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1997年、2001年、2005年三次大选锤炼的英国新工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掌控政府新闻、应对传媒、利用传媒为本党赢得选举,并为顺利执政创造有利条件的策略和机制,尽管并未以文字的形式标明,但这是一种真实存在并积极指导工党的潜规则。成也布莱尔,败也布莱尔,他的传媒战略为其赢得选举、推行政策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把继任者布朗推到了如何处置布莱尔这一政治遗产的艰难境地。  相似文献   

2.
5月5日,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赢得了英议会大选,实现了工党百年历史上首次“三连胜”,布莱尔本人也成为英战后连续三届当选首相的第二人。但是,布莱尔也很可能是步撒切尔夫人后尘被迫在第三任期内提前让位的首相,其执政地位在大选后即开始动摇,英政局走向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布莱尔执政地位面临严重挑战。由于伊拉克战争的阴影,工党虽赢得“三连胜”,布莱尔却面临党内“逼宫”,其执政地位处在动摇之中。大选揭晓的5月6日,布莱尔在组织新内阁时,即被迫放弃要减少副首相和内务大臣查尔斯·克拉克部分职责及将露丝·凯利调往财政部的成令。接…  相似文献   

3.
大事综览     
2005年5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布莱尔赢得三连任。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领导工党在英国大选中赢得三连任,并开始重组政府。新内阁中内政、外交等主要大臣的职务未作变动。布莱尔早前曾表示,工党的新一届政府将以经济工作为重,努力帮助低收入人群,提高国民医疗和教育水平。17日,布莱尔公布了其第三任期内的政府议程,其中包括45项政府议案和5项草案。英国媒体就此指出,布莱尔能否在议会中通过这些议案将决  相似文献   

4.
评新干涉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月24日,以美、英为首的北约向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猛烈的空袭。随着战事的进行,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了一项处理国际事务的崭新理论———新干涉理论。布莱尔表示:“长期以来,不干涉主义一直被视为国际秩序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不干涉...  相似文献   

5.
1998年10月6—1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对我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他是7年来第一位到中国访问的英国首相,也是香港回归后第一位访华的英国最高领导人。布莱尔上台后把发展英中关系做为其调整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迫切希望加速英中关系的改善步伐。为此今年被定为“中国年”,相继有6位英内阁重要大臣访华,这在中英史上极为罕见。布莱尔的今秋访华更是把英中关系推入一个新的高潮,它标志着英中关系新纪元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第三条道路”引导下的英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首相布莱尔一上台便提出了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布莱尔主义”,并把它作为英制定内外政策的指导原则。经过两年来不断的实践和完善,可以说“第三条道路”在英国得到了比较成功的运用,它不仅推动了英的内政改革,而且也为英从一个衰弱的老牌帝国走向一个重量级的国际强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英国这个雄心勃勃的最年轻首相日益从一个英国首相跻身于“国际首相”的行列。一、“布莱尔主义”的政策思想布莱尔首相是当前风行欧美的“第三条道路”的领头羊,因此,“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多的英国色彩。他主张从社会民主主义与…  相似文献   

7.
英国缘何在科索沃问题上如此好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英国可谓是美国最坚定的追随者,因而布莱尔有北约“孤独的战争领导人”之称。英国为何在科索沃战争中如此好斗,布莱尔这位二战后出生的高贵文雅绅士何以变成一个狂热的好战分子,这是个值得探讨和回答的问题。首先,借助美国的“...  相似文献   

8.
英国有个叫海伊的小镇。小镇在威尔士的乡村,本来没有名气,可一个名叫布斯的本地大学生60年代毕业后在这里开了家旧书店,自认能够有些作为。可旧书生意不景气,经营状况一直不好,这让他苦恼。但布斯是颇有心计的人,不甘心在小镇守着旧书店默默无闻老死一生,于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个"愚人节"到来之际,他突然宣布小镇要"独立"。耸人听闻的消息一出,媒体便像  相似文献   

9.
布莱尔在新近举行的大选中得以连任, 主要原因就在于突出了“变革” 。正是通过在政治、 经济、社会福利以及外交领域的一系列新政策的实施, 突出了工党政治理念的变化和对现实政策产生 的影响。正是因为工党改变了在民众心中的旧形象, 才得以在布莱尔的领导下获得选举胜利。  相似文献   

10.
1997年5月,英国工党领袖、新首相布莱尔提出了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布莱尔主义”,在英国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第三条道路”,是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它既有别于...  相似文献   

11.
在年轻的时候大家总忙着谈恋爱想生生死死地爱一个人就爱一个人以为两个人就会天荒地老也许是那时只想谈恋爱了所以反而不知怎么爱了等到明白爱是怎么回事了却再也没有人可以爱了  相似文献   

12.
布莱尔在新近举行的大选得以连任, 主要原因就在于突出了“变革” 。正是通过在政治、 经济、社会福利以及外交领域的一系列新政策的实施, 突出了工党政治理念的变化和对现实政策产生 的影响。正是因为工党改变了在民众心中的旧形象, 才得以在布莱尔的领导下获得选举胜利  相似文献   

13.
肖峰 《新青年》2004,(4):38
我是某职工大学的教师,和女朋友谈恋爱已有两年了。女友的父母非常小市民气。我头一次去她家,她妈妈就问我银行里存了多少钱。女友原来和我的感情挺好的,但由于受家庭和社会流行观念的影响,她对金钱看得越来越重了,时常向我感叹:“你要是大款就好了。”这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以致最近我俩竟有了分手的念头。你看我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4.
后眼     
周莹 《新青年》2013,(8):32
鄂西神农滩附近,有个小镇,名叫神农镇。神农镇虽然是一个边远小镇,但居住人口却将近五万。神农滩是一条大河,连接三省要道,来往的贾商云集。有对夫妻在小镇拐角处,开了一家小店,专做农家豆腐乳,小店名字叫"神农豆腐乳"。这家的豆腐乳不仅味道鲜美,老板娘也是美貌如花,所以他们的生意如火如荼。他们有个儿子,取名为琦子。琦子异常聪明,是村民口中的"能人"。这个"能人",虽然无所不  相似文献   

15.
懂你     
《新青年》2007,(4)
我14岁读初二那年的春天,便开始谈恋爱,很招摇地与小男友手拉着手,在巷子口晃悠。有人看见了,嬉笑一声,对着我的脊背说一句:真不愧是刘彩遥的女儿,这么张扬!刘彩遥是我的母亲。她33岁的时候遇到了父亲,并很快生下了我。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以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相继提出第三条道路理论并加以探索实践,以期改变西方奉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险象。随后欧美国家的许多执政党(社会党、社民党或工党)也开始效尤,一时间新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一、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内涵及其倡导者 (一)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含义。第三条道路理论从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早期,纳粹曾利用这个词,作为他们替代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法西斯主义招牌。后来又有人寻求“中间路线”。但这里所说的“第三条道路”与它们都不同,指的是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超越左右”的新第  相似文献   

17.
海燕 《海内与海外》2005,(10):74-74
商界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是家族企业的兴旺:不论是日本的松下、美国的沃尔玛、通用汽车,还是华人首富李嘉诚……这些家族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似乎只有他们会全心全力地主动爱产品、爱公司,这就是“跟产品谈恋爱”的精神。几千年以来,人们都在询问什么是恋爱?恋爱就是连缺点都爱,这才叫恋爱。有人会质疑这句话的偏颇,但一个恋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哪里会没有缺点?会恋爱的人会这样去想———我的恋人是怎样的好,甚至看到缺点的时候,她会想我怎么想办法把他改正过来;会谈恋爱的人对待恋人是这样,他的衣服不好,我给他买一件衣服;他…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发生的英国国防部生化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自杀事件在英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政治风暴,给英国政坛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和影响。首先,事件使政府的“情报门”危机加深,布莱尔的政治信誉遭重创。伊战结束以来,英政府一直为没有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而受到广泛指责,甚至英国情报部门对政府为对伊开战而胡乱拼凑情报的做法亦表示不满,布莱尔等主战派在议会和党内的影响受到削弱,凯利之死则使政府处境雪上加霜,公众对其信心直线下降。英《每日电讯报》援引的民意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此事件上表现“不诚实和不值得信任”;47%认为政府应对凯利之死负责;59%表示他们对布莱尔的评价下降。  相似文献   

19.
肖峰 《新青年》2004,(1):38
我是个大学生,在学校一直埋头读书,本不想过早地谈恋爱.但上大二的时候,有个男生拼命地追求我,最后我们彼此相爱了.可后来,我们俩的关系时冷时热.有时他故意当着我的面和别的女孩亲热而冷淡我,我只好把眼泪往肚里咽.  相似文献   

20.
心灵的节拍     
7年前,我回到了我的出生地,蒙大拿州的一个小镇。那时我刚满18岁,而且觉得自己是个百分之百的城里人。虽然说在镇边的小河里游泳,在路边的小卖店里买牛奶冰激凌都是很有趣的事,但我却不想在这里久留。城里人在我们这个只有7600人的小镇里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他们也许是到附近的农场度假的。有一些人能留下来多住一阵子,但他们四处看看,问候几句你好,就又都打包回城里去了。有很长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