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的道德建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建构,即在推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消解"阶级的道德",历史地、实践地建构"真正人的道德";马克思的道德批判是历史与道德、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双重批判。实践向度是马克思道德观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2.
薛俊强 《前沿》2011,(7):72-75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标志着"个人""群体"和"社会"和谐共生之社会整合视域的基本形成。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体现在其独有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集中体现在:对古典经济学研究起点和方法的批判,即抽象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在这一批判过程中,深刻地体现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之经济哲学批判的实质和核心:在从事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以重塑"个人""群体"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为理论旨趣而展开对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所引申出来的对其研究对象的人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折射出马克思试图寻求"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社会整合思路,而这一整合思路为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义是马克思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无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前提,还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都体现了历史主义原则。马克思在历史主义语境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科学,也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李嘉图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囿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野,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李嘉图和劳动价值论的偏见。实际上,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问题,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进再现了现代市民社会兴起的历史进程。李嘉图围绕价值问题对斯密所进行的批判及其失败结果,反映了政治经济学在掩盖资本剥削这一真实上的自反性本质。马克思正是借助李嘉图,最终完成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结构及其历史运转的科学解剖。重视李嘉图,有助于全面理解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组成部分,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堪称历史唯物主义的代表篇目。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较为全面、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基本经过和主要结论。在所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它的内容最权威,表述也最明确,因此,梳理和回顾这部著作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內容。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呢?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  相似文献   

8.
王清 《前沿》2014,(19):66-67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文献,重温《序言》,可以看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精当概括,是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篇经典文献。《序言》系统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10.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社会个人"不仅是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存在,而且是空间性的存在,个人的解放必须经历"地域性的个人"向"世界历史的个人"变迁的空间化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向"自由自觉联合的个人"转变。马克思对交往过程空间变迁背后深层资本逻辑的解蔽,展示了其政治哲学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它警示我们在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中无论是对资本展开空间批判,还是重新讨论阶级斗争、解放政治等政治哲学问题都必须面对现实历史的空间实践,不能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而陷入"空间决定论"或"空间拜物教"。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先河,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经济学,正确认识和评价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作用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总体影响和具体影响两个方面探索了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出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锴 《桂海论丛》2012,28(2):72-75
西方主流经济学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的思维是导致其不能深刻认识现代经济特征、做出合理预测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根源。因此,主流经济学的实证与规范分析存在很大的缺陷。《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开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经济分析的标志性文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认识经济现象、把握经济发展变化的根本方法,在今天看来,这一根本方法对审视主流经济学研究的缺陷及指导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依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深入研究,马尔库塞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一种实践基础上的哲学批判理论,又是一种劳动基础上的感性本体论。这种从《手稿》出发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其合理之处在于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维度和人本维度,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忽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仰海峰 《长白学刊》2001,42(1):59-6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个补入“共产主义”的第6点,马克思加入了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并将这个批判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在这一批判中,马克思以费尔巴哈哲学人本主义为基础,以经济学研究为中介,通过费尔巴哈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相互阐释,从而建构出自己的人学现象学。这种人学现象学的哲学逻辑建构,实际上也是为第一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提供了深层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历经第一次时间转向后,探讨时间领域内自由时间异化的实验性文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哲学人本主义逻辑这一"统摄性的权力话语"对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社会下的自由时间异化进行哲学人本学的分析。自由时间异化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生成中出场,表现为劳动时间异化和非劳动时间异化。马克思分别以三种不同的视角来论说自由时间异化的表现:在国民经济学视域下,自由时间异化的表现体现在社会现实的对象透析中;在哲学人本主义视域下,自由时间异化的表现体现在经济现象的本质透视中;在人学历史性视域下,自由时间异化的表现体现在经济事实的历史审视中。随着马克思越深入经济事实,其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自由时间异化的倾向就越明显。自由时间异化生成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生成中,也必将扬弃于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而走上共产主义的道路中。相较于人本主义异化史观,这种历史性倾向正是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自由时间异化的"初始形成之语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发表是马尔库塞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转折点。与列宁的理解不同的是,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哲学,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以"劳动"为基础的"感性本体论"之上,其实质是一种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学说。作为一位真诚的和足够值得我们尊重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整体性问题,强调要重视《手稿》提出的核心问题以及突出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思想,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哲学等同起来,这是我们不能认同的。从现代解释学的视角出发,我们或许可以宽容这种理解的差异的存在,并且希望能够经由不同理解的交流和碰撞而逐渐逼近真实的文本本身。  相似文献   

17.
我在第五期《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曾谈了政治经济学方面一些观念的变革,本文再着重谈谈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面一些观念的变革。 1.通行的哲学教科书的理论框架已存在几十年,似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这样讲。现在人们重新学习了马克思的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感到哲学教科书已有老化之虞;时代前进了,科学发展了,哲  相似文献   

18.
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逻辑力量与渊博学识,与对全部经济学文献和有关事实的精细研究结合起来”,①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尤其是科学抽象方法,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成为正确运用科学抽象方法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实现了怎样的哲学革命是解读马克思的前提性问题。对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学术界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的科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各部门哲学隐含的独特理解、生存论解读、现代性批判与本体论批判的出场路径解读,以及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等诸种争论。实际上,在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背景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受文本学解读模式的推动,从政治经济学的思维视角探寻马克思的原生态哲学思想已成为一种被表述为"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重要研究路径.但若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哲学"或"哲学终结"的话语,"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研究路径暗含着对马克思哲学话语的先验预设,而如果消解这种先验预设,就可以得出一种与上述研究路径,从而也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完全不同的结论,即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并非人本主义或历史观之类的哲学,而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