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农牧民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8,(12)
正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是内蒙古文艺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进入新时代,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内蒙古传统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民族文艺精品,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等深深融入农牧民心中,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  相似文献   

3.
《实践》2020,(2)
正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0月9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家的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11月21日,总书记给队员们亲切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穿过大风雪/走过大草原/我的勒勒车来到你面前……"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建立。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12)
<正>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你们好!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8,(11)
正10月27日一大早,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排练厅,演员们正在忙碌地排练着一台文艺晚会——《一支轻骑兵从这里出发》,整场晚会分上下两个篇章。上篇主题为"足迹",讲述的是60多年来乌兰牧骑下乡演出为民服务的故事;下篇主题为"温暖",展现的是乌兰牧骑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的激动之情、奋进之举,充分表达了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8,(12)
正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六十多年奋斗历程所蕴育的乌兰牧骑精神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乌兰牧骑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60多年来,活跃在全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坚持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为促进农牧区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突  相似文献   

9.
<正>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以红色文化工作队的形式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大农牧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与国家文化宣传发展同步,我国很多地区陆续成立了各自的文化活动单位,但依靠文化馆传播文化的形式并不适用于人烟稀少的牧区,所以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便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成立了。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大批成立并茁壮发展起来。乌兰牧骑不但是政府所属的文化团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8,(11)
正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在肯定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的同时,对乌兰牧骑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是令全区2500多万各族草原儿女欢欣鼓舞的大事,是全区文化事业和乌兰牧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我们继承发展乌兰牧骑事业指明了前进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8,(11)
正"1957年,在内蒙古苏尼特草原组建了第一支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乌兰牧骑一直活跃在草原上的牧民中间,他们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在为牧民们提供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也把党的政策传播到牧区,深受牧民的喜爱。这61年来,乌兰牧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有不变的,那就是常年扎根草原,坚持为农牧民服务。"在今年10月11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作为全国第一支  相似文献   

12.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表彰会上,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捧回了服务基层特别贡献奖。乌兰牧骑过去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今天这面旗帜依然在草原上高高飘扬。A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47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乌兰牧骑最初队员只有10余名,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一辆马车便能拉走,因而被誉为“一辆…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12)
正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指示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4.
正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至今已走过60年发展历程。由创建初期一驾马车上十几个人的文艺轻骑队,发展到今天的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60年来,他们累计行程130余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36万余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进入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既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  相似文献   

15.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独有的综合文化服务队,其用文艺作品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科学知识,为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乌兰牧骑队员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党忠诚、人民至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扎根生活沃土、引领先进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推动文艺传承创新的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新时代,学习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对党的事业的高度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12)
正一、深入领会、深切感悟、深化落实,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是全区文艺发展和文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所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8,(11)
正乌兰牧骑成立以来,秉承为民初心,保持红色本色,努力丰富和创新创作演出和服务形式,始终做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文艺轻骑兵"。60多年来,尽管时代在向前发展,队员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乌兰牧骑的初心与本色却从未曾改变。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后,全区各地乌兰牧骑深受鼓舞。他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服务人民、鼓舞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8,(12)
正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60多年来,乌兰牧骑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60多年来,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他们与时俱进,不改初心,为促进草原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安宁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春风几度,马蹄更急。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  相似文献   

19.
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锡林郭 勒盟的苏尼特右旗。35年来,乌兰 牧骑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发展到46 支。并以其全心全意为农牧民群众 服务的奉献精神,艺术上浓郁的民 族和地区特色及独有的队伍建设方 式饮誉艺坛;在新中国的文化艺术 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7年夏,自治区文化局从牧 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和要求出发,在 原有旗县文化馆的基础上,建立了 一支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 装备轻便、行动灵活的流动文化工 作队。1963年底,内蒙古已经有了30支乌兰牧骑,大多数牧业旗都建立了乌兰牧骑。1964年12月,乌兰牧骑这朵“民族文艺之花”在北京举…  相似文献   

20.
正乌兰牧骑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一、乌兰牧骑流动文化服务是破解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差别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难的情况下,有效满足农村牧区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难点。经过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