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汉荣 《行政与法》2002,37(6):10-12
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构改革中的行政权力问题,然后通过对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行政权力调 整的阐述,从中得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行政权力调整的三大变动趋向:行政权力的合法性问题、行政权力的微观弱化与宏观强化、行政权力的上下分化与部分转化。最后指出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外界种种因素制约,所以行政权力调整并不是一段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开发和利用其它政治资源来支持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进行了一场大部制改革运动,其特点是将联邦权力执行机构和行政三分制相结合,是普京执政以来在行政改革领域里面的重要事件之一。俄罗斯的大部制改革以三份文件为基础,将联邦权力执行体系分成了三个部分,即联邦部、联邦署和联邦局,还通过重组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将执行权力机关分为强力部门和民事部门。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从央地关系的视角认为政策执行偏差主要来自于纵向的分权和地方政府的偏好。论文聚焦于影响地方政府开展机构改革速度的因素,基于对2013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进度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是否依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按时完成改革,对改革进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回归分析,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说明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因素。研究发现: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多的特定政策领域的负面事件、较低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早的上一轮改革完成时间、周围城市较早的完成和省级改革的较早完成有助于当地加快改革进度,也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从性。基于此,论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央通过人事、财政等权力对地方控制的基本情况没有变化,但是地方自身偏好成为可以影响政策的执行偏差的因素。此外地方政府积极保持正面形象、消除负面影响的努力也会影响到机构改革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西方经济危机的加深,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政府行政改革,新公共管理运动随之兴起,奥斯本等人提出的企业型政府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从企业型政府理论的产生背景、原因和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企业型政府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实践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曹淑萍  王茜 《河北法学》2002,20(2):116-119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层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高度集权的宪政秩序和权力结构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不相融 ,因此 ,重新界定行政权范围 ,设计出能够保障行政权规范有效运行的权力结构 ,优化宪政秩序是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所在。行政权的正确定位需要来自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以及其他社会权利的支持与配合 ,所以应把政府机构改革纳入整个权力结构调整的大系统之中。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宪政角度出发 ,加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权力清单"制度指的是基于政府权力透明的一项简政放权的重大举措。它的目的在于提升行政效率、简化政府行政程序,理顺部门审批职责、归并交叉重复审批事项、区分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事项,将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相对分离。在充分体现行政权力改革的同时,优化政府行政权力,达到廉政的目标。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权力清单"制度、权力腐败以及政府改革问题等内容,对我国目前各地区紧密开展的"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联邦制是设计中央-地方关系的制度框架,其中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垂直权力关系和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横向权力关系,而垂直权力的集中与分散是识别集权单一制国家与联邦制国家的重要标准。俄罗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向联邦制转型,经历了主权巡游阶段、联邦协议阶段、俄联邦新宪法阶段、地区封建主义阶段和准联邦制阶段。在俄罗斯从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向联邦制转型的不同阶段中,联邦控制和地方自治能力一直是转型与政府改革的重点。改革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央集权的传统,反而加强中央联邦对区域的控制,并不断削减区域自治,因此,严格而言,俄罗斯是一种"准"联邦制。但是,联邦控制区域的政治目的受到外界超国家层级经济发展和俄罗斯政治传统的影响,俄罗斯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域自治能力,促使了"新"区域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WTO与行政组织法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入世将对我国行政法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行政组织法也不例外。WTO精神以及我国入世的承诺对行政组织法有许多直接的要求 ,需要重新对政府予以定位 ,也需要重新界定政府的权力。另外加入WTO本身还将间接对行政组织法产生影响 ,如国外管理理念和行政组织形态的传入等。我国目前的行政组织法极不健全 ,需要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大规模的行政机构改革已经进行了多次。回顾改革历程,往往是"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机构改革陷入了无效的怪圈。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阻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较慢、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不协调、法制不健全为其主要原因。行政机构天然的膨胀性导致改革必将影响部分机构及公务员的利益,人员的分流也是改革的难题之一。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全球化要求有效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和思考体制改革的域外经验,认为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能力系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转型的过程中,每届政府都会将行政改革和经济改革作为本届政府的首要目标,努力调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规模,削减行政支出,重塑政府机构。其中以1998年政府改革最为彻底,在中央的强势推动下,各省效仿中央机构的改革,纷纷压缩政府机构,削减行政成本。由于各省在财力分配框架、经济、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和中央的关系上表现各异,从而导致各省履行中央削减行政成本的承诺的表现并不一致。具体表现为,有的省份在行政成本控制上较好,而有的省份却较差。针对于此,论文探讨了1998年-2003年政府改革过程中行政成本省际差异的情况及其原因。采用五年三十个省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描述了行政成本省际差异的现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面板模型分析,其经验结果表明,行政成本省际差异主要是由需求层面造成的(如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划),同时供给层面因素(如各省官民比)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提出并审议通过了政府机构的第六次改革方案,由此引申出我国行政组织法完善的深层次问题。改革的内涵也从单一的以政府机构设置调整为主,进一步扩展到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相关领域,政府机构改革日益成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改革,行政组织法改革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主流的行政主体理论认为,地方政府是我国行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从宪法的角度上分析,无论是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宪法原则,还是宪法确立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与领导体制、地方政府的事务管理权,乃至于地方政府的组织机构设置、公务员管理,还是从其所归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与其说地方政府属于一级独立行政主体,不如说它更多地是作为中央政府的执行体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地方政府组织法有不少缺陷,如立法体例不独立、欠缺必要原则指导、部分条款规定模糊、行政权力规制乏力等,这是导致行政机构膨胀,行政权力失控和有限、规范、精简、效能政府难以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针对地方政府组织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约干改进地方政府组织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1982年到2018年,中国进行了8轮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在不变动行政组织立法的情况下,完成了政府组织体系的巨变,形成了一种"外在于法"的机构改革模式。这种机构改革模式植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行政组织立法所提供的法律空间,以组织变革推动了中国法律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受到法律环境的制约。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守法律对行政组织权的分配,保证行政组织的可问责性,有助于保障基本权利,并考虑到法律的预先决定。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依法行政的要求,政府机构改革受到法律环境制约的现象更加明显。将行政管理法中的"主管部门"的表述与组织法上的"确定主管部门"的机制对接,可以协调二者关系,是一种实现行政组织法治的立法、修法成本较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行政权的性质与依法行政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行政权的性质与特点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为执行国家意志,谋求社会公益,进行行政管理与服务而依法行使的公共权力。行政主体是指依据法律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执行法律,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通常是指相对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政府行政机关。此外,经法律授权行使部分行政职权的非行政机关(非政府组织)也可成为行政主体。至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内部执行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内也有其行政组织,属于内部管理机构,对外一般只能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活动。立法主体的立法权在于通…  相似文献   

17.
李蜜 《行政与法》2003,(11):36-39
目前,放松政府规制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各地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深层次的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成效的发挥。本文试图对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行政二分制度是地方政府把行政决策执行与行政监察审计分为两个系统,行政监督、审计机构相对独立设置,不受本级政府领导而直接隶属于上级政府的制度。行政二分制度是对行政公权分配体制的科学设计,是维护行政专门监督机关权威,保证行政监督专门机关有效、公正地行使监督权力的重要措施。行政二分制度是理念创新与制度革命,对于扼制行政腐败、防止权力寻租、改善政府形象,建设社会主义行政文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借鉴国际大部制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探讨了需要重点研究的理论问题,即大部门设置的原则与目的,部门权力监督问题,部门内部协调问题,中央与地方探索大部制的着力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行政会议是美国为了促进行政程序改革而专门立法设立的"政府智库",它随着19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联邦监管的范围、深度和权力的扩张而出现。美国行政会议集合了官员、学者和律师的智慧,以民主公开的程序和高效的机制提出建议、向政府提供咨询、发表研究报告有效地促进了美国行政程序的持续优化。美国行政会议在职能定位、成员构成、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促成了其取得非凡成就。我国的行政程序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必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按照独立专业的要求设立行政程序改革的顶层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