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声演员李金斗,是人们喜爱的笑星。可你想不到,他说,当初学相声是误入“歧途”!这是怎么回事呢? 误入“歧途”成尖子 1948年生于北京的李金斗,小时候喜欢踢足球,爱听京戏。失去双亲的李金斗,自小勇敢讲义气,和他要好的小学同学爱说相声要他陪演,他就为其“捧”。小学毕业那年,北京曲艺团到学校招考演  相似文献   

2.
可以说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老舍一生在北京度过了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从事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但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是他写作的源泉。老舍说过:“我爱北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无论在哪里,我思念北京,就像思念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3.
经营自己     
阮直 《协商论坛》2008,(11):62-62
前不久,央视经济频道报道了在北京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大街上,有一位修钢笔的老人。他有一间自己的铺面,但生意惨淡,每月收入仅有2000多元,有人劝他:“你把铺面租了,每月租金就有5000多元,自己还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我也不是傻子,这一点明白账我能不知道吗?可我如今干的事,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自己。  相似文献   

4.
情爱对话     
爱与恨 问:怎样看待爱与恨?答:爱与恨是人类情感的两面,就像手心与手背,或者说是正面与反面,相爱的男女,经常不小心走到了爱的反面……意外地碰上了恨。我为什么说是意外地碰上了恨呢?  相似文献   

5.
现在如果有人问:北京人都在干什么?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又是什么?人们肯定会说,那还用问吗?肯定都在做着与奥运有关的事情.谈论的也是与奥运相关的话题。可奥运之后,它能给北京留下哪些永远抹不去的“印迹”呢?  相似文献   

6.
德国《世界报》记者约尼·埃林(Johnny Eriing)是我的好朋友。我在北京他的家中做客时,他得意地让我观看书架上20多本中国人的日记。他说,这是他在北京潘家园地摊上买到的。我问他收藏这些日记干什么?他说,通过普通中国人的日记,可以了解当年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程朔  张傲 《台声》2014,(2):88-89
这是一个很珍惜时间,又极为细腻的男生。这么说,是因为两次相聚,都见他踩着独轮车穿过车流人群赶到面前,再见他仔细地收拾起车子,妥帖地安置好。敝帚自珍地为“爱轮”物色落脚点时,那认真的样子,起初曾令我哑然失笑,可之后一经回味,却领悟到这样的细节恰恰表现了这个男生可贵的一面。试想,不能对自己认真负责任的人,怎么可能真正地对他人认真负责呢?  相似文献   

8.
杨丽 《今日广西》2007,(10):40-41
假设有“婚爱持久幸福的公式”.你会遵循吗?当然会。谁不愿意有持久不变的爱的感觉呢?美国学者凯瑟琳·约翰逊调查研究后列出了“婚爱持久方程式”。凯瑟琳说:我喜欢在各种婚礼舞会上。看一对对翩翩起舞的中老年夫妇,那绝对是相互信任和激情——为什么他们的婚姻这么幸福.生活得这么理想。他们的秘密是什么? 凯瑟琳会见了100对这样的夫妇.他们结婚时间最短的是7年.最长的是55年,下面就是这些夫妇持久爱情所具有的共同公式。  相似文献   

9.
茶的故事     
黄媛 《今日上海》2010,(4):21-23
北京的朋友说,北京人喝茶认字号,买茶叶通常到固定的一家茶庄,所以老字号茶庄以北京居多,如张一元、吴裕泰等等。上海的老字号茶庄就少多了。朋友曾问:是不是上海人爱喝咖啡,所以老字号茶庄在上海不够旺?  相似文献   

10.
曹立田 《春秋》2012,(2):18-18
1993年,我在县啤酒厂工作。出差去北京,顺便看望老战友、时任北京卫戍区干休所政委的刘日增,说话间他问起我是否还记得五年前在北京东城区武装部和华国锋的儿子苏斌喝茶时的情景,我说当然记忆犹新,怎么能忘呢?  相似文献   

11.
公安部一级英模、户籍民警邱娥国,以满腔的情和爱,真情待民,扶危济困,做了数不清的实事好事,架起了密切警民关系的桥梁。他说。“我是人民的警察,不高攀百姓,高攀谁呢?”言为心声,从中可以悟出他力量的源泉,也看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邱娥国从事户籍管理工作17年,始终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出上点、落脚点,心系群众冷暖,为民排忧解难,关键时刻舍身忘我,挺身而出;他公正无私,一身正气,为警清廉。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生命和筷子巷的百姓融在一起,我对他们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正因为…  相似文献   

12.
忆友韶东     
何标 《台声》2011,(7):48-48
5月12日中午,电话铃响,是韶东兄的公子启钊从上海来电话说,他父亲在上午11时病逝。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因在不久前韶东还在电话中告诉我,看到北京台湾会馆展出我父亲的照片,同我十分相像;又说去年他再次获得上海市老年乒乓赛冠军。韶东虽年至九秩,但瘦小精干,行动矫健,是我们这代大陆台胞中极有望迈进期颐之年的一位。但怎么会突然间就撒手人寰了呢?!  相似文献   

13.
婚姻的胃     
泓秋水 《今日广西》2008,(13):71-71
朋友是一位生意人,婚前生活极没有规律,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一顿饭吃下两只烤鸡。问他,不饿得难受吗?朋友拍拍肚皮说,还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饿呢!再问,胃受得了吗?朋友再拍拍肚皮说,不怕,咱这是铁打的胃!  相似文献   

14.
吴怡伶 《台声》2023,(19):111-112
<正>什么是爱呢?爱是这世界上最特别的东西,它不论穷与富都可拥有;它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都真诚可贵;它温暖人心,给予人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到底哪一种才是对的呢?小时的我爱蝴蝶,爱它那鲜艳夺目的翅膀;爱它那曼妙的舞姿;爱它与鲜花相伴,却又不黯然失色。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朋友送了我一只蝴蝶,我开心极了,  相似文献   

15.
绩效管理,绝对是企业管理中处境最尴尬、令人又爱又恨的一项工作。明知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在设计和推进中却总是问题重重,不仅遭遇员工抵制,还常被老板责难。如何才能让这个说起来很“悬”的绩效考核真正落地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14,(2):64-64
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克服社交障碍呢?无论是巧言妙语说“动”人心的技巧,还是“赞美他人”、“察言观色”的切入方法,你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法国姑娘一个名叫肖恩特的爱尔兰年轻人,经营家具赚了大钱。于是,决定到法国去旅行。等他返回爱尔兰后,他的好友布伦达问他:“肖恩特,为什么你去了法国呢?须知,你连一句法国话都不会,怎么和人们交谈呢?”“布伦达,让我告诉你吧!”肖恩特说:“在公园里...  相似文献   

18.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逃亡近三年只回过一次爱,改头换面穿上白大褂,追逃战役中他终于落网,而当年如同案犯已经走出班房,重新做人。请看—他说他是不经意间犯下大错的,他还说不就百把块钱的事嘛,你们干嘛咬住我死死不放?他说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们家两代单传,我是文字惟一的苗,文家就指望我光宗耀祖呐!他还说我爷爷69岁了,一直对我疼爱有加,期望有加,他可怎么受得了这个打击呀……他说警察叔叔我这个事得判几年?得知当年与他“并肩战斗”过的同伙都已走出班房,重新作人之后,近三年的逃亡生涯磨炼出的镇静在他脸上不翼而飞,他低下头…  相似文献   

20.
国有好企业应当拍卖吗?江一帆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一位从事体改工作的同志提出:“好企业不能出卖的观点应该改变”。他说:“只需卖掉三分之一的国有企业,还有三分之二属于国有,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不会出现私有化”。为什么要拍卖好的国有企业呢?他说:“拍卖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