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新的政策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市域处于国家治理的中观层面,具备县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从现实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从理论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必然结果;从制度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市域层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客观要求。未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这七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顺应新常态下国家权力适度弱化、政府执政理念善治转变和国家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的必然逻辑。新常态下,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可以累积社会资本,动员社会资源,促成社会合作;可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多样化需求,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可以在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牵线搭桥,助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然而,囿于机制与体制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在政府、社会组织与合作机制等层面仍存在着诸多阻滞性障碍,突出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缺失;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公信力不足、自治性弱、筹资渠道狭窄;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合作机制不畅等。而破解上述难题,需要在政府层面、社会组织层面与合作机制层面,形成合力,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政府自身的改革从理念到职能再到行动多位一体地推进。就其本质而言,政府改革是为打造一个现代化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经济新常态,现代化政府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体现为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的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之间有着内生的逻辑性,双方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唯有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党才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好领导核心的作用。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应从提升对制度的建构与执行能力,从制度和组织层面加强政党自身治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达成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罗宁 《中国妇运》2015,(3):23-2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有何区别,何谓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妇联提出了什么要求,妇联组织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任晓刚 《求索》2022,(1):165-171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数字政府建设与治理中,面临着技术风险、政府数据安全治理问题以及社会治理有效性问题等层面的安全风险。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安全风险既表现在技术层面又表现在数字政府自身层面,其原因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数据规范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数字政府治理模式有待健全、运行效率有待提升以及社会公众素养有待提升。为有效防范这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数字政府要从加快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构筑数据安全规范体系,健全政府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提升社会公众数字安全素养水平等四个方面发力,建立数字政府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数字政府建设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7.
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意味着优化和创新国家治理的主体结构、运行机制和流程环节,提升治国理政能力。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和促进企业发展来处理好政府、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大动力的联合趋动。通过横向和纵向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提升政府的整体效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实现政府有效治理和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体系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6,(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推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伟大工程,战略的执行者是各地方政府。因此,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否实现,与地方政府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息息相关。地方政府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国家建构与国家治理能力紧密相关。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国家能力及国家能力的行使中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能力,国家能力的高低可从资源汲取能力、发展经济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四个维度进行检测,而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能力是指国家与社会之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协商与沟通的能力。本文从国家治理能力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逻辑,揭示了不同时期国家能力强弱尽管有所区别,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自治权利良性互动关系。其症结在于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强化"有形"的国家能力建设,而忽视本应与国家能力同步增长的"无形"的国家与社会合作能力建设。因此,乡村治理结构未来走向是推进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路径是大力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改进乡镇政府治理机制、积极发挥农村社区各类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协同作用,从而建构乡镇政府与农村社会制度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治理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变迁就是在党的引领和推动下展开的。这一过程以党政社关系的演变为扭结,历经党建国家、党改造整合社会、党领导社会管理、党领导社会治理四个阶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了政治与社会前提,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培育了多元治理主体,完善了治理体制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一是以党的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二是以党的组织机制与队伍优化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四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11.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举措。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体制,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的必要性(一)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诉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  相似文献   

13.
在特定社会环境条件和国家治理理念影响下,基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强政府与弱社会"关系和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内的"政府与社会二元分立"关系。在我国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还是从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来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政府与社会信任关系的修复与建立,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社会力量的培育,政府与社会职能领域的合理区分等途径持续不断地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国家治理最为可靠的力量与资源,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性文化的中国社会文化特质,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而进行文化整合则是当代国家治理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将更多资源向基层下沉,推动社区网格化治理,成为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趋势。社区网格化治理打破传统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形成了"党委—政府—社会"三维权力架构,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基层党组织,如何应对治理主体多元、权力与资源分散、组织结构再造等各种挑战,如何发挥在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记者 《群众》2014,(8):87-8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并强调"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如何理顺政府、企业、社会三者关系,发挥各自在社会治理中应有的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市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弸 《公民导刊》2022,(4):33-35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资源逐步成为国家层面最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现代电子政务新发展和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新要求,阐述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论述了电子政务在政府行政运行的公信力、执行力、有效性方面的支撑作用,分析了中国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基于现代电子政务改善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进行了诸多新探索,形成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公平正义、司法公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新理念与新思想。在新理念、新思想指引下,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逐步展开:加强反腐体制改革,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加强法治建设,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治理协商化、民主化、包容性;强化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公共管理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管理服务一体化。这一系列新探索正是新时期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及新特征:党内民主成为推进社会民主建设的源泉和引擎,法治模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新模式,顶层改革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呼应,在放权社会中推动形成"政社互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组织不可能凭空去构建自身与政府、市场的关系,而必须在历史发展脉络和现实可能性中寻找自身位置,必须在与政府、市场和各种机构的协调中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社会组织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组织不可能凭空去构建自身与政府、市场的关系,而必须在历史发展脉络和现实可能性中寻找自身位置,必须在与政府、市场和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