办案时限造成的超期羁押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另一种“实际超期羁押”现象仍然存在——这就是办案时间的借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限的规定,坚决纠正超期羁押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侦查与审查起诉期限不得互相借用……”这说  相似文献   

4.
疑罪从“挂”案件,指犯罪嫌疑人被国家权力机关拘留或逮捕,由于证据不足,一直没有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被法院审判的案件.虽然超期羁押明显违法,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超期羁押或疑罪从“挂”的后果和责任,这是造成此类案件久拖未果的原因.山东杜勇案作为疑案被“挂”了8年,泽永团队为此案用尽心力,终让杜勇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5.
“截至到今天,上海市检察机关直接侦查的案件和检察办案环节,均未发生超期羁押,已实现办案无超期羁押。同时也没有发现在其他执法环节超期羁押3年以上的问题。到目前已经纠正超期羁押34人。”8月14日,市检察院新闻发言人朱柏辰向新闻界通报了自6月初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清理超期羁押的专项情况。今年5月29日高检院发出了关于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超期羁押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把这一工作作为当前检察机关正在深入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次纠正超期羁押的…  相似文献   

6.
办案机关、监管机关违反刑诉法规定的羁押期限和办案期限 ,超时限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是一种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 ,超期羁押的结果是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声誉 ,妨碍了司法公正 ,降低了诉讼效率 ,是当前社会上反映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近年来 ,公检法各机关不断加大清理和纠正超期羁押的工作力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检察机关通过开展专项清理工作 ,已于 2 0 0 3年 7月 2 1日实现全国检察机关办案环节无超期羁押。① 但人们担心 ,现有的超期羁押案件纠正了 ,新的又会冒出来。超期羁押成为司法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7.
张有强  张鹏 《天津检察》2007,(3):50-51,53
自2003年开始,全国检察系统开展了超期羁押专项清理工作,重点是纠正检察机关自身执法办案中存在的超期羁押问题,这一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但要彻底解决超期羁押问题,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健全刑事诉讼羁押期限的长效监督机制,而在建立监督机制中引人人民监督员参与正当其时。2005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规则》),将超期羁押纳入“五种情形”之中,并明确规定了:  相似文献   

8.
我省检察机关自2003年5月以来,认真开展清理和纠正超期羁押专项行动,在全省实现了检察环节无超期羁押的基础上,先后清理和纠正其他办案机关的超期羁押181人,从2003年底至今,全省无超期羁押。摸清底数,找准问题为了摸清底数,全省检察机关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实行“一人一表”制。驻所检察人员对每名在押人员填写一张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情况登记表,使检察人员对每名在押人员的诉讼时限一目了然。二是实行法律文书审查制,查看手续是否齐全规范。三是实行“两见面”制,驻所检察人员坚持与在押人员、案件承办人见面,了解在押人员的基本情…  相似文献   

9.
时讯速递     
文心 《中国检察官》2003,(4):80-80,F003
7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派一批工作组分赴地方检察机关督促检察超期羁押清理专项工作。这是高检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配合正在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最近,高检院对各地检察机关下一步清理超期羁押的工作又提出了五项要求。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检察长为第一负责人,对完成清理任务有失职守  相似文献   

10.
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早有明文规定,公安、检察机关不得越权插手、干预经济纠纷。但是近几年,随着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出现,一些债权单位便找公安、检察机关出面帮助解决经济纠纷,并根据收回款项的多少按比例提成,“奖”给公安、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基层有些公安、检察机关也明知经济纠纷属人民法院管辖,但受利益驱动,便找一些借口插手其中,帮助债权单位追款。如,对银行信贷部门与贷款人之间发生的正常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公安机关以涉嫌金融诈骗将贷款人扣留,直到还款后才放人;对企业业务员或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公…  相似文献   

11.
法制视野     
《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规定》年内出台为完善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已经起草了《关于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的若干规定》,正在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进行协商,有望在今年内出台。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层政法机关的隐性超期羁押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对不符合相关条件的案件随意延长羁押期限,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久押不决。为解决这个问题,政法部门将严禁超时  相似文献   

12.
立法动态     
公检法司4月8日消息:在高检院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电视电话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穹强调指出,各级检察机关要突出立案监督重点,切实提高办案质量,下大力抓好“打黑除恶”立案监督专项行动和时无罪判决案件进行专项检查。张穹还指出,开展时法院无罪判决案件的专项检查工作,主要是检查检察机关自身办案过程中,在认定  相似文献   

13.
刑事公诉案件的办案期限是指法律对公安、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分别从事侦查、审查起诉和刑事审判工作在时间上的要求和限制。羁押期限则是司法机关因刑事诉讼所需,依法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在时间上的要求和限制。司法实践中,人们常常把这两种不同的期限混同为一,从而导致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超期羁押.侵犯人权。本文试图将公诉案件的办案期限和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羁押期限进行对比澄清,以从理论和制度上找出超期羁押的原因,彻底解决超期羁押问题。 一、法律对刑事公诉案件办案期限的规定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整个刑事公诉案件大体规定了三个办案期限。分别是侦查机关的侦查期限、检察机关的审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检、法各司法机关通过采取集中清理、分级督办等一系列有力措施,集中清理和纠正了一批超期羁押案件,初步建立了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的工作机制。从总体上讲,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个别看守所,尤其是位于旗县一级的基层看守所“前清后超”、“边清边超”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第二条规定:实行听取制度。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决定、批准逮捕中,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听取和告知记明笔录,并将上述告知文书副本存在工作卷中。笔者认为:在司法实务中,检察机关审查决定、批准逮捕案件都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作法欠妥,存在它的不可行性。笔者现将谈几点不同的意见,供大家商榷。第一,笔者认为“规定”的颁布实施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文教卫     
4月8日消息:在高检院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电视电话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穹强调指出,各级检察机关要突出立案监督重点,切实提高办案质量,下大力抓好“打黑除恶”立案监督专项行动和对无罪判决案件进行专项检查.张穹还指出,开展对法院无罪判决案件的专项检查工作,主要是检查  相似文献   

17.
2003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遵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开始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这项制度规定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民主推荐的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实施监督,重点是对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拟撤销、拟不起诉“三类案件”和是否应当立案、超期羁押以及其他违法办案等方面的“五种情形”进行监督,①旨在实现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从而促进司法公正的目的。作为司法体制改革重大任务之一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在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当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实涉嫌经济犯罪时,在程序上和实体上如何处理,一直是有争论的问题。一方面,少数公安、检察机关往往以涉嫌经济犯罪为由要求法院移送案件或中止审理,不适当地介入民事纠纷,使法院的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另一方面,一些表面上是民事纠纷实质上有犯罪嫌疑的案件因为侦查机关与审判机关配合不力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放纵了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  相似文献   

19.
法〔2003〕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1996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特别是2000年全国人大内司委进行刑事诉讼法执法大检查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按照刑事诉讼法的审限规定审理案件,案件审限内结案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解决了一批长期超期羁押的案件。但是,在一些地方超期羁押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边清边超”。为有效解决人民法院审判阶段存在的超期羁押问题,现特作如下通知: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超期羁押问题超期羁押侵犯被告人…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庆“打黑”行动中,公安、司法司法机关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也有一些存在的问题。“打黑”行动中重庆市公安、检察机关新闻发布的经验有:重庆公安、司法机关适度公开信息体现执法文明,及时回应媒体质疑符合公诉机关的职责。“打黑”行动中重庆市法院及法官新闻发布的经验是:推行“分区就座”和“声音直播”实现审判公开;宣判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审后答疑。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方面是:限制个人隐私和证据内容的公开;对民众特别关注的案件应当庭审直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