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经济学的观点看干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创造》2003,(3):40-41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可人们还是想方设法进机关,当干部,当公务员。改革开放20多年来,应该说人们的择业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很多地方,从政当干部仍然是许多人的首选。人们为何“官本位”思想严重,想尽一切法子往“官道”上挤呢?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大批地方大学生步入军营。如何面对部队需要和个人理想的落差?怎样对待艰苦与舒适,是去基层还是进机关、是当指挥干部还是做专业技术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总像一道解不开的方程式困扰着许多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这也是本刊关注的焦点。武警8720部队政治部的地方大学生干部黎新盛用自己的深刻感受讲述自己的“学生官”之路,反映了多数大学生干部的心路历程,相信会对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如今,对于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来说,自己择业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主要方式,今后它将是惟一方式。面对政府机构的精简,面对国企大量的裁员,面对大学生一年一年地增多,大学生的择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大学生进入社会,怎样才能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只要干得了不必惜专业 大学生就业通常而言要讲究专业对口,这种对口当然是对的。毕竟在大学读了几年,能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事实上,大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不会按你本身的意愿而发展。当许多学生抱着一大堆资料走向一些单位时,往往是以自己的专业发问,请…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因意外变故致残的残疾人,是面对现实的变化而屈从,还是挑战现实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当人生遇到某些不可逆转的变化时,必须调适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用健康的心态去求职择业。  相似文献   

5.
虽说人生面临着诸多选择,或者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集合。但是,关键性的选择只有几步,而职业的选择便是其中之一。大学生正确地选择职业,不论是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还是对大学生拓展奋斗领域,实现自身价值,都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和探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引导他们走出择业困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她们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是大有必要的。一民族女大学生的择业倾向所谓择业倾向,就是指民族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问题上的种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意向,它是民族女大学生自我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领域内的表现形式,在…  相似文献   

6.
冯志飞走了,为了挽救一名轻生女子,他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然而,他的英勇、他的善良、他的不顾一切,却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当那个落水的女子向周围的保安员说到“他凭什么救我”时,许多人开始质疑,保安员冯志飞到底该不该去救,值不值得去救?这不由得让笔者想到了另一个相关的事件,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位大学生因为救了一个农民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去培养一名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价值,显然应当比一个农民更“珍贵”,因此当时社会上也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到底该救不该救?同样是救人,虽然年代、角色转换了,可道理是一…  相似文献   

7.
名气效应 一些择业者对单位的名气很是看重,觉得如果能到这类单位工作,一定会有自豪感和满足感。其实,名气大的单位亦有好有坏,亦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毕竟,名气未必就是企业自身实力的真实反映。即使一些企业拥有盛名,也未必适合每位择业者的发展。因此,受惑于名气的择业者,一旦觉得单位现实与原因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就会悲观失望,情绪低落。解决:慕名择业可以,但在择业前,有必要对该名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确认该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不管该单位名气多大,都不为之心动。  相似文献   

8.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择业观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当今女大学生择业趋向引人注目。就此,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苏娜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和武汉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对武汉地区高校300名女大学生的就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折射出来的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的个性特征值得人们关...  相似文献   

10.
陶涛  冀晓萍 《今日广西》2007,(18):58-59
“五一”长假,郭磊回了一趟山东老家,在街头遇到了自己的初中同学李瑛。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偶然邂逅,两个人都非常兴奋,交谈后才知道,郭磊目前是浙江一家著名民营企业的技术工人,李瑛则在北京一家企业担任高级公关经理。一个蓝领和一个白领坐在一起,共同回忆了他们的成长之路,并发出了万千感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58-66
●让自己成为金牌“白领”●掌握职场生涯中必备的“五个C”●制约职业前景的10种想法●扩展职业前景的15种能力●明确你的工作目标和每天的工作●必须认识到:小节同样影响成功●掌握一些工作技巧让自己成为金牌“白领”都市的年轻“白领”阶层是目前职场的新贵,如何取得成功是他们中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不过,在现阶段,许多人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认知。世界青年成功学会副会长吴甘霖先生认为,青年“白领”是最关注自身成长和成功的人群。机会的空间来自积极的心态。吴甘霖认为,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白领”们感觉缺少发展的空间,有的是…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人们对职业技能认识的逐步提高,手中握有几张“证书”已经成为就业的重要筹码。需求的红火孕育着无限商机,许多人都盯着职监培训这个巨大的金矿,希冀从中分得一杯羹。2009年,在就业岗位需求不足的现实面前,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进城务工人员,无论是职场白领还是自谋职业的创业者,走进职业培训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最初我的职业生涯理想和许多同学一样是希望在大学里不断深造,最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殷志平这样描述着自己的大学老师梦想,“但是,在我们毕业的1989年,受当时政治风波的影响,研究生留校或进其他学校当老师变得并不容易,所以我还是放弃了当大学老师的梦想转而进入了企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交流》2006,(6):39-39
都说中国是世界服装的生产基地,但是中国却没有大生产的思想来组织服装生产,有大规模生产思想组织生产的企业在哪里呢?在西班牙。西班牙是欧洲不发达的国家,它有家工厂是生产白领时装的ZARA,上海有个店,香港有个店,白领女士常常从北京坐飞机去买,去了以后拿了衣服就走,非常新潮,而价钱又很便宜,大概只相当于国产白领时装的一半价钱。  相似文献   

15.
兼职成为热门话题是近几年的事。过去人们对职业是“从一而终”的,许多人在择业时往往是煞费苦心,不敢随便地“托付终身”,甚至有人为了一份差事而“上下求索”。在那样的环境下,个人的能力与特长已降到了择业驱动因素中的次要位置,求职者主要关注工作环境的舒适程度与待遇的多少,有很多人忙了一辈子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而兼职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又能赚取更多的收入。于是猛然间,兼职似乎成了一种潮流,许多人一下子发现自己原来还可以干这么多事,或公开或隐蔽地干起了兼职。 大学生热衷于兼职 …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抉择与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先就业后择业,还是非要择业不可,不同的大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大学生就业与择业行为也存在争鸣.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期望对大学生就业与择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4,(4):98-99
相对于“白领”和“蓝领”.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被分别称为“银领”、“灰领”。据有关资料.中国城镇企业中高级技师仅占0.41%.技师只占3.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20%~40%。我国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打造“银领”、“灰领”.仅有九年义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工作毕业分配制不同,如今大学生就业都必须面向市场,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大学生希望找到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同样需要适合本单位岗位的年轻人才,因此,不少的专门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应运而生,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选人和就业的桥梁。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在这些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脱颖而出,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你可以从以下六个“不”着手,相信一定能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推荐给用人单位。邹杨是某电子工业学院96届的学生,去年3月份,有一场几大高校联合主…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我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是“文革”后分配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第一个大学生。 当我走进海淀区法院的大门时,心里满是委屈。那时大学生择业首选的是中央机关、涉外企业和作律师。我的理想是到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工作,从没想过当法官整天与各种纠纷案件打交道。我感到茫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要求调走,院里不同意。我想,不是不放吗,那我就考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王丹 《前沿》2014,(13):18-19
随着加快改革渐进步伐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国各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行业、市场要求的实用型“高级蓝领”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级企业蓝领”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高级企业蓝领”对职业教育系统、行业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论述了如何培养实用型“高级企业蓝领”的这一途径,为推动企业发展,参与市场竞争,提出来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