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高涨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备受关注,环境规制的贸易效应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湖北省主要的出口市场国家或地区环保程度普遍较高、环境标准严,湖北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突出。协调贸易与环境是湖北省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国际环境规制对湖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绿色贸易背景下湖北发展外贸的直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环境;但滥用环境保护手段,又会走向贸易自由化的反面,造成国际贸易的壁垒,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环境措施而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有增多的趋势。已有学者认为,若无法协调好环境保护与削减贸易壁垒两者之间的关系,国际社会在过去半个世纪为推动贸易自由化所艰难积累的点滴努力将化为乌有。此评论道出了这一问题在21世纪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地位。一环境问题涉及的环境,通常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问题,是指因自…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两大潮流,受到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协调是GATT/WTO框架下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关原则和规则主要分布在GATT/WTO的一系列协议中。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环境与贸易会出现冲突,但是两者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需的,研究如何更好地协调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填补我国环境与贸易领域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4.
跨境电子商务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及贸易周期的影响。该文创新点在于: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市场模型,同时运用实证分析,采用协整分析方法,进一步建立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揭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表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增加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性,并且呈同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中的管理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中的管理贸易政策及其影响刘敏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变化,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既非纯粹自由贸易,又非纯粹保护贸易的管理贸易。这一贸易形式的出现对世界经贸发展产生了许多影响,这里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一、管理贸易产生的原因、形式及其对世界...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是金融危机传导的重要渠道,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从总体上看,金融危机通过汇率贬值、信贷萎缩、经济衰退、收入和财富效应、储蓄效应和国际收支失衡等多种渠道,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在金融危机下往往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是孪生兄弟,对国际贸易的损害最烈.因此,积极展开贸易谈判与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和改善贸易条件、增强贸易融资的流动性以及构建反危机的贸易机制是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7.
WTO体系下国际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冲突与协调是WTO组织成立以来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在WTO框架中应该也可以协调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8.
倾销和反倾销一直是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国家利用反倾销来抵制进口产品进入本国的市场,这会给出口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在近几年的国际贸易中,中国也频频遭受反倾销调查,所面临的贸易争端日益严重。从法律角度对反倾销制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机制,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强 《理论月刊》2002,(5):78-80
世贸组织为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世贸组织也还面临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贸易与环境问题就是其中的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争端涉及到环境问题,世人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人们必须正确做出选择,并协调处理其关系。准确预测世贸组织下的贸易与环境立法趋向,并及时做出应对策略,关系到各国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严重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国纷纷制定出了种种环境规制。这些环境规制已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在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林产品贸易领域。本文从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林产品出口的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形象效应等的影响。在环境规制背景下,中国应该采取加快森林认证体系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开拓多元市场等措施来使林产品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认真 《中国发展》2010,10(3):29-32
80年代以来,安徽省国际贸易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迅猛发展。该文利用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Test)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运用安徽省1985-2008年数据检验了国际贸易与FDI之间的长期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国际国际贸易与FDI之间的关系是贸易投资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应该注重国际贸易投资政策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新领域。严重恶化的环境问题引起国际局势紧张、引发国际冲突,甚至导致局部战争,危及有关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对国际关系的毒化和对主权的挑战。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挑战,惟有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全球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杨 《中国发展》2013,13(1):37-40
国家与国家之间会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异进行贸易,传统贸易理论对这些差异进行量化并体现在商品上相对能力的强弱。该文运用模糊优势,一般化地表明不同国家问商品优势所在,认为进行贸易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得出生产要素禀赋并不是国际分工的唯一因素并利用模糊优势对现实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环保运动浪潮的高涨,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各国通过制定环境壁垒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符合时代潮流;但有些国家通过制定严格苛刻的环境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入,则限制了自由贸易。面对这些,我国应从国情出发,认清环境壁垒双重性的本质,避其弊、取其利,选择自己的环境壁垒法律制度,最终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和贸易自由“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简论国际碳和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随之导致对国际碳市场乃至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讨论逐步升温。该文从国际碳交易的背景分析入手,论述了碳交易产生的经济学基础和依据,根据森林碳汇特点以及实施碳汇项目的国际规则和支撑碳汇交易的市场条件等,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条件,但应提倡和鼓励企业和个人自愿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  相似文献   

16.
黎慈 《桂海论丛》2010,25(2):59-63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萎缩,继而加剧国际市场竞争,也促使各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从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最近发生的轮胎特保案就是由于美国奉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典型实例。美国的贸易限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众多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会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如何应对美国对华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已经成为一项非常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这其中,政府的引导和协调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luidity that permeates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driven by especiall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globalisation, which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 and the state. As the individual nation state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its economic survival this dependency on the global has as a consequence that it rolls back aspects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thus opening up the national hinterland for further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These developments initiate a process of disaggregating state and nation, meaning that a gradual disarticul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nation produces new societal spaces, which are contested by non-statist interest groups and transnational more or less deterritorialised ethnic affiliated groups and networks. The argument forwarded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Southeast Asians of Chinese descent utilise these newly created spaces for setting up diasporic-like networks thus providing substance for transnational ethnoscapes or nations without state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贸转型与国际分工地位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广 《桂海论丛》2010,25(2):64-67
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型问题关系到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改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平等,遭受着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双重损失,而中国这样的大国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低端地位,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中更是放大了背离可持续发展的后果。中国必须在外贸转型中改变国际分工地位。可从出口制造品附加值、服务贸易、原料产品加工、绿色产品、农业对外投资经营这五个领域进行这一转型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