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二届市政协科技委员会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科技创新中心在北京的战略定位,认真落实市政协常委会部署,坚持“探索创新、把握主题、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工作方针,明确职责定位、密切联络沟通、广辟履职平台,组织委员开展丰富的履职活动,为深化首都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加快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相似文献   

2.
郭隆 《北京观察》2015,(1):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渤海湾畔,激情涌起。2014年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部分民主党派市委  相似文献   

3.
《北京观察》2020,(2):71-71
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民盟北京市委一直关注首都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北京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首都知识产权事业成果丰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版《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北京已经跻身全球五大科技集群。  相似文献   

4.
正医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前沿。近年来,北京市全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议进一步大力加强整合协同,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医学发展,以医学突破带动首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近年来,北京市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在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央地协同推进重大科技任务、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在科技创新资源方面,北京市拥有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等92所高校,国家级研究机构众多,仅中国科学院在京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引领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相似文献   

6.
毕朝国 《群众》2018,(12):36-38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鲜明提出"聚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创新机制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区域战略和政策协同,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江苏科技协同创新成效突出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型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都面临科学设计、模式创新的问题。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是大规模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作为产业化的种子被发现、受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首都科技型孵化器建设必将成为重中之重。如何让首都科技型孵化器的质量和数量再上一个台阶?如何让首都  相似文献   

8.
科技型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都面临科学设计、模式创新的问题。 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是大规模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作为产业化的种子被发现、受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首都科技型孵化器建设必将成为重中之重。如何让首都科技型孵化器的质量和数量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9.
【正】京政发[2012]4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方面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首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市政府决定,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促进首都...  相似文献   

10.
赵弘 《北京观察》2015,(7):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分蛋糕而是联手做蛋糕。只有做到"理性思考+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有效实施+持续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才会有实效。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推进区域创新合作,在领导体制、协同机制、新一代卫星城建设、公共服务政策均衡化等方面创新突破,形成大区域的创新功能分工和创新的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1.
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吉林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现状主要包括创新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科技创新成果提质增量、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有序推进和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取得突破,但仍存在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研发投入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科技创新服务中介机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和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的不足。加快吉林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下一步亟须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营造科技创新人文氛围以及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3,(5):8-9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要求区域内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要协同发展与创新,形成科技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合力,通过创新促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一、中原经济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政府引领社会协同创新的政策及机制不够完善。在科研创新政策引领上,政府每年下  相似文献   

13.
<正>京政发[2015]4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举措,对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促进首都经济提质增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相似文献   

14.
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人才是创新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加强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的交流,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能够促进三地共同进步,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金融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湖北省的创新比较优势之所以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行政层级(省与高新区级)科技金融政策协同、衔接不够导致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故此,为推动湖北省实现从科技创新强省向高新技术产业强省的跃迁升级,必须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促进不同层级科技金融政策的协同衔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链。  相似文献   

16.
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创新发展的基础在于创新模式的变革。协同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和提高创新效率。因此,本文从协同创新的演化逻辑、中国情境与政策体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协同创新演化逻辑以及中国创新模式变迁的分析,本文指出协同创新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必然模式选择。然而,现阶段中国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创新模式仍以封闭式创新为主,协同创新为辅。未来要完善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能激发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赵超 《岭南学刊》2020,(2):99-104
通过联手港澳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殷殷重托,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抓手。但是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力度仍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科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技术扩散效应不突出,创新要素、创新资源信息流动不够高效有序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推动湾区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是人类现代化的发动机。科技创新对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模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提出:北京要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在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如何发挥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来建设科技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政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是政府、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各创新主体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分工协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此实现整体协同效应、形成创新发展合力。作为产学研合作与科技创新的新型组织范式,政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对实施"科教兴鄂"战略、构建湖北省创新体系、实现"创新湖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政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的效率及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在我国各地竞相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的背景下,湖北省必须切实加强政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如何积极推动产学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为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汇聚与创新主体的深度合作,应积极推动更有利于促进公共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共同进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文章就我国目前产学研现状,分析了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面向协同的产学研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并从制度、政策、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