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周恩来精神风范对中共隐蔽战线的作用及影响□薛钰周恩来作为中共隐蔽战线的主要奠基者、领导者,他的精神风范对这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索,以推进这方面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一、对党绝对忠诚,为革命勇于献身我...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在他长期革命斗争生涯中,有许多得力的助手。潘汉年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二十年代末开始,潘汉年就曾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潘汉年驰聘在左翼文化战线,统一战线,特别是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功勋卓著,有许多成就就是在周恩来领导下、直接指挥下取得的。大革命失败后,一大批革命文化工作者从斗争前线,从内地、海外,陆续聚集到上海。在党的领导飞,各类进步团体、文艺社团相继成立,各种进步刊物先后出版,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周恩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的创始人周恩来曾说过:“有了党,就有党的情报保卫工作。”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伴随着党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党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党的胜利而胜利。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前的国共斗争,始终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一是正面战场,一是隐蔽战线。在隐蔽战线上,斗争形式多样,手段灵活,但无疑,间谍战是互相角力的最重要一环。在双方几十年斗争中,共产党打了几次漂亮的间谍战,最精彩的两次,其要角就是周恩来大为赞许的“前三杰”和“后三杰”。而“后三杰”的主要人物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的熊向晖。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历史证明,党的隐蔽战线是党和军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是党的钢铁脊梁。周恩来在战争年代说过这样一段话:“党不能为情报保卫部门到处宣传,这是一个长期埋头的艰苦工作,将来革命成功了,党史上要写上去。”  相似文献   

6.
穆欣 《党史文汇》2002,(8):18-21
毕生献身情报保卫工作的陈养山,在党的隐蔽战线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从1924年至1940年转战武汉、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在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下,历经艰险;1940年以后他才被调回根据地工作,又长期参与领导情报保卫工作.在长达18年之久的地下斗争中,他从未被敌人逮捕过.老同志们称他是隐蔽战线上的一员福将.这并非他有什么诀窍,而是由于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的斗争艺术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党内反倾向斗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对错误倾向,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建党原则之一,也是开展党内两条战线斗争的体现。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错误倾向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主要表现为“左”和右两种倾向,它们都从根本上脱离了实际,危害革命和建设事业,给党的发展带来损害。中国共产党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同“左”右倾错误进行了必要的斗争,可以说是在反对“左”右倾错误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而周恩来在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漫长历程中,几十年处于党的领导核心,经历了多次党内反倾向斗争的风雨考验和磨炼。因此,他在党内反倾向斗争中的基本实践活动、成功和失误,以及理论方面的建树,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加以探讨。本文从三方面对周恩来与党内反倾向斗争研究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隐蔽战线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它创造的卓越功绩和丰富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谱下了重要的篇章。翻开党的保密工作历史,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即展现在眼前……隐蔽战线的开创人周恩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没有合法的活动条件,只能长期处于地下活动状态。1925年8月,主张联共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刺杀,据被捕的刺客交待,下一步还将暗杀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8月,是党的隐蔽战线斗争中的坚强战士杨琳(秦邦礼)诞辰110周年。提起党的隐蔽战线斗争,人们会立刻联想到地下情报、地下交通、地下军火运输等惊心动魄的传奇场面。因为隐蔽战线斗争,是党的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革命战争时期,由隐蔽战线的地下尖兵们为党开创实业经济的伟绩却鲜为人知。总部设在香港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是党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家对外贸易机构。从1948年12月正式挂牌到今天,已经走过整整70年的不平凡历程。不过,华润公司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一家名为"联和行"的小小的贸易商号,这家商号的老板叫杨琳,也是10年后华润公司的首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留"美髯"是其在革命斗争中改变和隐蔽自己面貌特征的重要手段。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中提到,周恩来是敌人抓捕和暗杀的主要目标,特别是认识他的人很多,因此"他通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了大胡子,所以党内许多人叫他‘胡公’。"西安事变具备秘密战线的所有特征,周恩来的"美髯"也是一条重要线索,反映了周恩来刚到西安的活动,也折射出当时共产党与张学良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1.
穆欣 《党史文汇》2002,(2):15-20
周恩来是我党我军情报保卫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者,是隐蔽战线的统帅,他为这项事业呕心沥血半个世纪。早在1927年,周恩来总结了我党领导机关屡受敌探军警打击和破坏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惨痛教训,提出了建立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防敌探特务的破坏,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从中央特科的筹建开始,直到周恩来于1931年底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的时候为止,党在白区进行的隐蔽斗争始终在他领导下胜利开展。在此期间,中央特科对于保卫党的中央机关、获取情报、惩处叛徒、建立无线电通讯联络、巩…  相似文献   

12.
在腥风血雨、艰难竭蹶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中央特科在获取情报、保卫中共中央安全等方面功绩卓著,并且为发展党的隐蔽战线奠定了良好基础."隐蔽战线的统帅"中央特科的创始人周恩来,家喻户晓.相较而言,另一位特科机构领导人陈云在特科的风云岁月则鲜为人知. 临危受命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并未建立保卫自身的各种武装.因此,也未专门设立负责开展情报收集、政治保卫的机构.可以说,早期的中共中央还"不懂得情报"工作,直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猝不及防中所酿造的惨案才让共产党瞬间惊醒,中央特科才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卓越贡献○陆美珍大革命失败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是民主革命阶段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斗争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党经过极端艰苦曲折的斗争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周恩来胆识超群...  相似文献   

14.
李克农,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是隐蔽战线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斗争的光辉代表。周恩来曾把他与钱壮飞、胡底并称为党的情报工作“龙潭三杰”。凭着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李克农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相似文献   

15.
正周恩来的一生,为我们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风雨坎坷的建设时期,他都为我们党争取、团结、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党外朋友。特别是在重庆期间,周恩来敢于与国民党斗争的勇气和善于斗争的艺术,给民主人士留下了终身的美好记忆,铸就了党外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的友谊与真诚合作,周恩来不愧为党外民主人士的知音。  相似文献   

16.
正李克农作为中共和人民军队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曾经很长时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李克农的才能和品德,为周恩来所深知,一直备受周恩来器重。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央特科时,他就得到周恩来的赏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的工作中,他长期担任周恩来的助手。两人在漫长的交往中也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抗战初期在山西汤发奎,牛俊德,汤晓燕卢沟桥事变之后,为适应形势需要,周恩来于1937年9月来到抗战前线──山西,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迅速打开了山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为巩固和发展山西的抗日力量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坚定而灵活地贯彻执行党的...  相似文献   

18.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精神与风范研讨会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1998年3月23至27日,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在周恩来进行过特殊斗争的山城重庆联合主办了"周恩来精神与风范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本着严肃认真、积极求实的态度,对周恩来精神风范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主要围绕下列议题展开:一、"周恩来精神"与"周恩来的精神"与会学者一致赞同把"周恩来精神"作为一个科学的历史范畴来研究,认为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对如何界定这一概念的内涵产生了不同意见,进而出…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清华刘文渊人间可有不朽的碑?不怕惊雷劈,任凭狂风吹;历万古长存与日月同辉。周总理——不朽的碑!这是1977年刊登在清华校刊上的一首小诗,表达了清华大学师生员工对周恩来总理的赞美和思念。半个多世纪里,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求解放的斗争中始终走在最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